2006年,家住寧夏中衛的曉夢考上了省城一所師范大學。畢業后,一直向往京城的她放棄了在當地做教師的機會,到北京尋求發展。來到這里她才知道,一切都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樣。
懷揣夢想去打拼
到北京后,曉夢租了間地下室,開始按照報紙和網上的招聘信息四處尋找工作。但令她想不到的是,如她一樣懷揣夢想的北漂多如牛毛,想找一份靠譜的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北京的物價高,吃飯、住宿都不便宜。她苦撐了一個月,身上的錢花得差不多了,工作還沒有著落。就在她沮喪萬分打算打道回府的時候,意外地接到了一家知名雜志社的面試通知,之后她一路過關斬將,成功應聘進了這家雜志社。
應聘成功后,她口袋里只剩下20多元錢。無奈之下,她只得向家里打電話請求支援。曉夢做中學教師的媽媽將錢打過去后,有些心疼地叮囑她:“女兒,京城機會多,人才也多,不要太勉強自己,如果不好混,就回來,媽給你在家找工作。”
媽媽的話讓曉夢有些不悅,她搶白母親:“媽,看你說的,你女兒也不比別人差啊,怎么會混不好呢?你就看著吧,我一定要闖出自己的路來,這是我從小的夢想。”
盡管曉夢雄心勃勃,但生活卻是現實的。處在試用期的她拿著每月2500元的工資,過著最清貧的生活依然入不敷出。在這座城市,最便宜的一頓飯是漢堡15元一個,一天只吃一頓飯,一個月就是450元。每月房租一般要2000元、電話費最少300元、寬帶200元、電費300元、交通費600元、水費最少100元。在無社交(不談戀愛,不看電影,不跟朋友交往)、無生病、無打車、不買衣服、不吃零食的情況下,4000元能維持每月基本的消費。曉夢月收入還不到3000元,每月都要靠家里補貼,其窘狀可想而知。
雖然感覺壓力很大,但有夢想的曉夢卻能笑對壓力。她告訴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生活的困難是暫時的,挺過試用期,生活就可以穩定下來了。雖然生活壓力大,但終歸這里是北京,這里有頂端優勢:名校林立、醫療條件優越、奢侈品旗艦店眾多、名人精英薈萃……這里的高樓里,駐扎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500強”企業,這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及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最優質的資源。
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基于這樣的信念,曉夢不顧辛苦努力工作。每天凌晨5點,她就從租住地出發,乘地鐵倒公交,奔波兩個多小時去單位上班;下班回到家已是晚上8點左右。這些勞碌曉夢都能忍受,最讓她煩惱的是,老板對于新人太過挑剔。最抓狂的一次,寫一位明星發燒拉肚子堅守片場的稿件,她熬了半宿,把第八稿交上去,挑剔的主編瞥了一眼說,你怎么越寫越糟?算了,還是用第二稿吧。但曉夢是堅韌的,工作中的煩惱和挫折并沒有打敗她,為了能走好留在這座城市的第一步,曉夢將自己當成了“無敵超人”。
很快,三個月試用期到了。滿懷希望的曉夢卻接到老板這樣的通知:工作能力欠佳,試用期不合格。如果不走,可以留下來做編外編輯,不發基本工資,只給編稿費。曉夢有些蒙了。她哭了,倔強的她收拾東西離開了雜志社,揣著口袋里僅剩的500元工資,她又踏上了求職之路。然而,奔波了一個星期,曉夢沒找到一份工作。手中僅剩的錢花光了,她又陷入一籌莫展的狀態,只得向家里再次求援。
媽媽得知情況后,心急如焚地連夜給她打去3000元錢,并在電話中叮囑她:“女兒,年輕人上進心強是好事,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要爭取就能爭取到的。凡事量力而行,別太勉強自己。無論你做什么決定,媽都支持你。”
媽媽的話讓曉夢倍感溫暖。那一剎那,闖京城以來所有的酸楚都涌上了心頭,曉夢禁不住哭了。電話那頭的媽媽聽到女兒的抽泣聲,十分心疼和焦慮,她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幫助女兒。作為母親,她不想讓女兒受苦,想讓女兒在追求理想的路上理性些,但她知道女兒倔強的個性。
為了生存,曉夢應聘做了售樓小姐。從進公司的那天起,曉夢就努力向老售樓員學習營銷經驗和樓盤推廣技巧。在不懈的努力下,進公司的第一個月,她就賣掉了一套樓房。聰明的她邊干邊學,終于在公司站穩了腳跟,順利過了試用期。但在這家公司做了半年后,因為看不慣黑心的地產商對購房者的欺詐,秉性正直的曉夢選擇了辭職。
經過半個月的奔波,曉夢又應聘進了一家化妝品公司做導購。這期間,曉夢邂逅了一段美麗的戀情,與一位做IT的男孩牽手談起了戀愛,曉夢的生活終于向好的方向發展了。
撤退不是失敗
曉夢的生活穩定下來了,這讓母親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但母親的心剛踏實不久,曉夢又出事了。先是因為工作失誤她被老板炒了魷魚,后又遭遇男朋友的背叛。那個曾經信誓旦旦說愛她的男孩,為了留在這座城市,攀上了一北京女孩。曉夢終于撐不住了,她病倒在出租屋,整天以淚洗面,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得知女兒的情況后,母親放下手頭的工作,連夜坐車趕到北京。見到媽媽,曉夢的淚涌了出來,她倒在媽媽的懷里沮喪地說:“媽媽,你說我是不是特別沒用。工作丟了,男朋友沒了,我現在是做什么都失敗啊!在這個城市漂了3年,換了3份工作,沒有一份工作給我歸屬感。我現在已經26歲了,沒靠譜的工作,沒愛情,作為蟻族,在這個城市我真的看不到希望。”
女兒的話,讓母親心里酸酸的。媽媽強壓著心頭的酸楚對曉夢說:“孩子,生活是現實的。所以,咱也要活得現實一點兒。人說樹挪死、人挪活,我覺得你也要考慮挪一挪了。報紙上說,現在好多在一線城市打拼的白領都回到了二、三線城市。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就是因為雖然大城市機會多,但由于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缺乏發展的空間。在這里,工作難找,房子、戶口難以解決,繁華背后卻是坐不寧、寢不安,讓人無法獲得最基本的安全感。與其在壓力與不快樂中空耗時光,不如換個環境讓自己找到另一片天地。孩子,你說呢?”
母親的話,讓曉夢陷入了沉思。說實話,就這樣從這座城市撤退,她并不甘心。但時光不等人,自己都這么大了,面臨許多現實的問題。對這座城市失去信心的她接受了母親的建議,選擇青島、大連、濟南等幾座城市,開始海投簡歷。曉夢之所以做此選擇,是因為二線城市在經濟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生活方式不但充滿活力,而且比北、上、廣多了些許悠閑。另外,沿海城市的經濟環境和碧水藍天的生活環境也是吸引曉夢的因素之一。
簡歷投出后,很快,她就收到青島一家報社和大連一家廣告公司的面試通知。通過面試,曉夢被青島一家報社聘為記者。曉夢在網上報了個新聞寫作采訪班,利用業余時間充電。外出采訪時有跑腿打雜的活兒,她都是第一個搶著去做。曉夢嘴甜,人又實在,對這位鄰家妹妹似的同事,老記者們都特別喜歡,都愿意手把手帶她。
在老同事熱心的傳幫帶下,曉夢的業務能力得到了飛速提高,進報社不到一年,她便成了報社的骨干,擔任了娛樂版首席記者,她采訪的娛樂新聞常常被國內許多報紙轉載。隨著曉夢工作能力的提高,她的收入也節節攀升,進報社一年后的收入甚至超過了在北京做售樓小姐時的收入。
2012年8月,曉夢有了一份新的戀情。男友是青島本地人,在青島有房有車。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男友非常愛她。享受著甜蜜的愛情,過著二線城市悠閑的生活,曉夢對母親充滿了感激。2012年國慶假期,曉夢帶著男朋友回大西北老家探親,特意在花店買了一束鮮花獻給母親。她深情地說:“媽媽,謝謝你的點撥!如果不是你的苦心培養,也許我還在那座城市漂著呢。感謝你讓我有今天的生活,讓我的生活回歸到理性。”
看著女兒幸福的笑臉,母親流下了欣慰、幸福的淚水。在媽媽心里,撤退到二線城市的女兒,不是一個失敗者。經歷過挫折,女兒沒有被人生的風雨打倒,反而飛得更高了。作為母親,她為女兒的堅強與理智而驕傲。
夢想是虛幻的,生活是現實的。如何智慧地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擺在行走在追求成功之路上的年輕人面前難解的方程式。愿曉夢的故事能給那些在一線城市為理想打拼卻找不到人生出路的年輕人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