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了贛南叢生竹主要害蟲的種類、發生與危害,并從生態系統角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害蟲生態控制對策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贛南;叢生竹;害蟲;生態控制;種類;危害
中圖分類號:S7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4-0826-03
Ecological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Important Pests of Sympodial Bamboo in Southern Jiangxi
LIAO Zhong-ming1,2,LI Zi-ren3,GUO Xiao-min1
(1.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China;2.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Ganzhou 341000,Jiangxi,China;3.Fengxin Forestry Bureau of Jiangxi Province,Yichun 330700,Jiangxi,China)
Abstract: The varieties, occurrence and damage of the important pests in sympodial bamboo in southern Jiangxi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system, some pest ecological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and some problems needed to pay attention in the futur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Gannan; sympodial bamboo; pest; ecological control; variety; damage
江西叢生竹在贛南、吉安地區有自然分布,特別是贛南鄉村房前屋后多有叢生竹,鄉土叢生竹種主要有黃竹、坭竹、箬竹等。叢生竹類比散生竹生長更快、產量更高,在造紙、編織和纖維利用等領域優勢明顯,其推廣、發展和開發利用的潛力巨大[1]。贛南叢生竹產業發展有其獨特優勢,加強優質叢生竹資源的培育與開發,將促進江西竹業的快速與可持續發展,對促進貧困山區的經濟與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2]。
叢生竹類在生長和利用過程中,從筍期到竹材利用前會受到各種害蟲的危害,使竹林的竹材產量和質量下降,隨著贛南叢生竹產業的發展和人工竹林面積的不斷擴大,竹類蟲害日漸突出,威脅叢生竹正常生長,叢生竹蟲害的防治成為竹林生產的一項急迫工作。有關叢生竹害蟲的調查、防治等研究雖有少量零星報道,但尚缺乏系統性。綜合國內外對叢生竹害蟲的調查、防治研究以及作者對贛南叢生竹多年調查研究的結果,對叢生竹害蟲種類和危害及其生態控制對策進行闡述。
1 叢生竹主要害蟲種類及其危害
1.1 筍及根部害蟲
筍及根部害蟲主要有夜蛾、竹象、竹蝽、蠅類等。
為害竹筍的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害蟲多以幼蟲蛀食竹筍,其中以筍禾夜蛾(Oligia vulgaris)、筍秀禾夜蛾(Oligia apmaeoidis)、竹秀夜蛾(Apamea repetita)分布廣,危害重,常造成大量退筍。被害筍即使成竹,也是斷頭折梢、材質硬脆,利用價值大為下降。
為害竹筍的竹象主要有竹筍大象甲(Rhynchophorus tongimonus)、長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gueti)、長足彎頸象(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成蟲、幼蟲均在竹筍內部咬食,被害筍多不能成竹, 少數成竹者材質下降。
蝽類害蟲,如卵圓蝽(Hippotiscus dorsahs)、大竹緣蝽(Notobitus excellens)、黑足緣蝽(Notobitus meteagris),均以若蟲和成蟲吸食竹幼嫩組織的汁液,使筍、嫩竹生長受阻,嚴重時筍死亡、嫩竹枯死。
筍絨莖蠅(Chylia sp.)為害竹的須根,造成立竹易倒伏。花蠅科(Anthomyiidae)害蟲江蘇泉蠅(Pegomyia kiangsuensis)也是竹筍的重要害蟲[3]。
1.2 葉部害蟲
為害竹葉的害蟲種類較多,約占竹類害蟲總數的70%,涉及30 余科,其中可造成較大損失的主要有竹蝗、竹螟、毒蛾、舟蛾四大類。
竹蝗是大面積危害竹葉的主要害蟲,取食竹葉的蝗科害蟲有10余種,以黃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青脊竹蝗(Ceracris nigricornis)發生歷時最長,為害最重。大發生時將竹葉吃光,使竹林如同被火燒過,中度偏輕發生會影響下年度出筍,重度發生使竹林成片枯死。
取食竹葉的舟蛾科害蟲有10種,常見成災的主要有竹縷舟蛾(Loudonta dispar)、竹蓖舟蛾(Besaia goddrica)、竹籮舟蛾(Norraca retrofusca)、竹旋莖舟蛾(Liccana terminicana)和竹瘦舟蛾(Stenadonta radialis), 大發生時亦可將大面積成片竹林的竹葉吃光。
取食竹葉的竹螟類害蟲主要有竹織螟(Aphomia sp.)、竹絨野螟(Crocidophora evenoralis),均以卷葉、綴葉取食為害[3,4]。
取食竹葉的毒蛾類害蟲主要有剛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華竹毒蛾(Pantana sinica)等,危害嚴重時每株竹上有蟲2 000余頭,一般的也有500余頭,葉被食后,竹株枯死,出筍減少[5]。
竹斑蛾(Artona funeralis)幼蟲啃食叢生竹葉片下表皮和葉肉,殘留上表皮,使竹葉呈不規則的白斑或全葉枯白,嚴重時可將竹葉食盡,影響竹子生長和出筍,也破壞竹材質量,連續遭害的竹林成片枯死。
叢生竹竹叢內環境陰濕, 常有蚜蟲危害,主要是竹毛角蚜(Trichoregma sp.),此外還有竹野螟(Agrioaphis arundinariae);介殼蟲主要是半球竹鏈蚧(Bambusaspis hemisphaerica)危害竹葉,吸食竹葉汁液,并引發煙煤病等,阻礙竹子光合作用,致使竹葉脫落、停止發筍,重者可造成整叢枯死[2,5,6]。
1.3 枝干害蟲
為害竹枝干的害蟲主要有小蜂、沫蟬、飛虱、蚜蟲、緣蝽、長蝽及天牛等,一般危害不重,可致竹材質量下降。某些害蟲危害嚴重時,也能使大量成竹枯死[7]。
為害竹枝干的小蜂類害蟲主要有竹廣肩小蜂(Aiolomorpha rhopaloides)、竹枝小蜂(Harmolita phyllostcahitis)、竹癭長尾小蜂(Diomorus aiolomorphi)等。幼蟲在竹梢、小枝的節間吸取養料,使節間變密、膨大,形成蟲癭。被害竹枝梢下垂,易風折,受害部位葉片變小、枯黃,影響發筍和正常生長,嚴重時可使植株枯死。
為害竹枝干的蝽類害蟲主要有黑竹緣蝽(Notobitus meleagris)、寬緣伊蝽(Aeneria pinchii)、薄蝽(扁體蝽,Brachumna tanuis)、閩曼緣蝽(Manocoreus vulgaria)和竹后刺長蝽(Pirkimerus japonicus),前四者刺吸枝干汁液,致竹葉枯黃、枝干枯脆,后者鉆入竹腔取食,致植株枯死[7]。
此外,竹尖胸沫蟬(Aphrophora horizontalis)若蟲為害竹枝,被害竹枝枯、材脆,嚴重時林相殘破,影響出筍,竹林衰敗[8]。竹飛虱(Bambusiphaga sp.)、葉角飛虱(Purohita sp.)常群集于叢生竹的枝干上取食。
2 叢生竹害蟲生態控制對策
竹林是相對特殊的森林類型,是擇伐樹種,具有特定的生態環境,害蟲種類多,天敵種類也較復雜,對害蟲和自然災害具有極高的抵抗和補償能力,害蟲不易大發生,大多數害蟲在大發生后蟲量會迅速下降。防治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加強竹林管理及保護竹林的生物多樣性上,從可持續與生態安全的角度進行防治決策,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防治方針,達到可持續控制叢生竹害蟲災害的目的,保護和促進竹林快速持久發展。
2.1 加強預測預報,準確掌握害蟲動態
預測預報是開展叢生竹害蟲防治的前提,也是組織生態控制的基礎。通過對叢生竹害蟲的調查、普查,掌握其發生特點、危害現狀及發生規律,結合竹林生長、氣象因素加以綜合分析,判斷其發生趨勢、危害程度,以確定防治適期,降低危害損失,控制擴散蔓延[9]。
2.2 加強營林措施,促進生態控制
營林措施是調控和防治叢生竹害蟲的基礎,是一項生態控制措施,其目的在于有效地調節各生物因子間及生物因子與非生物因子間的關系,創造良好的竹林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從而減輕害蟲的危害,降低損失。竹林栽培管理的每一環節都直接影響到竹林害蟲的生存條件和危害程度,合理的營林措施可以創造對害蟲種群增長不利、而又能促進竹子健壯生長的環境條件,增強抗蟲害能力,減輕害蟲為害[8]。在規劃設計、培育苗木、竹林栽培管理中,要依據當地叢生竹主要害蟲的生物學特點及發生特點,調節竹林的立竹密度和竹齡結構,創造對害蟲不利的竹林生態條件,降低其危害。如竹廣肩小蜂、竹斑蛾等害蟲喜光喜干燥,適當提高立竹密度可使其蟲口密度和危害程度顯著降低。而立竹密度過大,則有利于介殼蟲、蚜蟲和竹卵圓蝽等的生長發育[8]。
2.3 利用害蟲習性,科學控制害蟲
利用竹類害蟲對光、氣味、場所等的趨性,進行誘殺和阻隔防治,可有效控制害蟲蟲口數量[8]。根據夜蛾、竹螟、毒蛾、舟蛾等成蟲趨光性,在竹林內設置黑燈光可誘殺;利用筍蠅類趨腥、糖醋、鮮筍汁味特性,在林間用糖醋盆、鮮筍塊誘殺;黃脊竹蝗喜食汗臭味食物,可用毒尿誘殺;竹織葉野螟需吸食花蜜后才回竹林產卵,可在蜜源地藥殺;卵圓蝽越冬若蟲上竹時,可在竹基部涂粘著劑阻殺;廣肩小蜂為害小年竹葉柄,可有計劃留養小年竹引誘成蟲產卵后伐除燒毀;此外,剛竹毒蛾等一些食葉害蟲冬前多產卵于窩風的林下小竹或小雜竹的葉背,竹織葉野螟、竹絨野螟越冬前喜食小竹或小雜竹的嫩葉,清除林下小竹或小雜竹能有效降低越冬蟲口、減輕為害。
2.4 利用生物防治,保護天敵資源
充分利用叢生竹林具有較高的抵抗害蟲和補償能力的特點,保護和創造害蟲天敵棲居的生態環境,達到自然控制目的,使竹林生態系統形成良性循環。叢生竹林可利用的害蟲天敵種類眾多,如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蟲、鳥類、蜘蛛及白僵菌等昆蟲病原微生物。充分利用這些天敵可有效抑制害蟲種群。林區棲息著眾多鳥類,如山雀、喜鵲、杜鵑、黃鸝、啄木鳥等,能啄食竹上、地面、蟲苞內、蟲癭內,甚至筍內的害蟲[8]。
另外,在竹林內保留一些蜜源植物,為天敵昆蟲提供棲息場所和成蟲食物來源,也有利于持續穩定天敵昆蟲的種群水平;保護次要害蟲,以提供天敵的補充寄主,必要時人工引進、釋放天敵,補充林中天敵的數量,如竹林內釋放松毛蟲赤眼蜂可防治大多數鱗翅目食葉害蟲,防效可達90%以上[8]。
2.5 改進藥劑施用,保護生態環境
利用化學藥劑防治叢生竹害蟲,具有作用快、效果好、經濟、方便等優點,但對人、畜、天敵具有毒害作用、對環境具有污染作用,長期大量使用后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因此,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切勿普遍噴藥,應在調查蟲情后對嚴重受害竹林進行小塊狀防治。防治叢生竹葉部蟲害常用噴藥法,由于竹叢較高,往往作業困難,效果也不理想,可改良使用一些簡便高效的防治新法,減輕環境污染和害蟲抗性。
3 討論
整體來說,叢生竹蟲害研究還比較少,對叢生竹的蟲害機理研究基本上還處于空白,這使叢生竹幼林的撫育和成林的經營都處于被動地位。今后應該加大對叢生竹害蟲生物學及其為害機理的研究,尤其要研發有針對性的高效低毒農藥[10]。
叢生竹害蟲控制工作應本著以營林措施為基礎,調整竹林結構,加強竹林撫育管理,提高竹類抗蟲害的能力,以減少蟲害的發生。在防治策略上應劃分害蟲發生類型,實行分類施策,充分掌握蟲害發生情況,摸清害蟲數量變動和環境因子的關系。在防治上應注意保護環境,達到既控制害蟲又保護環境。實行竹林生態治理,應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為出發點,通過有計劃地運用生態學原理,研究各目標害蟲種群數量變動規律,掌握目標害蟲生活史薄弱環節,經濟、有效、安全、簡便地把害蟲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以下。
另外,叢生竹害蟲預測預報體系和技術尚不成熟,早期防治害蟲的難度大。因此,應認真做好叢生竹蟲害的監測調查工作,組織各場(站)的害蟲測報員對害蟲的成蟲遷飛規律、產卵場所及面積、卵塊密度進行調查,根據氣候條件確定害蟲的發生范圍和面積、蟲口密度,從而制定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1] 李桂香.叢生竹發展在江西[A].中國林學會首屆竹業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
[2] 張自斌,周光益,林親眾.我國叢生竹研究進展與問題探討[J].熱帶林業,2007,35(2):12-14.
[3] 徐天森.中國竹子害蟲簡介(Ⅰ)[J].林業實用技術,1986(6):26-28.
[4] 文定元,趙時勝,鄧星耀.桂林、柳州、南寧竹類害蟲名錄[J].中南林學院學報,1984,4(2):177-183.
[5] 林毓銀.福建叢生竹害蟲名錄初報[J].福建林學院學報,1986, 6(2):69-76.
[6] 林毓銀.叢生竹蚜、蚧蟲的觀察和防治試驗[J].竹子研究匯總,1985,4(2):77-80.
[7] 徐天森.中國竹子害蟲簡介(續)[J].林業實用技術,1986(7):27-29.
[8] 鄧玉英,吳浙東,陳忠澤.浙中地區竹類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策略[J].林業科技通訊,2000(10):21-22.
[9] 朱天輝,陳其兵,胡庭興.四川退耕還林區竹類病蟲害的控制途徑[J].四川林勘設計,2001(2):21-23.
[10] 和秋菊,許 皓,張燕梅,等.云南熱性叢生竹重要害蟲報道[A].昆蟲與環境——中國昆蟲學會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