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圍是凝重的,布景是精致的,時隔15年后話劇《禁閉》再次華麗登場。這份華麗,通過舞臺呈現,盡其所能表達著關于這出劇作的三個主題——禁錮、自由、與他人的關系。
雖然置身于小劇場、但是舞臺區是舞臺區,觀眾席是觀眾席,被一道透明黑色天幕劃分得涇渭分明。這道天幕不僅隔開了劇場空問,也隔開了人間和“地獄”,觀眾只有透過天幕才能看到舞臺上,也是“地獄”中發生的一切。這道天幕還是“地獄”之門,始終緊閉,曾在一瞬間開啟,讓加爾撒有自由選擇的機會,但是隨著他的放棄,這道天幕便永遠地落下了。天幕開啟得有力,落下得有聲,密不透風地遮擋著舞臺,讓劇場氣氛不經意地凝重。
“第二帝國時代款式的客廳”以階梯式結構布局,原色木椅和紅色靠椅間隔而置,整齊錯落地排列在舞臺上,在色彩上與地板和紅毯相融合,在空間上與觀眾席相對應。成排成列的椅子中.嵌置著為三個角色“量身定制”的三張紅色沙發,在舞臺上形成了穩固的“三角”,雖然三個人物倚賴各自的沙發保持距離,但是別具匠心的三角構圖,讓他們之間即便沉默也充滿張力。近五十把沒有重復款式的桌椅,更是在細節上凸顯出了布景的精致。
舞臺設計呈現的是眼見為實的華麗,而導演的用心讓演出透出隱形的華麗。劇作中人物的回憶被形象化為具有視聽感染力的“情景再現”,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加爾撒為自己是個膽小鬼而惶恐不安,又肆無忌憚地虐待自己的妻子與別的女人尋歡作樂:伊內絲是如何勾引自己的表嫂并慫恿她一起殺死自己的表哥;艾絲黛爾懷了情人的孩子而背著丈夫逃到國外,卻又當著情人的面親手摔死了剛出生的孩子,令情人在痛苦中自殺。“情景再現”讓殘忍的畫面活生生地浮現在眼前,讓演員更清晰地塑造出死人的形象,讓燈光和音效發揮出全部的作用來渲染三個人物身處地獄的情境。
華麗,是要讓觀眾感受得更充分。作為一名女性導演,劉姝辰表示會用女性的敏感傳遞出人與人之間注視與被注視的關系以及由此帶來的壓迫感。也許正是女性的敏感,讓三個人物的欲望變得更狂熱——加爾撒希望得到伊內絲的認可,伊內絲渴望得到艾絲黛爾的接受,艾絲黛爾盼望得到加爾撤的仰慕,而演員的表演也呈現出相應的效果。薩特的《禁閉》,就在導演、演員力爭還原劇本中的客觀環境和人物主觀情感的充分詮釋下,再次呈現在觀眾面前。
1998年,在觀眾對經典作品的盼望中,上海話劇中心青年話劇團推出了法國著名哲學家、劇作家薩特的代表作之一《禁閉》,并成為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小劇場戲劇的奠基作品之一。時隔多年,在小劇場戲劇日趨繁榮的形勢下,薩特的《禁閉》再次登上話劇中心的舞臺,并揭開了為紀念中國小劇場戲劇三十年而舉行的2013至2014“后浪·小劇場”的序幕。毋庸置疑,這樣的承接對上海小劇場話劇有著歷史性的意義。只是,后浪更要推前浪,小劇場的使命不僅要繁榮戲劇藝術,還要保持先鋒和實驗的探索精神與藝術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