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到《末路奇遇》這個劇名,以為會像是《人在囧途》之類的原創(chuàng)喜劇題材,然而這卻是一出中規(guī)中矩的外國獨幕劇改編,頗有學院派風格的作品。也許是擔心成本過高,也許是因為編排有限,演出顯得有點簡陋,但不得不說從演出效果來看,他們的選擇是對的,短短一個小時,既不會讓人有坐立不安的春困秋乏之感,又讓觀眾看到了一群表演欲望超強的導演們,帶有自我意識的風格化演繹。
《末路奇遇》是根據(jù)法國作家嘉布里埃,迪莫瑞《一個絕望的人》改編而成,劇中滿打滿算只有三個人,一個失敗的喜劇演員,一個對社會不滿的劇作家,一個當紅的專欄作家,三個人在法國阿維尼翁小鎮(zhèn)的一間旅館里發(fā)生了一場啼笑皆非的荒誕鬧劇,情節(jié)簡單卻構建出人在社會中的生存境遇。全劇的高潮出現(xiàn)在劇中看似相同的兩個事件背后,同樣的人物、舞臺和托詞,卻引發(fā)一次又一次的爆笑。這個劇本比一般的懸疑劇技高一籌之處,是寫出了人物性格,其結構又特別緊湊,在獨幕劇精巧的構架中,展現(xiàn)了一出扣人心弦的悲喜劇。在整個演出中,不難發(fā)現(xiàn)導演和演員把自己的現(xiàn)實境遇也放置于劇本中,貫穿全劇的是在絕望中抱有不懈怠、不逃避的人生態(tài)度,或許這正是劇團選擇《一個絕望的人》進行改編的初衷吧。
對于演創(chuàng)D08劇團,“D08”立刻會讓人猜想到是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學生組創(chuàng)的學院式劇團,還記得上次看他們演出應該是畢業(yè)大戲《櫻桃園》,那時的他們顯得更加自信,可能由于站在熟悉的舞臺,有老師和同學的鼓舞。而《末路奇遇》是他們走出校園的第一部戲,說不清1933老廠坊的微劇場比起上戲劇院,哪個更適合他們。只能說初出茅廬的他們在改編上仍存在或多或少的欠缺,但每一個細節(jié)上都能看出他們的真誠。值得一提的是本劇三位演員各有千秋的表演,簡陋的舞臺布景并沒有掩蓋他們的個人風格,爆笑的語言、夸張的肢體動作,對整個故事進行了極具喜劇效果的演繹。也許由于太過年輕,對于劇中老態(tài)人物的形象詮釋不盡人意;但反觀之,在這種抽離于真實的表演中,觀眾看到了所期待的滑稽效果。此外,不得不說演出中的搞笑,給人有庸俗的感覺,在改編中演員的自我調侃和《羅密歐朱麗葉》經(jīng)典片段穿插不免與全局有些脫節(jié),伴隨著如此一般的搞笑小伎倆,在付之一笑后我們找不到此劇所定義的黑色幽默。盡管劇場氣氛足夠,但在烏煙瘴氣的嘲諷與笑點渲染下,卻沒能使我們找到原作中荒誕不經(jīng)與黑色幽默背后,所埋藏的生存之沉重與苦悶。
或許在演出中,我們會看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一群初出茅廬,褪去學院氣的話劇演創(chuàng)者們對于前景的自嘲,看到一群能改能演的導演們在看似日漸繁榮的話劇圈里摸爬滾打、試圖爭取一席之地的執(zhí)著。為了能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舞臺,他們還需要更加成熟,走更多更遠的路。
在這里我只想說,沒有所謂絕望的人,只有絕望的處境。也許有一天你也會因為什么事情被救贖,在這個上帝已死的時代,在末路中獲得自救與重生,才是正經(jīng)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