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踐的發展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能只停留理論,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質量反饋體系,提高教學的時效性已刻不容緩。通過構建“五位一體”的教學質量反饋系統,在對教學過程和結果做出價值判斷的基礎上,科學完善和提高授課質量,使教育的目標真正收到實效。
關鍵詞:教學質量反饋系統;構建;實踐
中圖分類號: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6-0216-03
加強理論的研究、變革實踐運作方式、提高教育實踐的有效性是新時期賦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和嶄新課題。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必須從單純的課堂教學中走出來,走進真實的社會生活實踐;在對社會進行大量經驗性觀察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科學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方法,使研究向縱深發展;對思想政治教育操作技藝流程和環節進行研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的操作模式和完善的質量反饋系統。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反饋系統構建的瓶頸
教學質量反饋系統的構建,要根本解決的問題就是將學生從枯燥、從被動接受的學習中解放出來,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當前,主要要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目的功能方面,過分強調質量反饋作用于教師的評價功能,忽視學生的發展功能
通過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反饋系統,一方面可以鑒別教師工作質量,公正客觀地反映教師在工作中的教學態度和行為,為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師資建設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更可以真實全面地掌握學生學習態度和知識吸收程度,使教學內容內化為學生素養,充分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然而,目前許多高校并沒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反饋系統,只是把對教師的“評級”看成是教學反饋,這種評教反饋對改善教學活動本身作用不大。還會造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重視教師職稱、忽視教學質量與效果,脫離學生發展的實際,這樣客觀上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質量并沒有保障,教師的積極性也沒能激發,失去了教學評價的意義。
(二)目標體系方面,以課程評價為主,忽視學生實踐能力、學習態度的綜合考察
教學質量的好壞要取決于教學過程中的多種因素,是合力作用的結果,因此,教學質量的反饋應該是一個系統評價的過程。既要對教師教學情況評價,也要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估。而目前大多數高校在教學質量反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關注教學過程的評價,忽視受眾學習效果的評價,用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來代替教學過程評價。所以,只有從教學諸因素的內在聯系出發,結合教學過程評價與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才能建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三)方式方法方面,過分注重量化定性,忽視多元參與
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質量評估方法單一,通常只是把學生對教師的講授評議情況作為評價質量高低的依據,有的學校或者直接將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優劣的標準,沒有來自于教育界同行和專家的意見,教師沒有展開合理的自我評價。一般高校在每學期期末才有一次教學評估,有的高校每學年才評估一次,這就沒辦法做到及時接收教學中的各種信息。那么這樣的質量反饋方式不可能全面、真實地體現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狀況與效果,一定會滯后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發展。
這種狀況,已成為制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瓶頸。它不僅削弱了教學質量反饋的效果,還會使質量反饋各指標的指向性混亂,弱化原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有的導向功能。為此,要切實改變過分強調它的選拔功能,發揮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的功能。同時,在質量反饋方式與技術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和嘗試。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反饋系統的構建
教學質量反饋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的教學信息,充分依靠教學活動的參與元素,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做出價值上的判斷,并為授課者的自我完善和有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反饋系統構建的基本原則
1.導向性原則。如何讓學生真正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與行動,并指導人生實踐,才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所以,質量反饋體系的指標在制定時,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的轉變,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都是我們必須著重考察的。一堂課的講授包含著眾多參與元素,教師和學生是人的元素,設備和教材是物的元素,只有將各參與元素都充分調動并發揮積極作用時,教學質量才能提高,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
2.整體性原則。教學質量反饋是一個系統,在構建時應從整體角度出發,堅持整體最佳原則。系統中的每一個指標,不僅要能體現課堂教學質量,教學中的每個環節也要兼顧。各項指標應該是相對獨立的,即同一級別的指標之間,不能有相互包含、相互重疊或相互交叉的關系。首先,系統體系要全面。體系應包括幾個子系統:教學全程監督系統(由教學督導制度、聽課和評課制度、教學檢查制度、教學事故認定和處理制度等組織制度構成)、教學效果評價系統(由課程建設評價、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社會實踐評價和考試考查結果評價構成)和信息反饋系統(由教學督導反饋、評價系統反饋和學生信息反饋構成)等。其次,參與主體要全面。學院領導、學生、同行、社會(包括學生家庭、用人單位)等都應包括其中。只有這樣,質量反饋的全面性和結果的準確性才能得到保證。
3.發展性原則。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的質量反饋體系必須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不斷發展和完善。反映當前社會的發展變化,反映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日常行為和“大道德”(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踐行的變化。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的方法與手段、改革考試測評方法,使評價結果能真實反映教學情況。
4.實踐性原則。堅持實踐性原則就是要使教學質量反饋體系的各項指標具有可操作性,指標體系應該盡量簡便,才能使參與評價的人員在實施時不至于增加負擔。定義各項指標的語言要有可操作性,各指標要求提供的信息應該可以實地獲得,并具有實際意義。所以,制定指標要依據教師的實際和學生的學習現狀,指標盡量量化,體系標準客觀、實用,準確地反映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真實水平,減少主觀人為因素的干擾。當然,堅持實踐性原則還要求我們的教學質量反饋應該從單純的課堂評價、書面評價中走出來,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投入、積極參與,尊重學生這個學習主體,通過主體的學習感悟來全面評價教學活動質量效果。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反饋系統的體系構建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不是單純傳授知識,重在引導學生如何做人。要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真正收到實效,需要構建“五位一體”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反饋體系。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思想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導,自覺而主動地選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行政評價。行政評價是主要針對教師的評價。思想政治理論課并不是人們一般理解的“政治”,它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理論體系,參與教學質量評價的領導和專家,應該具有相應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科功底和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具有相應的教育教學理念,他們既是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者,也是評價的主體之一,領導和行政管理人員的評價應當是綜合的、全面的:既要評價教學指導思想,又要評價教學方法和效果;既要評價教師的基本素質,又要評價教師的業務能力。行政評價是隨機性的,由評價組自主決定聽課對象、時間和內容,以便了解教師平常的教學情況和真實水平。
2.專家評價。可在收集日常檢查、聽課情況、學生信息員提供情況以及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的基礎上,進行量化打分,主要由學院主管教學的副院長牽頭,由學術委員會(或質量評審委員會)的有關專家學者在日常聽課、教學檢查、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的基礎上,獨立地負責實施。
3.行業評價。教師同行之間彼此了解,對教學內容熟悉,應該能夠準確地評價他人的課堂教學。同行評價主要側重被評教師教學準備情況、處理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能力,教學進度快慢、教學內容是否準確、有無錯誤觀點,是否了解學科前沿,教學進度、重點、難點處理能力,治學態度,是否具有調動學生參與學習及課堂把控能力等。其中教學內容的正確與否至關重要,特別需要同行和專家把關。
4.學生評價。大學生主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獲得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系統了解,他們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受益者,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好見證人,因而,他們評價政治理論課教師最有發言權。學生評價充分體現了尊重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和服務對象的主體地位和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應該如何滿足學生對教學的期望和要求,更好地了解成功教師的長處,從而為我們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供第一手資料。但是,學生自身的不成熟也制約了其評價能力。一些學識淵博、教學水平高,認真負責,但因平時對學生要求嚴格,學生評價得分偏低;與此相反,另一些學識膚淺、教學水平不高、但對學生放寬要求而讓學生得高分的教師,卻能得到學生很高的評價。針對上述情況,在設計評價指標時,學生評價部分主要應側重于教學形式,如教師是否守紀、守時,教師儀表、教態、師德、親和力、溝通對話能力、表達能力及思維、邏輯性、知識面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是否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教師是否言傳身教等。
5.自我評價。以往的教學質量反饋和教學評價,任課教師只是被評對象,沒有參與評價的權利和機會,這對被評對象是不公平的,他們會對評教產生抵觸情緒,對評估結果缺乏認同,不利于評價的順利進行。通過教師自評,可以使任課教師明確自己的優勢,反省自己的不足,明確改進的目標,實現評價者與被評者之間的平等溝通,改善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和專家、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被評者認同評價結果,揚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進而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標。教師自評的內容是學生評教、同行評教和領導、專家評教的綜合,但要求自評教師不僅要打出分數,而且應寫出科學評語,并詳細分析、說明原因,使教師能夠自知、自重、自勵。
通過行政、專家、同行、學生、自我“五位一體”的綜合評價反饋,可以比較客觀、準確地反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的基本情況。每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質量反饋的結果應該在本部門內予以公開,以增強透明度,接受全面監督,從而調動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積極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反饋系統的運行實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反饋系統的運行,應該在尊重教師主導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努力貼近學生實際,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學習特點,提倡參與式、啟發式、研究式教學,研究分析社會熱點,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活躍教學氣氛、啟發學生思考、增強教學效果。
(一)精心組織教學活動
在實踐教學中我們需要探索多種教學方法,推廣名師專題講授、小班案例教學等教學經驗,廣泛應用媒體和網絡技術,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通過教學資料數據庫建立,實現資源共享。
(二)注重加強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應該與社會調查、志愿者服務、專業課實習、公益活動等結合起來,制定大綱,規定學時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到基層去,到生活中去。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實現教育教學的真正目的。
(三)改進完善考試方法
采取多種方式,綜合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際表現,力求全面、客觀反映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道德品質。我們認為在考試中必須堅持幾個原則:幫助成長的原則,益于思考的原則,融入生活的原則。讓考試成為育人網絡中的一個環節,而不是育人活動結束的標志。
參考文獻:
[1]張澍軍.德育哲學引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邱柏生.思想教育接受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3]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肖映勝,張耀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理念新探[J].高校理論戰線,2011,(7).
[5]葛洪剛.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2009,(9).
[6]王京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測評報告[EB/OL]http.jokjyw.cuf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