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勵是領導活動實踐中的一項重要職能,尤其在強調以人為本、人本化管理的社會中,領導如何激勵下屬顯得尤為重要。結合西方的經典激勵理論,從我國公共部門領導激勵的方法以及領導對追隨者和下屬成員所屬的團體激勵兩方面分別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激勵;領導激勵;被領導者;被領導團體
中圖分類號:C9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6-0065-02
一、國內外領導理論研究綜述
(一)西方經典激勵理論概述
西方管理學中的激勵,是指“對人的各種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滿足和限制,以引起他們心理狀態的變化,以達到激發動機、引起行為的目的,并通過對動機的強化,對行為加以控制和調節”[1]147。對于激勵理論,西方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主要的代表理論有美國行為科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motivation-hygiene theory)、克萊頓·阿爾德弗的ERG理論(ERG theory)、戴維·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激勵理論(acquired need theory),以及強化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等。
學術界又將這些理論劃分為內容型激勵理論和過程型激勵理論兩大類:內容型激勵理論和過程型激勵理論。內容型激勵理論又被稱為“需要理論”,強調的是什么能激勵人,即激勵的內容,使用人的心理需要解釋人的行為,如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克萊頓·阿爾德弗的ERG理論、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戴維·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激勵理論;而過程型激勵理論強調的是激勵怎樣影響人,即激勵的過程是怎樣的,包括強化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等。
(二)國內領導激勵理論研究現狀
邱霈恩認為,激勵就是講究和運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藝術,使下屬乃至整個領導客體都能夠自覺、積極、主動和竭盡全力地回應和支持領導,并按領導要求與愿望、事業需要與標準去優質高效地完成既定任務、達到既定目標。換言之,激勵就是領導者在領導實踐中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調動下屬的積極性,不斷地為被領導者灌注新的動力,使被領導者甘于為領導者所用,主動、自覺、積極、盡其所能地工作[2]365。邱霈恩認為,領導激勵的手段一般有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和行為激勵三大方面。領導激勵的方法主要有經濟激勵、任務激勵、知識激勵、需要激勵、情感激勵、形象激勵、賞識激勵與晉升激勵等八種。
劉峰認為,領導就是激勵。自我領導重在激勵,領導者的主要職責是激勵被領導者干工作,是讓被領導者自主自愿地干好工作[3]45。領導激勵的著力點應該放在1)滿足員工合理需要;2)激發員工的積極動機;3)鼓勵員工的正確行為;4)引導員工的奮斗目標。
朱志忠、唐和平認為,所謂激勵,就是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是利用某種有效手段或方法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過程[4]76。激勵的一般原則通常有1)物質與精神相結合原則;2)內外結合原則;3)按需原則;4)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相結合原則;5)正反結合原則[4]80-83。
段萬春認為激勵就是組織通過涉及適當的外部獎酬形式和工作環境,以一定的行為規范和懲罰性措施,借助信息溝通,來激發、引導、保持和規劃組織成員的行為,以有效地實現組織及其成員個人目標的系統活動。實現激勵的要素包括四個方面:1)明確的激勵目的;2)正確的實施路徑;3)有效的操作方法;4)與激勵措施相配套的保障激勵計劃順利實施的其他必備條件。
劉建軍認為,激勵就是刺激需要、引發行為、滿足需要、實現目標的一個動力過程[5]271。激勵按手段和要素作為標準,可以分為目標激勵、評判激勵、榜樣激勵、榮譽激勵、逆反激勵、許諾激勵、物質激勵、感情激勵、晉升激勵和危機激勵等十種[5]288-293。
以上不同學者從不同方面概括了領導激勵的手段、方法、原則、構成要素等。對以上不同學者的觀點進行概括,我們可以看出,領導激勵就是指領導者激發、鼓勵和調動人的熱情和動機,使人潛在的工作動機盡可能充分發揮和維持,從而更好地實現社會和組織目標的過程;其實質就是領導者如何有效地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但是,大多學者對領導激勵的分析都是從領導者對被領導者成員如何進行激勵單方面分析的。本人認為,領導激勵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就是領導對被領導者成員如何激勵,另一方面可以從領導如何對被領導的整個下屬團隊如何進行激勵分析,也即將被領導者或追隨者看成一個整體進行激勵。本文下面將主要分析領導激勵的這兩個方面。
二、我國公共部門領導的激勵
(一)我國公共部門領導者對下屬成員的激勵
1.物質激勵是基礎
物質激勵是激發下屬成員工作積極性很重要的一種激勵方式,因為每個人最初總是關心該組織或團體給予其的物質待遇如何。物質激勵包括工資、津貼、獎金等。當然物質激勵不是領導激勵員工的唯一手段,但是,如果個人的基本物質利益都得不到滿足,那么其他的激勵就不會有什么效果。
2.精神激勵是關鍵
精神激勵是一種“不花錢”的激勵[6]366。每個人都有最基本的物質方面的需要,但也有更高層次的情感、榮譽及自我實現的追求;被領導者基本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后,就會追求高層次需求的實現。這樣,領導者在保障被領導者的基本需求以后,就應該對那些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優秀、成績突出或者有重大貢獻的人員給予精神上的獎勵。精神激勵也往往能收到激勵下屬的奇效。
3.輿論激勵是導向
人不僅有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要,更需要受到社會的尊重,輿論激勵就是通過通報、會議以及廣播、電視等手段和途徑,對先進事跡進行表揚,對不良行為進行批評,從而達到弘揚正氣、抵制歪風的目的,造就奮發向上、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輿論監督在社會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尤其是我國公共部門的工作人員,因為輿論可以對不良的行為進行鞭笞,對以權謀私、腐敗墮落等行為和人員曝光,從而促使政府員工提高警惕;也可以監督廣大的政府人員依法行政,為廣大的民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4.情感激勵是必要
情感激勵又稱為感性激勵,是指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以感情聯系為手段的激勵方式[7]。領導者的情感激勵可以鼓舞士氣,使被領導者精神振奮,發揮更大的創造力。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進行情感的交流可以消除上下級間的隔閡、矛盾,為被領導者創造一個融洽的工作氛圍,由此,在整個組織內形成一種和諧的氣氛和強大的凝聚力。
5.監督激勵是輔助
我國目前的行政管理領域和職能,依然存在著權力過于集中、管理事務過寬和范圍過廣的問題,這就為腐敗現象的發生留下了一定的空間。要保持公共部門職員隊伍高效服務和廉潔自律,必須建立針對公共部門職員權力行使的制度化約束與監督機制,包括明確責任制度,加強民主監督以及輿論監督等。只有致力于構建完善的權力約束監督機制,建立起完善的責任追究機制,才能產生用好一人,鼓舞一片;罰對一人,教育一群的效果。
(二)領導者對下屬成員的團隊激勵
被領導者不僅包括被領導的成員個人,還包括整個被領導的下級團隊,因此,領導激勵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如何激勵下級部門這個團隊整體。團隊激勵方式最早是由約瑟夫·F.斯坎倫在1938年提出的。團隊激勵是以團體整體作為對象來進行激勵的一種激勵方式,目的是通過合作來實現組織的目標,這也是團隊激勵與傳統的個人激勵的最大區別。團隊激勵的方式有下面幾種。
1.目標激勵
領導者在調動被領導者的積極性時,可以設置適當的目標來激發被領導者的工作動機。所謂目標激勵,就是指把大、中、小和遠、中、近目標相結合,使被領導者在工作中時刻把自己的行為與這些目標緊緊聯系。如果領導者設置一個振奮人心、切實可行的目標,就可以起到鼓舞士氣、激勵被領導者的作用。相反,則會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因此,作為領導者,就應該結合被領導者團體的整體水平、任務的難度等各種因素,為被領導者設置一個合適的目標,使其朝著目標奮斗。
2.獎勵激勵
對被領導團隊的某種行為進行肯定和獎賞,會使這種行為得到鞏固和發展。領導的獎勵可分為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兩種,當物質獎勵到達一定程度時,被領導者的積極性就會遞減,這時,就需要領導將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以促進被領導團體的不斷進步和奮斗。但是這種獎勵也要新穎多變,單一和重復不斷的某一種獎勵,其作用也會不斷減少。
3.關懷激勵
領導對被領導者的關懷,可以使被領導者感到溫暖,從而提高領導在被領導者心目中的形象,增強被領導者對領導的尊敬和服從感。這種關懷包括被領導者的姓名、生日、籍貫、出身、家庭、經歷、特長、個性以及表現等。關懷也可以加強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感情交流,增進互相的了解和信任,給被領導者以精神的極大的安慰,對提高整個團體的工作效率有著很大的幫助。
4.領導行為表率激勵
一個領導的好的行為,更能有力地說服被領導者,給被領導者帶來信心和力量,使其不斷地朝著本部門的目標前進。而且,領導的追隨者也會從內心模仿和學習領導的行為,所謂上行下效,就是這個道理。
5.支持激勵
領導的支持,不僅是要支持被領導者具有創造性的建議和舉措,還要給予下屬充分的權利去實施適合本部門的政策和改革。并且在下屬部門實施政策和措施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要主動為其排憂解難,使其方案和措施順利實行,如果工作中出現差錯,也要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就會使被領導者感覺到領導的認可,從而調動員工更高的積極性。
6.集體榮譽激勵
領導通過授予某團體或集體榮譽的方法,培養被領導者的團體意識,使被領導者感到自己為一個優秀的團體政府工作而自豪和驕傲。作為領導者,在獎勵某政府團體時要考慮到有利于政府團體意識的形成和形成競爭力合力這點。
當然,領導對下屬成員的個人激勵和對下屬整體團隊的激勵有很多方面是很相似的,比如對團隊的獎勵激勵既包括物質獎勵、精神獎勵,也包括了輿論獎勵、領導的行為表率激勵和榜樣激勵、關懷激勵和情感激勵等。但是,這些激勵用在某個下屬成員身上和整個團隊上,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團隊激勵帶動的是整個下屬部門整體的工作績效。
參考文獻:
[1]丹尼爾·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變[M].趙睿,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邱霈恩.領導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劉峰.新領導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朱志忠,唐和平.組織行為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劉建軍.領導學原理[J].科學與藝術,2005,(3).
[6]邱霈恩.領導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7]竹鄰.善待員工[J].企業管理,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