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在美國興起的一場心理學運動,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探索在軍校中如何將積極心理學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去,目的是改善軍校心理教育方法并開發學員的心理潛能,促進軍校學員心理人格的完善和和諧。積極心理學對于整合學校教育的目標,重視從正面著手,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學員,培養軍校學員自身積極的品質和積極的人格特質,因而積極心理理念對軍校課堂教學有著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軍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6-0270-02
一、積極心理學理念對軍校學員的意義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在美國興起的一場心理學運動,注重人積極的潛力和正性的能量,同時也是以一種全新的視角詮釋心理現象和社會文化現象。它主張以人的積極的心理品質、自我調節以及主觀幸福感、希望、快樂、樂觀為主要研究對象,提倡用一種積極的正性的力量來對問題進行解釋和應對,并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做出全新的解讀,諸如對希望、樂觀、主觀幸福感的研究,都是從人的期待出發,并以此來激發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已有的主觀積極經驗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力來完善自己,發揮人的創造力。由于大學生群體正處于青年時期,正是需要積極心理品質和人的潛力得以發揮的時期,因而此階段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和對學員的自我教育有種重要作用。積極心理學對于融合軍校先進文化的教育目標以及軍校教育體制改革的目標、學員在課堂中為主體的目標,著重從正面著手來看待學員,用欣賞的眼光對待學員,相信學員身上具有的積極能力和潛力,并在課堂和第二課堂中用積極心理學理念培養學員的積極心理品質,重視讓學員自我獲得啟發。因而積極心理學理念對于推動、落實軍校教育體制改革和軍校良好課堂建設,以及軍校先進文化“三進入”工作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積極心理學的理念重視學員的主體性,注重對學員心理和諧的關注。使得學員能夠在學習中獲得自我價值感所在,能夠滿足學員對知識的高級心理需求。在教學中,提高學員學習動力最好的策略就是我們的教學能夠滿足學員內心深處對知識的深層的渴求,讓學員在學習中體驗到正性的經驗和樂趣,獲得成就感。尤其是課堂上知識的講授和問題的設置要在學員主觀經驗知識庫的最近發展區。如果我們低于最近發展區,學員就覺得沒有探索的欲望;相反,授課的難度高于學員知識庫的最近發展區會嚴重傷害學員的積極性;因而,積極心理理念的保持和最近發展區的把握是引導學員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養成積極的思維方式的關鍵。
二、創設情境,營造教員課堂教學的積極心理場
科學合理地以積極心理學理念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是先進文化進入課堂的重要手段。“積極心理場”是指以美國心理學家賽利格曼為代表的積極心理學思想指導下,通過創設有利于人的潛能發揮、求知欲、表現欲、獨立意識、自我價值和外部心理環境,促進人的高級心理需要、人的意志、情緒等內在品質的全面積極發展。
歷來教學實踐證明,積極而用心設計的課堂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對問題和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引導學生形成極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探索意識,進而是學生能夠自覺地融入課堂講述中,并能夠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享受學習本身帶來的意義和學習樂趣,從而使學習變得不再枯燥,而是一種享受,能夠在學習中體驗到自我實現的價值感。
首先,激發學員的主體性意識和提升課堂的互動性。高等素質教育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主線。在課堂上教員面對的是活的學員主體,教員更不可以越俎代庖,對學員進行知識的一味灌輸,而要給學生以自由活動的空間,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夠去實現自我的價值,而價值的實現反過來又會促進學員積極思考。根據學員具有競爭和好奇的特點,教員不應該用權威的社會角色、威嚴來壓抑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探索性;而是重視與學生互動,通過問題來引導學員。
應在教學中注重設有爭議的問題,引發學生的討論,創造一個能讓學員百家爭鳴、各抒己見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諸如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抓住契機,適時點燃爭議的“導火索”,盡量給學員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諸如在給學員講授“軍人意志的品質”的問題時,不是告訴學員軍人的意志品質有哪些,可以讓學生看一段戰爭年代的視頻,讓學生先從影片中對軍人的意志有種感性的認識,再讓學員自己總結軍人有哪些意志品質,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讓學員成為課堂的主體。再比如在講邊塞詩為什么繁盛在唐代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教員先說:“我覺得邊塞詩在唐代之所以這么繁盛是因為唐代經濟繁盛,所以才有了創作詩歌的閑情。”有的學員肯定會說教員,你這樣說是不對的,漢代經濟也很繁榮,明代經濟也有過大繁榮,很多學員就會爭論,在爭議中,學生思維活躍,思考水平得到了提高。
其次,激發學員對問題的好奇和求知本能。激發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問題解決動機,讓學員獲得對問題解決的途徑和方法,進而獲得良好的心理滿足。要想讓學員對課堂知識有強烈的求知欲,可以通過創設課堂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諸如在《思維風暴》課堂中向學員拋出這樣的一個問題,“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激發學員的奇思妙想,這樣學員會打破傳統的思維限制,進行討論式的思維風暴,比如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可以在梳子上雕刻上佛教文化的圖案,讓和尚把梳子當成禮品送給前來進香的香客,送給香客的寓意是希望世人能夠梳理自己世間的煩惱,能夠開啟新的生活;同時也是將佛教的文化通過梳子進行傳播,擁有這樣的思維理念,和尚才有可能會大批量地買你手中的梳子。再比如,給學生這種問題,諸如:“冰箱和貓的相同的地方有哪些方面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學生打開思維,盡情想象,讓學員真正從問題的解決中獲得成就感,獲得積極的體驗。
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由好奇,疑惑,進而思考,很快融入課堂的學習里,學員的參與熱情大增,學習氛圍自發地高漲,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就不成問題了。
再者,正性的賞識、積極的暗示和激勵相結合的教學法。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是育人者的角色,因而要注重對學員品性、人格的教育,重視學員積極心理品質的構建。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品質構建,這在情境教學中就能得到較好的體現。在第一課堂情景中重視學員潛能的發揮和學員自身創造力、價值感的實現,教員要有良好的審美情操和一雙慧眼,將學員自身潛在的積極品質和能力進行挖掘和發現,并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進行“無縫對接”,潛移默化地滲入學生心里和腦海里。而當某些學員學習熱情不高,尤其在遇到挫折或者困難的時候,就會意志比較薄弱,教員應該用積極心理學理念激勵他們,相信他們都是有巨大潛能的人,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和找到對的方向,就能成功。
最后,讓學生參與課堂角色,創設體驗情境。美國華盛頓博物館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聽到了就忘了,我看見了就忘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這充分說明了讓學員參與活動的價值。讓學員在學習和課堂中成為主角,并給學員一定的參與權,讓學員從內心深處把課堂授課的內容轉化成自身的內在需求。諸如在團體心理課上,拋給學生這樣的活動問題,目的是讓學員學會換位思考,活動的內容是讓學員在不能出聲的情況下模仿對方的動作和表情,跟著對方的動作而變化。很多學員在課堂中就會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能夠領悟到該活動的目的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其實很難,但很重要。學員自己就會悟出這些道理,通過這種體驗式的活動,遠比教給學生怎么做更能激發他們的積極心理力量,打開他們思維的空間。
三、運用積極心理理念,積累正性能量,深入學員頭腦
首先,積極心理學有助于促進學員自我教育和構建軍校學員的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理念有助于學員形成樂觀、堅忍的心理品質,從而有利于調動學員自身的動機、需要、信念和情操,讓學員先從心理層面能夠積累正性的能量,并能夠在學習生活中構建有效、積極的目標。在軍校中,學員之所以選讀軍校,說明學員有著對軍校文化和軍校管理的認同和積極的期待,有著對前途和命運把握的積極目標。同時,軍校的軍事化管理也能將學員本身的積極品質進行激發,比如說在學員新訓的時候,對他們進行軍事化訓練,來培養學員的堅忍、意志、勇敢等積極心理品質,這對構建學員的良好心理品質有著巨大的作用。軍事院校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要把學員無序混沌的積極力量激發出來,變成實實在在的能力。積極心理學要求學校要善于激發學員的潛在積極力量,發揮學員的自主性,自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院校學習,是自身的發展與軍隊隊伍建設的強烈需要。
其次,加強關注正面信息,培育軍校學員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發現學員的優秀心理品質,關注學員的正性信息,這是積極心理學的觀點之一。積極心理學提倡關注正面信息,培育學員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首先,主張發展正性情緒狀態。引導學員去關注人生的幸福和快樂,保持主動探索世界、追求新經驗新興趣,滿意地對待自己的過去,充滿希望地面對將來。其次,建立積極的心理機能:(1)自我接納,對自己持肯定態度,接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陷;(2)確定生活的目標、信念,在生活中有目標和方向感,感到現在和過去的生活都有意義;(3)有環境控制感,感覺到有能力管理復雜的環境,并善于承擔責任。引入積極心理學對正面信息的關注,可以讓學員更多地體會生活的滿意感和幸福感,從而讓學員的心理發展更健康,有益于為部隊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總的來說,將積極心理學理念深入學員頭腦,發揮學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傳統的授課將學員放在了被動的位置,積極心理學先進理念充分發揮學員的主動和創造性。因此,只有把學員當作充滿潛力的個體,把培養學員積極的心理品質與幫助學員實現人生的價值與享受幸福的生活當作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充分發揮個體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才能,并加以引導,重視學員潛能的發揮,把培養學員積極的心理品質當作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注重激勵和調動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意志力、自律性,能夠讓學員主動而積極地關注自身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并注重學員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使得學員能夠深刻地吸收課堂的營養,讓先進文化理念進入學員的腦袋中并消化吸收。
參考文獻:
[1]彼得森.積極心理學[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郭淑英,杜天驕.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C]第三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論文集,2009.
[3]付葉亮,李化俠.積極心理學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人力資源管理,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