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內外高校都存在激勵機制,雖然不盡相同,但總的出發(fā)點和具有的意義是一致的。美國擁有著世界上數量最多,實力最雄厚的高等院校,其在學生事務的管理和制度建設方面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與模式,對我國高校的發(fā)展也有良好的借鑒意義。因此,選取了激勵機制最為成熟的美國作為比較對象進行分析研究,以便更加宏觀地認識我國高校激勵機制的發(fā)展現狀及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激勵機制;對比研究;國內外高校
中圖分類號:G52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6-0163-02
高校為了使學生努力學習,增加求知的渴望,采取各種措施來激勵學生進步,逐漸形成了激勵機制。激勵在管理學中這樣定義,是指激勵者針對激勵對象的需要,采取外部誘因進行刺激,增強激勵對象工作積極性,從而使其按照激勵者的要求,自覺行動的過程。簡單地說,激勵就是激發(fā)和鼓勵,激發(fā)是調動個體的行動的積極性,鼓勵是對個體的行為趨向加以控制。例如高校重要的激勵方式是獎學金,就是把這種獎勵作為外部誘因,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向學校期望的培養(yǎng)目標努力,奮發(fā)學習,全面發(fā)展。激勵分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種,兩者相輔相成,缺一就達不到最好的激勵效果。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各種規(guī)范及制度還都不是十分完善,國外高校的激勵機制經驗能幫助我們更快地研究、制定、實施適合國內現狀的高校政策和措施。
一、我國高校激勵制度的現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在完善激勵機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尤其在學習方面,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可獲得獎學金,分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獎學金。對學習特別優(yōu)異的尖子生,可獲得國家獎學金(8 000元/年)同時,為了激勵不努力讀書的學生好好學習,有些學校為后進生設立了進步獎,一方面能使后進生得到更強的學習動力;另一方面也可使后進生作為榜樣繼續(xù)激勵其他學生一起進步。受條件限制,一般進步獎不以金錢來獎勵,主要依靠頒發(fā)的證書來激勵學生。這些在學習方面優(yōu)秀或者進步的同學都有可能在學校的公告欄上展示,激勵著更多學生向他們學習。
隨著知識總量的更新和擴張,高校學生在校園課堂上僅能學到占一生所需量10%左右的知識,其余90%知識要在課下或畢業(yè)后不斷學習獲取。學生在校參加課外活動,如科技創(chuàng)新、文藝表演、體育競技等活動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但只有極少優(yōu)秀作品,表演或成績可以得到一定物質獎勵,大部分獲得的只有證書和紀念品等。大學活動繁多,各種獲獎證書泛濫,這種現狀難以調動大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在我國大學生中有很多是家境困難的學生,根據新華網最新公布的數字,目前高校貧困生比例近30%,特困生的比例為10%~15%。為了幫助這些學生順利完成學習,減少生活上的負擔,激發(fā)起更強的學習欲望,國家勵志獎學金的設立很大程度上激勵了貧困學生更加努力學習。
二、美國高校激勵機制的現狀
美國的各類高等教育獎學金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校友捐款;二是社會捐款。在美國,國家有國家級獎學金,學校有校系獎學金,系里有系里的獎學金,還有一些社會團體設立的多種形式的獎學金,有基金會、企業(yè)、公司、工廠或私人捐助給學院,如香港地產巨頭胡英潤,早年畢業(yè)于普林斯頓大學,他于1996年一次性向普大捐款1億美元,這是全美國有史以來對母校私人捐款數額的第二名。這類獎學金有幾十萬種,數額從500美元到十幾萬美元不等,像斯坦福,哈佛和耶魯這類名校,獎學金數額都名列前茅。因此,美國大學所收取的學生學費數額通常遠遠低于學校培養(yǎng)一個學生的資金付出。
獎學金有全額和部分兩種,是給予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部分獎學金只減免學費和生活費的一部分。從資助的對象來看分需求獎學金和榮譽獎學金兩種,需求獎學金是常見的困難補助資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每年有少量的獎學金是給予資助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而完全不考慮其家庭經濟情況,這種獎學金叫榮譽獎學金。
美國的激勵制度是多元化的。美國教育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課余時間的豐富,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來展示自己,同時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美國在這方面獎勵也很優(yōu)厚。如美國很多大學還有專門的體育方面的獎學金,這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學生在學好的同時,也能在體育方面有所建樹。像郎平女兒白浪所在的斯坦福大學,如果能拿到全額獎學金的話,就可以省去2/3的費用。此次美國代表團會按照參賽運動員在大運會上的成績,給他們在申請獎學金方面相應加分,以作為一種獎勵。
良好校園文化是激勵機制實施的基礎,而寄托校園精神的優(yōu)美校園環(huán)境和獨具特色的建筑是校園文化的載體。美國十分重視校園建筑、公共設施、雕塑,校徽等實物的建設,來營造蘊含本校校風,學風的獨特學習氛圍。
三、國內高校激勵機制存在的弊端
國內現行的激勵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學生學習進步,但促使學生發(fā)揮特長,使其全面發(fā)展是遠遠不夠的。我國高校激勵機制的弊端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獎勵點偏向于學習優(yōu)等生
“學習成績好,便一切都好”,獎學金、三好學生、優(yōu)秀團員、優(yōu)先考慮入黨等一系列的榮譽光環(huán)全部籠罩在學習優(yōu)等生身上,而學習中下等學生,只能獲得如進步獎等少數非物質性的獎勵。學習中下等的學生受不到重視,學習態(tài)度越來越消極,長此以往,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進而拉開了不可彌補的差距。
(二)獎學金來源不足且獎學金數額相對偏少
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獎勵與扶持政策明顯力度不夠,獎學金的來源只有國家和學校,缺少了來自各級政府與機構的資助。獎學金來源匱乏,激勵面積較小,受獎學生少,獎勵普及不到更多的學生,難以激發(fā)起更多學生奮發(fā)學習的熱情。
另外,任何物質獎勵應充分體現一定的物質利益,一學期的一等獎學金難以支付一個學生半年的生活費。較少的獎學金對于貧困生來說就是杯水車薪,物質獎勵和學生實際付出的努力相差甚遠,大大削弱了獎勵的作用,使得學習好的貧困生不得不選擇兼職等其他方式來獲得金錢的供給。在一項調查中可以看出做家庭教師對一個大學生來說就要比爭當一等獎學金獲得者要容易得多。
(三)重物質獎勵,輕精神激勵
在我國大學校園中的激勵機制以獎學金的方式為主,把物質刺激與激勵畫等號,忽略了大學生的精神需求,也忽略了思想教育、精神鼓勵的激勵作用。同樣學習風氣、教學環(huán)境、校園文化的建設,也是必不可少的精神激勵方式。
(四)獎勵方式單一,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高校普遍注重對成績的獎勵,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課余時間都用來攻讀課本,而忽視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學校應該吸收美國激勵機制的多元化特點,建立科學的校園文化,不僅要提高學習和學術氣氛,并且要增加學生的各種課外活動,文藝活動,充分活躍第二課堂,這樣也可以使有特長的學生有施展的舞臺,而不至因為學習不優(yōu)秀而產生自卑感。
因此,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既要有針對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業(yè)獎學金,又要有針對思想品德,綜合能力強的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還要有其他各單項獎學金,如社會實踐獎學金、社會工作獎學金、文體活動獎學金、研究與創(chuàng)新獎學金等物質激勵,發(fā)揮正確的導向作用,刺激學生全面發(fā)展。
四、國外高校激勵機制對我國高校激勵機制的啟示
在高校中正確使用獎勵激勵,可以達到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的目的。盡管我國高校已經建立了一些相關激勵學生的激勵機制,但通過與國外高校的對比,不難發(fā)現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還需要引進新的激勵機制進行補充,通過一系列改革和實驗,才能形成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激勵制度和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設定目標,全面培養(yǎng)
我國高校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同,分別樹立不同的目標,使他們在前進的過程中看到希望,增強信心,調動積極性。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將目標的定位與學生的需要和動機相結合,只要成功地完成任務,就適當給予其一定的物質獎勵,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帶來實現目標的成就感,大大地增加了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激起對成功的渴望。
(二)建立專門的機構,匯聚力量以資助學生
國外大學擁有專門的資助機構資助來增加本校學生獎助學金的數額,國內高校同樣可以嘗試此做法。具體可以利用校友,與企業(yè)在獎助學金設立方面進行合作,建立的機構在資助學生后可以繼續(xù)保持聯系,定期對學生進行學習和就業(yè)等方面的指導工作,有助于學生定向發(fā)展,成為企業(yè)所期望的人才。這樣企業(yè)在資助的同時也能提高其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
(三)精神激勵為主,物質激勵為輔
反映在實物形態(tài)上的物質激勵,之所以能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激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利用其中的精神因素,因此,一定的物質獎勵對學生有很大的激勵作用,但是精神激勵可以比物質激勵更能深入全面地激發(fā)出學生對學習發(fā)自內心的渴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求知,以一種飽滿的精神,極大地熱情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四)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必不可少
良好的校園文化必須以完善的校園設施為支撐,如現代化的實驗室、高雅的建筑物、先進的教學設施、快捷的校園網絡、賞心悅目的綠地等,使學生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激勵和啟迪。同時,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創(chuàng)建一種氛圍,來陶冶學生情操,構筑健康人格,激勵學生不斷前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校園文化是無聲的思想工作,因為良好的文化氛圍,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覺自愿地接受教育,這便是“無聲勝有聲”的教育藝術力量。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激勵機制尚不如國外高校成熟,一方面是由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關高等教育的制度還不健全,正在摸索前進;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對我國現有的激勵機制貫徹實施不徹底,弄虛作假現象時有發(fā)生。我們要吸收國外的成熟之處,結合我國教育現狀,切實將激勵機制系統(tǒng)地完善起來,為莘莘學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伍力,黃權標.中美高校獎學金制度之比較研究及啟示[J].思考與借鑒,2006,(11).
[2]李丹.我國高校大學生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2009,(3).
[3]朱佐想,王建軍.完全學分制下高校獎學金評定方式創(chuàng)新探索[J].高校論壇,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