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速發展經濟的同時避免因能源的消耗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問題,是各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所追求的理想之境。在我國能源開發道路中,我國已探索出以風能為主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并且逐漸構建起綠色環保清潔能源體系。其中,以風能為主要代表的清潔能源因其巨大的開發潛力與獨特的優勢受到各國的青睞,風能的開發利用對于緩解各國能源緊缺和應對環境氣候問題及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風能的開發利用,無疑需要法律加以激勵、規范和保障。有鑒于此,通過分析我國風能法律制度現狀與不足,以期提出完善我國風能立法及法律相關制度的建議。
關鍵詞:風能;風能立法;對策與完善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6-0106-02
一、風能
風是大自然一種自然現象,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它的形成是由于太陽的輻射造成地球表面受熱不均勻,引起大氣層中壓力分布不均勻,空氣沿著水平方向運動而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風能是指地球表面大量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能,它是利用風產生的一種能量。因其自身具有的可再生性、豐富性、清潔性等特點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青睞[1]。
二、我國風能立法狀況
風能作為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在開發與利用過程中除企業利益和經濟利益外,會更多涉及公民的合法權益與社會環境等問題。例如,風電項目選址、開發、利用等一系列問題都與公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國現行風能立法構成,主要包括:
(一)法律
在法律方面,我國的風能立法顯得單一不全,沒有專門的風能立法。目前只有2000年實施的《氣象法》和2006年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兩部法律在不同程度和方面上對風能開發與利用做出了規定[2]。雖然沒有專門針對風能,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風能發展,對于風能的開發與利用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的不足,它們都是對風能作出的原則性規定,沒有具體的操作性規則和法律制度。
(二)部門規章
在部門規章方面主要有:《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風電廠工程建設用地和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辦法》、《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三)規劃及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
在規劃及其他行政規范文件方面:《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1996—2010)》、《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促進風電產業發展實施意見》。
三、我國風能立法存在的問題
隨著風能開發與利用不斷增強,我們可以看到風能帶給我們眾多好處,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有眾多不足和缺陷。這些不足和缺陷既有風能開發利用本身的問題,也有法律制度的欠缺,尤其是立法和法律制度的欠缺。這些法律上的欠缺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將會給風能及風電產業的發展帶來一系列的阻礙。主要表現在:
(一)缺乏專門風能立法
健全的立法是保障風能開發與利用的關鍵,也是維護風能開發與利用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工具。目前,我國風能立法還存在一定缺陷,法律體系不健全,沒有專門的風能立法。風能相關立法,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可再生能源法》,并且該法在內容和指導方式上也只是對風能進行高度概括。雖然也出臺過相關一些配套規章政策,但與法律法規相比,其效力和實際操作層面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二)與相關法律之間不協調
風能的立法不僅涉及風能法律制度的完善與實施,而且還包括風能開發利用過程中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在風能立法與實施過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協調好與其他法律之間的關系,必然會給風能立法與實施造成一定的沖突,影響風能立法的作用與實施效果。因此,與相關法律制度的協調,也構成了風能立法可否有效實施的重要因素[3]。
(三)配套法規和立法內容不完善
在風能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基本制度中,主要涉及風電并網、風電價格管理制度等。由于法律只做了原則性的規定,因而需要配套的法規及規章加以落實和細化。由于缺乏配套實施細則,各種制度操作性不強,不便于執行。在立法體系上,尚沒有關于風能開發利用的行政法規。存在著立法位階上的空缺。只有一部《可再生能源法》的抽象規定和多部規章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在立法內容上,沒有具體的風能法律制度和操作規則的落實,風能立法就如同“無法”,是不可能得到有效落實的。
四、完善我國風能法律制度的建議與對策
從風能及風能立法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風能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來看,健全風能立法,以滿足風能立法具有的多元化的需求。為了使我國風能資源開發與利用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我們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加強和完善風能立法,針對風能實行多元化立法,以便進一步促進風能及其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基于我國風能現狀及風能立法實際情況,可以從專門性立法、促進性立法、規則性立法、協調性立法等方面加強風能立法體系的完整性,構建系統的風能立法體系[4]。
(一)專門性立法
目前,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2005年出臺的《可再生能源法》牽涉到有關風能立法的內容,而該部法律只有33條相當抽象的規定,并且內容只是籠統地概括一些態度性規定、政策性規定及框架性規定。此項立法對風能資源的利用僅僅起到一種大方向的引導作用,并無具體可操作之舉措。而專門性立法往往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能夠為風能的開發利用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在迫切開發利用風能的今天,出臺一部針對風能的專門性立法顯得尤為重要。
(二)促進性立法
促進性立法是一種具有鼓勵、促進職能的立法。具體是指,國家立法機關為了確認、保護和鼓勵、引導國家所期望發展的經濟社會關系或秩序而進行的一種立法。對于我國風能的開發與利用而言,制定促進性立法,有利于從法律的層面正面激勵風能業的發展,所達到的效果將比單方的命令和反向的懲處更加有效。
(三)規制性立法
風能健康穩定發展,一方面離不開法律制度的保障,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市場的誘發激勵。市場的自發性與盲目性,往往需要政府通過一系列規制措施加以引導。我國風能立法的有效實施同樣也離不開政府和市場這兩個基本要素。隨著我國風能開發與利用程度的不斷提高,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與措施,這些政策與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風能開發與利用的發展。但是,為了使我國風能開發與利用道路走得更高、更遠,僅僅依靠這些政策性規定和措施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發揮法律的穩定性、權威性和規范性的作用,才能保障風能產業的穩定、健康有序的發展;也只有通過法律對風能開發利用活動進行全方位的規制,才能避免風能產業的無序、外部不利性和不可持續性。
(四)協調性立法
風能開發與利用的立法,不僅需要考慮自身的特點,還需要考慮與其他相關法律和制度的協調問題。例如,風電設施和風電廠的設置就涉及《土地法》與《環境保護法》等的規定。我國《可再生能源法》中并沒有對風能的開發與利用由此產生的相關法律問題做出具體規定,由于立法的滯后與缺漏,風能的開發與利用就難免與其他法律產生沖突。為了有效解決這一矛盾,就應該從立法上加以協調,消除其與相關法律制度之間的沖突。對于風能協調立法,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1.與相關法律之間的協調
風電產業的發展必定受到相關法律的制約,例如,風力發電涉及《電力法》,風電設備選址與安裝涉及《土地法》、《物權法》及《氣象法》。這些法律都是針對各自的立法目的和內容進行法律規制。對于風能立法而言,不僅要在立法層面上制定適合自身特點的立法,還要協調好與相關法和相關法律制度之間的關系,避免因不同法律的不同規定所產生的一系列沖突問題。因此,有必要在風能立法中,協調好風能專門法與相關法律之間的沖突,從而發揮立法的整體功效。
在風能與其他能源協調性立法方面,應實現各種相關制度的銜接配套,以保持其協調性和統一性。這種協調性立法不僅要在風能與可再生能源立法范圍內解決好各種形式的立法配套和銜接問題,而且要在整個能源法體系內考慮相互間的配套和銜接問題;在風能與其他相關領域的立法銜接方面,應與環境與資源立法、技術與產權立法、投資與融資立法、許可與價格規制立法、稅收與補償立法等諸多相關領域的配套。
2.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之間的協調
由于我國國土面積較大,風能資源豐富,各地可發揮其地理優勢開展風能的開發與利用。目前,國家在宏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風電發展規劃,有些地方也出臺了相應的配套措施。就風能立法而言,有必要協調好中央與地方的風能立法。因為,風能的開發與利用有其自身的特點,由于地域差異、經濟發展程度不一致導致了各地風能發展參差不齊,可能會出現中央在宏觀層面上出臺的風能立法及制度卻在地方上不適宜或難以實施。有必要在中央立法的同時,考慮各地方風能特點,在保持全國統一性立法的同時充分授權地方因地制宜地“另制新規”,從而協調好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之間的關系,使風能立法能夠有效地協調統一[5]。
五、結語
我國風能資源豐富,風能的開發潛力巨大。隨著風能開發與利用程度不斷提高,不僅能促進風能產業和經濟的發展,也能構建起我國新型清潔能源體系。通過立法來引導、支持和保障我國風能利用及風能產業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將會使我國風能開發與利用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蘇亞欣.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概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2]楊惜春.論我國風能資源開發利用法律制度[J].可再生能源,2010,(2).
[3]陳延輝.淺談協調《可再生能源法》與相關法律關系的對策[J].風能,2010,(3).
[4]楊解君.可持續發展與行政法律關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楊解君.我國太陽能開發利用的現狀及其立法訴求[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