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煤炭資源一直是雞西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煤炭產業也一直是雞西市的支柱產業,煤炭對雞西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由于多年來對煤炭資源的強力開發,形成了產業結構過分單一、初級產業比重過大、后續替代產業弱小的不良發育狀態,急需尋找一條轉型成功之路來破解這些難題。以雞西城市轉型模式為主要研究對象,尋找雞西在煤電化基地建設的過程中,實現雞西作為資源型城市的成功轉型的路徑。
關鍵詞:發展模式;城市轉型;資源型城市
中圖分類號:D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6-0063-02
雞西市作為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六城市之一,具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明顯的區位口岸優勢、雄厚的產業基礎、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具有發展煤電化產業的優越條件。當前,雞西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能否不失時機,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集約-綠色”發展模式
根據雞西自身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雞西的轉型發展可以采取“集約-綠色”的發展模式。“集約-綠色”發展模式實際上就是一種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循環式經濟發展模式,是指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最大限度地保護資源、減少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采取清潔生產的方式,對資源及其廢棄物實行綜合利用、再利用的生產過程。“集約-綠色”發展模式就是在資源開發過程中盡最大努力做到低開采、低排放、高利用,這種“二低一高”的資源開發及利用模式,從根本上解決資源型城市發展經濟與破壞環境之間的沖突。“集約-綠色”發展模式有如下特征:
(一)集約型經濟發展方式
在傳統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下,人們只知道瘋狂地向大自然掠奪資源,不懂得去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致使不可再生的資源日趨枯竭。隨著資源的減少,資源型城市資源開采能力會逐漸下降,隨之而來的便是開采成本的不斷提高,資源型主導產業原有的競爭優勢會逐漸減弱,原有產業結構也會逐漸受到破壞,從而致使資源型城市經濟不斷衰退,城市競爭力不斷下降,最終出現“礦竭城衰”的現象。而“集約-綠色”發展模式不只是避免“礦竭城衰”的問題,而且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追求一種更為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護資源、減少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資源最充分的利用,既要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同時還要實現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的轉變。
(二)資源循環高效利用
“集約-綠色”發展模式注重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的建設,強調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友好關系。在城市轉型的過程中培育發展起來的新興主導產業不僅要逐步擺脫對資源的依賴,而且在生產的同時還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雞西的煤炭資源雖然出現枯竭趨勢,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可以支持后續產業的發展。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充分有效利用現有的煤炭資源,深度挖掘煤炭資源的開發潛力,延伸煤炭資源的產業鏈,繼續發揮煤炭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在延長煤炭產業鏈的同時,還要大力培育新興的支柱產業,不論是煤炭產業鏈的延長,還是新興支柱產業的培育,都必須建立在資源節約、循環、高效利用的基礎上,利用綠色生產技術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將傳統粗放型城市發展模式轉化為綠色集約型城市發展模式。
(三)環境問題防患于未然
我們過去的發展模式是“先污染后治理”,為了追求經濟的快速增長不惜去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如果不及早轉變這種錯誤的理念,就會出現“礦竭城衰”的局面。而“集約-綠色”發展模式徹底改變了過去“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盡量做到標本兼治。在城市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首先要對過去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治理,同時還要對本地區環境的承載能力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明確本地區可持續發展可以承載的人口數量、經濟發展規模,高舉綠色發展大旗,對轉型發展中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要有防御意識,真正做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的新型城市發展模式。
二、雞西的“集約-綠色”發展模式
雞西未來的發展應該是靠產業發展和生態發展的“雙輪驅動”。目標是積極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以現代煤化工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在轉型初期,雞西應先采取產業延伸模式,不斷延長煤炭產業的產業鏈,整個城市的主導產業將逐步由煤炭開采業轉變為以煤炭資源深加工業為主導的產業群。與此同時,還要抓住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的契機,加快城市轉型步伐,將綠色、低碳、循環的理念落實到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通過科學規劃,有效整合區域內礦產資源。靠中心城資源枯竭向上要政策、靠外圍豐富的資源促發展,大企業引領、大資本介入,整體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要防止資源分割、破壞生態、污染環境、流失稅費現象的發生,嚴厲打擊違法占用和開發資源行為。要壯大優勢產業,培植新興產業,加快醫藥、冶金、食品、建材等產業提檔升級步伐,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根據現有的實際情況,雞西未來發展的產業定位是,努力把雞西打造成為“動力之城”、“煤機之城”、“中國石墨產業之都”。(1)要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精深加工,推動煤炭、電力、煤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向高精尖發展,加快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打造“動力之城”。以延長煤炭產業鏈、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循環經濟為導向,以煤炭規模生產和洗選、煤轉焦、煤轉電、煤化工等煤炭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及相關產業項目建設為主體,以大唐永慶煤化工等項目開發建設為重點,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加快形成煤炭、電力和煤化工主導產業群。同時,大力推進煤矸石、粉煤灰、煤層氣、稻殼等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項目建設,加快循環經濟發展步伐和礦區環境治理。實現由傳統的煤炭生產基地向新型能源基地跨越、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2)要在現有煤機制造企業的基礎上,通過招商引資積極引進大型煤機制造企業,推進煤機制造產業集群發展,目前雞西市煤機產業園區正在建設之中。(3)要充分利用雞西石墨儲量全亞洲最高這一優勢,培育發展以石墨為重點的新材料、以風電為重點的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打造“中國石墨產業之都”。
此外,還要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注重推動重大技術突破,注重增強核心競爭力,爭取國家高科技項目更多地投放于雞西,努力把雞西建設成高科技產品的試驗基地、高科技產業的示范基地。
雞西在延伸煤炭產業鏈的同時,還要依據自身的優勢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要努力把雞西打造成為輻射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商貿型物流中心和生產型物流基地。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點是推進服務外包、商貿會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產業,還要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積極引進效益好、能量大、集聚度高、關聯性強的國內外區域性總部,提升雞西現代化能級。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要加快推進旅游業發展。雞西市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轄區內有煙波浩渺、氣勢磅礴的世界最大淡水界湖——北國綠寶石興凱湖,其特產的興凱湖大白魚為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有水深流急的中俄界江烏蘇里江;有日本侵略中國的二戰終結地遺址、被稱作“東方馬其諾防線”的虎頭地下軍事要塞;有舉世聞名的中蘇自衛反擊戰發生地珍寶島;有地球腎臟之最的一望無際的大濕地;有祖國最早看到日出的邊境山峰之一神頂峰;有歷經百年滄桑的“東方第一廟”虎頭關帝廟;有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麒麟山、臥龍湖、八楞山、鳳凰山森林公園、北大荒書法藝術長廊、遼金古城遺址等旅游觀光景區。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雞西要充分開發自身的旅游資源,大力提升景區景點建設水平,努力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不斷增強旅游產業配套服務功能,叫響“大美興凱湖、活力雞西城”城市品牌,努力把旅游業培育成為雞西的支柱產業,打造“邊境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勝地”。
“動力之城、煤機之城、石墨產業之都”是雞西的產業支撐,“大美興凱湖、神秘珍寶島、悠遠烏蘇里、多彩大濕地”是雞西的生態優勢,產業和生態“雙輪驅動”的“集約-綠色”發展模式必將推動雞西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模式可行性分析
(一)新形勢下雞西口岸優勢
雞西市與俄羅斯毗鄰,邊境線長641公里,占整個黑龍江省邊境線的1/5。黑龍江全省有25個國家一類口岸,其中有四個是陸路口岸,除東寧、綏芬河兩個陸路口岸外,雞西市轄的密山和虎林這兩個口岸都是國家級一類的陸路口岸,陸路口岸的優勢很明顯,它可以一年365天天天供貨,不受氣候的影響,另外供貨的成本也較低。這是雞西的地緣優勢,為擴大對俄羅斯的經濟貿易、科技合作、文化交流創造了先決有利條件。后金融危機時代,俄羅斯實施了新東方政策,加大了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開發力度,對中國采取更加務實的合作態度,主動提出在能源、高科技領域加強中俄合作。中俄之間的貿易前景非常看好。
在俄遠東大開發和朝鮮開放預期下,與黑龍江省煤電化基地建設中其他五城市相比,雞西市獲得俄遠東及朝鮮煤炭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雞西是東部煤電化基地六城市之中牡丹江以外區域和口岸優勢最明顯的城市。其原因是,我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六城市中的七臺河、雙鴨山、鶴崗、佳木斯的煤化工產品通過雞西市兩口岸抵達符拉迪沃斯托克,路徑基本上是直線,進而,到俄遠東和日本、韓國最為便捷,這一路徑是上述城市通過同江、黑河等口岸無法比擬的。同時,相應的煤電化設備和煤炭資源進入雞西市和上述城市也是最為便捷的。雞西市將發展煤電化產業的煤炭資源的視野放眼整個東北亞,是有得天獨厚的口岸優勢為依托的。
(二)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
雞西有近二百萬人口,在能源供應、工業基礎、勞動力成本、市場需求、基礎設施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但產業層次較低,就業壓力較大,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加快發展特別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因此,積極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對做大做強雞西市煤電化產業乃至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雞西要利用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契機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不斷提升制造業水平,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步伐。利用承接沿海地區服務產業轉移的契機,大力發展雞西市的旅游業,擴大就業,帶動經濟社會發展。此外,沿海地區大量產業轉移項目投資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會不斷形成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產業聚集效應。雞西要利用承接沿海地區產業鏈條整體轉移的契機,實現雞西市的產業集聚。
(三)核電危機帶來的影響
日本核泄漏事故使中國暫緩了內陸核電建設的進程,大大刺激了市場對火電的需求。中國火電未來5年在國內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必將高于此前的預期。核電危機將給雞西市發展煤電化產業帶來有利影響,更加堅定雞西市發展煤電化產業的決心。
此外,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缺油、少氣、富煤的國家,新技術革命在煤電化領域的迅速突破,將使煤炭得到更深入和廣泛的應用,將對我國的能源結構和安全產生巨大影響,這無疑為雞西市發展煤電化產業帶來更大信心和希望。
產業鏈的延伸發展及產業轉型是資源型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不同地區要根據城市的自身條件,培育和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興主導產業,去替代原有資源型產業,推動資源型城市繼續向前發展。資源型城市最終的轉型成功,必須進行主導產業的轉換,主導產業不發生轉換,談城市轉型便毫無意義,轉型也無從談起。因此新興主導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是資源型城市轉型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集約-綠色”發展模式給資源型城市注入了綠色活力,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及不斷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通過延長資源型產業的產業鏈,最大限度地延長資源型產業的生命周期。培育和發展城市新興產業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產業的綠色升級實現與資源型產業的配合,共同支撐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最終完成綠色產業體系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