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廣泛開展創業教育不僅能提升高校人才的培養質量,而且能夠對創業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深入分析創業教育與創業型城市建設相互作用機理,提出了構建高校創業教育體系的初步構想,并探討共建政府與高校的良性互動機制,提出高校推動創業型城市建設的途徑與建議。
關鍵詞:創業型城市;高校;創業;互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6-0210-02
創業型城市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個嶄新理念。創業型城市是一種具有現實操作性創新戰略,具有盈利性、信托責任的可控性、具有與民營企業合作的需求等經濟特征,能維護和加強城市經濟競爭力的城市類型。創業政策、創業人才、創業文化、創業服務體系是構成創業型城市的四大要素。創業型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社會各個方面的協調配合才能完成。
高校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所在地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創業型城市建設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世界范圍來看,高等教育的發展也越來越注重創業型人才的培養。近年來,許多高校順應時代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逐步將學校發展目標定位為建設創業型大學,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創業型大學的構建,使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創業型城市建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既能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又對創業型城市建設起到了推動器和孵化場的作用。開展創業教育培訓研究是推進創業型城市建設,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創業教育培訓是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提高勞動者核心競爭力的現實需要。加強創業教育培訓的研究,對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從教育研究的角度看,創業教育培訓與創業型城市建設互動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
一、高校創業教育的現狀及政府作用發揮存在的問題
1.高校創業教育面臨的機遇。一是大學生創業氛圍濃厚。二是我國持續穩定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巨大的市場,無數等待開發的領域,蘊藏著無窮的機會。三是注重創業教育已成為世界潮流。
2.高校創業教育面臨的困境。一是對創業教育的認識不足,不能正確地理解創業教育,以致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二是各學科教學不能積極地滲透創業教育。三是與企業界的聯系不夠、缺乏社會實業界的支持。四是絕大多數高校缺乏創業教育機構、師資、制度等必要條件。師資大多是從其他學科轉行,缺乏系統的培訓,更沒有實踐經驗,導致教學內容和模式只是理論傳授,缺少實踐鍛煉,造成理論與實踐脫離。五是創業教育缺乏良好的創業社會環境。長期受官本位、求穩怕變思想的影響,創新意識不強。六是沒有對創業理論和實踐進行系統的研究。
3.政府缺位。一是政策體系不健全。在人才市場上,許多用人單位盲目求高,門檻太高,大學畢業生進入市場受到限制,即使進入市場,由于政府對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主要還僅限于在辦理創業經營許可證、稅收等過程中,還缺乏良好的創業環境,再加上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實踐經驗、管理經驗都不足,發現不了市場機會,以及不良的社會風氣、潛規則的影響,使他們的創業成果得不到有效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創業的激情。二是政策執行不到位。一些主管領導對鼓勵大學生創業政策學習不深、領會不透,對大學生創業的意義認識不足,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對本地區相關扶植政策的制定不夠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相關創業政策的貫徹執行。三是大學生創業服務社會體系還不完善。現在大學生都是“85后”、“90后”,大多認為他們缺乏責任心、怕吃苦,受這種社會評價思想的影響,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認可度不高,有的甚至表示懷疑,致使大學生創業缺乏社會關注,在觀念上還沒有將大學生創業服務列為促進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的重要內容,也就更談不上在體制、機制等方面對大學生進行創業鼓勵、支持和全方位的服務。
二、高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功能與作用
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史上一種全新的理念,作為一種面向未來的教育理念,應該將培養大學生的事業心、開拓大學生的創業技能和激勵大學生冒險精神作為當代高等教育目的的新的價值取向。
1.高校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主要是激發大學生自主創業意識、磨煉創業心理品質、打好創業知識基礎、培養自主創業能力。因此,在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就要注重學生的全面培養,既要有知識的傳授,使學生獲得知識,又要注重創業能力的培養,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使他們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去發明、創造,運用自己的能力為自己創造新的工作崗位。
2.高校科研成果的及時轉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發展空間。高校的科研成果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只有實現了成果轉化,這種潛在的生產力只有與高校所在區域的企業、社會相結合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也只有實現了這種轉化,才能發揮高水平大學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作用,促進所在區域的自主創新,從而為高校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好的社會環境和發展空間。
3.高校的創業文化對全社會的創業文化建設起引領作用。大學生創業文化具有耳濡目染、點滴滲透的作用,加強大學生創業文化建設,能從整體上引導、塑造和培養大學生創業素質的。因此,從培育全社會的創業文化出發,高校首先要走在前面,要在全校范圍內積極營造鼓勵創業、尊重創業、包容創業的良好氛圍,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去鼓勵、支持、引導大學生創業,激活創業主體,然后發揮高校在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帶動整個社會,進而形成全社會“千方百計想創業、一心一意創大業、齊心協力創成業”的濃厚氛圍。
三、高校中的創業教育體系構想
創業教育新理念作為一種理念還只是存在于人們的頭腦中、寫在書本上,這種理念只有被學生所接受、被運用,才能推動創業型城市的發展。因此,構建高等學校創業教育體系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構建相關的體系將創業教育這種新的理念與高校教育實踐相結合,將這種觀念的東西變成學生自覺的行動。
1.創業教育的目標體系。與社會上為解決生存為目的的就業培訓不同,高校創業教育目標要更加注重創業精神和責任意識培養。一是創業的基本素質。包括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業品質等,這是高校創業教育的共性目標。二是開創型個性。包括敏銳性、自主性、獨立性、冒險性、競爭性、堅韌性、適應性、合作性、創新性、克制性,這是高校創業教育個性目標。
2.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學科、活動、環境等課程是高校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的主要構成。創業理論知識、創業教育通識類理論、科技人文知識等課程屬于學科課程;創業教育專題、創業教育項目、創業教育集體等課程屬于活動課程;實踐課程屬于環境課程。
3.創業教育的制度體系。高校創業教育制度是具有引導、激勵和規范作用,能保證創業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是提高創業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一是設立創業教育組織領導機構,組織領導機構一般設有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和創業教育科研中心;二是制定學分制、學習制度等各種創業教育的教學管理制度,學分制由“平臺+模塊”的創業教育課程模塊的課程體系構成、學習制度要體現創業教育的彈性。
4.創業教育的保障體系。建立高校創業教育保障體系是實施高校創業教育的需要。各種政策、各項服務、師資隊伍和文化環境是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創業教育的政策保障,如針對于開展創業教育的指導意見、制定推進創業教育教學方案、制定鼓勵和推進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二是創業教育的服務保障,主要包括為學生創業提供信息服務、為學生進入創業市場提供中介服務、為學生創業提供技術服務。三是創業教育的師資保障,如組建創業教育研究團隊、組建承擔創業教育課程教學的教師隊伍、組建指導學生創業實踐的教師隊伍。四是創業教育的文化環境保障,如建設以創業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創業的輿論環境。
四、共建政府與高校的良性互動機制
1.發揮政府在大學生創業機制建設中的主導作用。一是完善政府引導與服務機制。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法規;積極搭建政府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簡化程序,采取切實措施降低大學生創業門檻。二是強化政策實施機制建設。主要是提高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提高立法質量;強化對執法部門的監督,增加透明度,加大人民群眾監督的力度。三是幫助高校解決大學生創業的實際困難。主要是政府出資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支持大學生創業,對于促進大學生科技成果產業化是非常必要的,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學生初次創業資金少的困難。
2.高校推動創業型城市建設的途徑與建議。一是政府加大創業政策出臺的支持力度。主要是促進相關創業政策的出臺;參與制定創業政策,提高政策指導力度。二是為創業型城市建設輸出創業型人才。三是為城市創業文化建設發揮帶動與輻射功能。四是為完善城市創業服務體系提供智力支持。高校在服務創業型城市建設過程中,要發揮高校人才聚集和信息集中的優勢,從智力上為城市創業服務體系的更加完善提供全面的支持。
參考文獻:
[1]衣俊卿.對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2,(10).
[2]肖毅,陳曉,錢建平.創業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課題[J].云南教育,2001,(27).
[3]陳裕先,郭向榮.新世紀大學生創業環境建設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6,(4).
[4]方麗英.試論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J].求實,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