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戰爭與文化是密切相連的,每一場戰爭無不鮮明地刻有文化的印跡。自從聯合作戰這種作戰樣式開始登上戰爭的舞臺,美軍就認識到,沒有聯合文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聯合作戰。聯合文化推進聯合指揮人才的培養,是聯合指揮人才成長的沃土。研究美軍聯合文化的起源、歷史和發展過程,歸納總結美軍聯合文化的特點和作用,培育方法,對客觀公正評價美軍聯合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聯合文化;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特點
中圖分類號:D8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6-0148-02
戰爭與文化是密切相連的,每一場戰爭無不鮮明地刻有文化的印跡。自從聯合作戰這種作戰樣式開始登上戰爭的舞臺,美軍就認識到,沒有聯合文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聯合作戰。美軍能夠在聯合作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成為軍事變革的領跑者,源自于大力推進聯合文化建設。
一、美軍聯合文化的發展歷程
聯合文化,是指為保障軍隊贏得聯合作戰勝利而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集合體,是隨著聯合作戰的發展而形成并從屬于軍事文化的亞文化[1],聯合文化最初由美軍提出并不斷加以豐富和發展。1991年美軍在《美國武裝部隊的聯合作戰》中指出:“聯合教義……促進了一個把軍人文化與聯合教義相結合的聯合文化的發展”[5],從這開始出現了聯合文化的概念。這可以用“一個碗中的三個雞蛋”來形容聯合的不同程度和階段:“完好的雞蛋、打碎的雞蛋和攪勻的雞蛋”,即從“相互獨立到表層接觸,再到深度融合”。攪勻雞蛋的基本前提是“去殼”,而聯合文化的前提是不同軍種深度融合。美軍軍事變革的前10年至15年,主要是進行聯合文化的塑造,從而打破長期形成的文化態勢與障礙,建立起跨部門伙伴之間適當的支援與被支援關系。而在此過程中,聯合文化在促進“內聚式聯合”、實現武裝力量從“人為聯合性”到“天然聯合性”的轉變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
進人21世紀以后,美國布什向美軍發出了“全面加速美國軍事轉型”的號召,由此聯合文化得到重視,聯合的自覺性不斷增強,聯合的整體效益不斷凸顯,在伊拉克、阿富汗等戰爭中效果明顯。《2004年訓練轉型計劃》在2003年被美國國防部正式批準執行,與此同時,美軍要在全軍提倡“聯合文化”,重點培養“聯合知識培養與分布能力”、“聯合國家訓練能力”、“聯合評估與賦予能力”。在美軍《2020聯合構想》也對聯合進行了說明:聯合的核心是文化上的聯合,聯合文化符合聯合作戰實質。
但美軍學術界對“聯合文化”的研究比較深入,而且爭論十分激烈。軍方高層、各軍種的專家和指揮員對“聯合文化”進行了激烈的性爭論,主要對“到底什么是聯合文化”、“聯合文化是否必要”、“聯合文化與軍種文化的相互關系”的認識還未達成一致意見。雖然存在著爭議,但各界認為,聯合文化重點是要培養聯合思維,塑造聯合觀念。
二、美軍聯合文化的主要特點
盡管有種種爭議,但美軍學界和官方一般認為,創造聯合價值取向,培養聯合思維,是聯合文化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不僅如此,美軍甚至認為,假如沒有同樣的聯合文化,軍隊成員就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以下三個方面體現了美軍聯合文化特點。
一是根據軍事戰略轉型,提出聯合文化。美軍聯合文化是根據聯合作戰的實踐,并隨著作戰的影響、規模、層次和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改變和進步。《戰略改變:美國的全球安全事務》一書指出,“轉型都是要以文化為依托,文化是轉型的原動力”。美國《陸軍2004年的軍事轉型路線圖》指出文化轉型是首要的、緊急的任務,并強調“聯合文化”正是文化轉型的目標。《空軍2003年軍事轉型計劃》也對文化轉型的重要程度進行了強調。所以,在改變軍事編制、更新指揮體制和完善指揮平臺效果不明顯后,聯合文化是美軍在發展聯合作戰理論的一種明智的選擇。
二是應對各種軍種沖突,提出聯合文化。自從美軍開始重視“聯合”之后,“軍種文化”所形成的“煙囪”對于橫向的聯合產生了不小的阻礙。參聯會前主席柯林·鮑威爾在《角色與任務》中指出:“軍種文化使各軍種想在各項任務中扮演領軍角色,這無疑會使聯合作戰淪落為一種形式”。2009年5月4日,美參聯會主席麥克·穆倫將軍在“海軍聯盟”的演講中指出:“以往,各兵種都會注重自己獨特的任務和執行這些任務所需要的裝備和資源。要打破以往軍種之間競爭的文化,就需要建立一個新的、注重聯合作戰的文化。”在美軍的研究概念中,聯合文化在組織文化范疇內,與美軍各軍種的“軍種文化”雖然對比強烈但是聯系緊密。他以阿富汗戰爭、海灣戰爭為例:有一段時間,陸軍直升機數量不足,在舊的各兵種各自為政的文化下,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陸軍購買更多直升機,在新聯合作戰文化中,其他兵種就承擔直升機支援陸軍的任務。
三是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提出聯合文化。在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體現了對聯合文化的重視。他們不僅在人才選拔、晉升中看重一個人是否有聯合的經歷,還積極推進聯合訓練與聯合職業軍事教育轉型。2006年美國國防部發布的《聯合軍官管理和職業軍事教育的戰略計劃》把聯合職業軍事教育和聯合軍官管理當作戰略計劃。美國陸軍戰爭學院中校James D. Meyer在《軍種文化對聯合軍官分配的影響》針對軍種文化對聯合專業軍官分配的影響提出了改革建議。《聯合職業軍事教育初級階段案例:在美海軍中建設聯合文化》是海軍戰爭學院聯合作戰系David K Richardson一篇重要的文章。他指出,必須仔細規劃軍官職業發展路線,加強軍官職業生涯管理,通過推動聯合文化的建設改變軍種狹隘的人才觀和自利的職業觀。
三、美軍培育聯合文化的主要做法
美軍認為,聯合文化是信息化軍隊戰斗力的重要構成要素,是形成聯合作戰能力的重要基礎,是確保軍事行動高效、有序、完成統一的基本保證。所以,美軍在推進新軍事變革的實踐中,不僅重視武器裝備、體制編制軍事理論的創新,還特別重視聯合文化的培育。
一是確立聯合的價值觀念。美軍官方和學界認為,聯合作戰價值觀的培養有助于在聯合各軍種部隊形成凝聚力的過程中應付必然面臨的挑戰,并使聯合作戰部隊的官兵彼此忠誠。美軍在實踐中特別強調要塑造六個方面的聯合價值觀念:一體化、誠實、能力、英勇、武德、齊心協力。美軍的這些聯合價值觀念相互關聯并構成一個體系。美軍認為,當部隊將這些聯合作戰價值觀內在化并具體化的時候,其關于聯合作戰的態度就能產生一個增加其單個行動效果的協同,這是能力融合和有效執行作戰任務的關鍵。
二是培養聯合意識。美軍認為,信息時代所有的作戰行動,從大規模戰區戰爭到小規模的應急作戰行動,都是聯合作戰或聯合行動,任何單一的軍種都難以獨立完成聯合作戰或聯合行動任務。因此,美軍強調,各軍種、各部隊都要把聯合訓練放在最優先位置,強調從基礎的單兵訓練開始就向士兵灌輸“本能的聯合思維”陸海空三軍的最新作戰條令,不再像以往那樣總是強調自己多么重要,而是更多地強調自己是聯合部隊的一員,是整體作戰力量的一分子,把聯合訓練作為軍事訓練的重中之重。在單個人員訓練領域,強調單個人員養成聯合思維習慣,熟知聯合作戰的理論、概念、戰法和指揮體制,進而逐漸形成全軍的聯合文化。
三是普及聯合知識。美軍對聯合文化的塑造和普及,主要體現在出版大量的聯合出版物和加強聯合職業軍事教育。從20世紀90年代起,美軍陸續出版了112本聯合讀物,共分為7個系列,這些聯合出版物是美軍不斷發展的聯合作戰理論的主要載體,也是計劃、組織和實施聯合作戰行動理論依據。同時,美軍專門創辦了《聯合部隊季刊》雜志,討論聯合文化的內涵、特征與實現途徑,為美軍聯合文化的理論爭鳴搭建了重要平臺。
四是加強聯合職業教育。美軍認為聯合文化是美軍培養聯合作戰指揮員的核心理念,大力發展聯合職業軍事教育。聯合作戰知識教育貫穿了美國軍官任職的過程。軍官從當學員開始,就對聯合作戰知識進行學習。美軍職業軍人教育形成了從任命前、初級、中級、高級和將官五個級別的教育體系。2006年,美國國防部頒布《聯合軍官管理和職業軍事教育的戰略計劃》,再次強調聯合軍官管理和聯合職業軍事教育的戰略地位,并對“聯合專業軍官”制度進行了戰略改革。學員通過連續的聯合職業軍事教育,具備了認知能力、領悟能力、運用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和評估能力。這都顯現了美軍以聯合價值取向和聯合意識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觀念。
五是完善聯合的法規制度。聯合的行為規范必須靠聯合的法規來保證。美軍聯合作戰法制建設為聯合文化發展破除了體制束縛,解決軍種間推諉扯皮問題,強化軍種間聯合作戰的協調意識。從1920年開始美軍先后提出《國防法》、《國家安全法》、《1958年國防部改組法》,特別是198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著名的《戈德華特—尼科爾斯國防部改組法》,設立聯合專業軍官,明確了其地位、作用、職能以及選拔、培養和使用,賦予了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人事管理權,使聯合職責軍官的任命實現訓用一致,強化了軍官崗位任職條件和職業生涯規劃,使各軍種逐步意識到,“軍種利益至上的時代已經過去,聯合才是最終的正確選擇”。
四、客觀評價美軍聯合文化
從美軍聯合文化概念的提出、不斷實踐中可以看到,聯合文化對于建立現代化的軍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通過聯合文化的浸潤與熏陶,經由培育聯合文化來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益,是當前我軍軍事變革、推進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但是我們不能拿來主義,一味模仿,要帶著吸取精華、棄其糟粕的態度,進行客觀公正的分析。美軍的聯合文化推動并牽引其軍事戰略轉型,協調軍種文化的沖突,尤其是美軍聯合文化所蘊含的科技性、創新性,美軍將聯合文化的目標設定為培養聯合作戰指揮員的聯合價值取向和聯合意識,這些做法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并借鑒。但是美軍所認可的聯合文化有其自身不同的特點,比如,過于強調科學技術的主導推動作用,其文化價值觀的核心是自由主義以及實用主義的思維方式,這與我軍講政治、講謀略、講集體的傳統反差較大。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注意,美軍的聯合作戰已經較為成熟,指揮體系已經成型、聯合作戰理論日趨成熟、聯合作戰指揮員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較高等。但是我軍指揮體系尚未成熟、指揮員素質整體不高、體制仍在摸索,這些因素都決定了不能照搬美軍聯合文化的概念和價值取向,而是必須批判性地繼承和發展這一概念,緊貼我軍軍事變革的特色,尤其是要圍繞“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的聯合作戰的指揮人才培養來培育聯合文化。
參考文獻:
[1]榮恒茂,高俊華.關注聯合文化作用提升聯合指揮人才培養質量[J].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學報,2009,(3).
[2]總政治部聯絡部編.美軍政治性工作研究論叢:第4輯[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0:9.
[3]葛三春,等.聯合作戰的“果”離不開聯合文化的“根”[N].解放軍報,2010-09-24.
[4]牟顯明,等.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若干問題研究[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8:215-213.
[5]張曙光,周建明.以軍事力量謀求絕對安全[M].北京:國防出版社,2003:465.
[6]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美軍聯合作戰新構想[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