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漫作為設計產業的次生產業,是反映人類生活的一種傳媒體系。動漫的發展能牽動衍生品發展,如文具、游戲等,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中國的動漫在近年來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一定成就。但中國的動漫產業仍有許多還未能完善和解決的問題,有其較突出毛病,在未來發展中需要不斷改進。
關鍵詞:中國動漫;現狀問題;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6-0136-02
一、中國動漫的現狀
動漫,即動畫與漫畫。動漫的劇情通常帶有很強的想象力,同現實生活不同卻能生成自身的敘事邏輯,遇險則化險為夷等,能給觀看者刺激與滿足。
國內喜好看動漫的人群主要聚集在小孩到青年。調查中接近98%的人對動漫有所了解,其中約20%的人對其有較深入了解。61.82%的人對動漫持一種好感,認為動漫在閑空之際能給予人放松,并有過半的人看動漫超過五年。其次,國人對動漫類型、展示形式以及動漫周邊的愛好與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可見,動漫作為一種較為新型的演繹形式在年輕一族中有著不可小覷的地位。
為了順應發展需求,我國在動漫上不斷鉆研并取得不少成就。譬如,中國出版第一部歷史記錄動畫片《中華五千年》、中國出版了第一部單集賣出價格最昂貴創亞洲新紀錄的動畫片《新西游記》動畫版、中國第一部票房最高的電影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達到1.28億)等。
近年,我國動畫制作機構大量增加,國產動畫生產和交易數量大幅增長,進一步豐富了我國各級電視頻道的節目源,也帶動了圖書、音像、網絡動漫,以及動漫衍生產品在內的眾多行業的發展。中國動漫產值在2011年高達621.72億元,動漫題材的衍生品市場接近500億。
雖然中國動漫的產值迅速增長,但這些高產值并不能很好地發揮它的作用。我國動畫產業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與動畫強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被調查者對中國動漫當前情況的打分僅有45.89分,遠遠偏離及格線。同時有32.73%的人認為中國動漫的發展困難重重,41.82%的人認為中國動漫前景一般。由此可見,當前人們對中國當前動漫市場的評價是不樂觀的。
二、對中國動漫現狀缺點的分析
(一)人物刻畫不細膩,畫風欠缺
調查中,超過90%的人在選擇動漫時會選擇外國動漫,尤其是日本動漫,而僅有9%左右的人會選擇中國動漫。同時據“中國青少年喜愛的動漫作品”調查顯示:喜歡日本動漫的人占60%,歐美動漫占29%,而中國動漫(包括港臺地區)的比例只有11%。另有調查表明:中國兒童最喜愛的20個動漫形象中,有19個是“外國人”,只有“孫悟空”一人填補了國內空白。
不妨拿中國動漫與日本動漫來對比,中國動漫與日本動漫最大的區別在于人物刻畫的細膩度。調查中對中國動漫缺點的反饋中超過9成的人提及中國動漫形象刻畫得不夠好看,畫風不好。日本動漫善于從不同審美層面、不同審美群體的視角出發與創新,可視性極強,而這些是中國動漫所缺乏的。譬如《秦時明月》,這部國產動畫運用了很多技巧技術,乃至4D的水平技術都融入進去,可以說是發揮了我國動漫的最高水平。但是如果拿它與日本的《犬夜叉》來對比,人物刻畫上仍然比不上《犬夜叉》的細膩度,特效上也不夠炫美。
當前中國動漫畫風趨于單調。可以說現在中國動漫的畫風還比不上以前的《葫蘆娃》、《神筆馬良》等,以前樸素而充滿中華民族色彩的動漫更顯得有韻味。
(二)市場定位過于低齡化,故事情節無法出新
1.在調查中,67.27%的人認為中國的動漫是給小孩子看的。中國動漫有個很大的特點,即注重教育化。中國動漫定位的市場群體主要是兒童,在內容制作上過于低齡化。但事實上,動漫產品的核心消費群體是10~30歲的人群。金城指出,“小孩也向往大人的世界,他們都有一種超前的探求欲望;而成人往往也具有孩子的某些消費特征,他們對動漫產品有潛在需求。”很多符合大眾口味的動漫有時就在我們過于傳統的意識中被否決了,中國人好像有個意識就是動漫是小孩子的東西,這使得中國沒有把動漫的市場擴大化。
2.在調查中,54.55%的人認為中國的動漫素材反復使用,缺乏新鮮感,故事情節老套。一部西游記,在中國已經被翻做了很多遍,卻不能出新意,而在日本,一個悟空的形象卻能紅遍世界。如三打白骨精,中國動畫里簡單的情節就將故事了結,這并不能凸顯孫悟空的本領大。而在《龍珠》中,悟空三戰比克大魔王,在故事情節上,悟空技能的發揮等更加細膩體現出悟空的本領,這就是情節上的用心。再者,《多啦A夢》雖然描繪上簡單,但奇思妙想的劇情,簡單而純真,打開了每個人心中的童年夢,這就是情節吸引力所在。
(三)國人太“懶”了
中國動漫不能夠推陳出新,在于國人的“懶”。中國人不是不聰明,不是不會創新,而是懶得動腦,喜歡停留在模仿的層次上。模仿風彌漫,讓中國的特色丟失。在調查中對中國動漫看法反饋中72.73%的人認為中國動漫過于模仿,缺乏創新。拿《喜羊羊與灰太狼》來說,在國內的反響算很大,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其故事情節多少都有《貓和老鼠》的影子。可以說,中國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中國的山寨是很“給力”的。
(四)早期宣傳力度不足,后期影響力小
在采訪中提到,“在日本,一部動漫的推出,一定會先進行民意調查,雜志推廣等進行一系列的早期準備,將動漫民意化。再啟動這一動漫,而在中國,這方面明顯不足。”在中國動漫市場,雖然在一些漫畫雜志、書刊上有動漫推薦和回饋表,但作用并不是很大。即使是廣告,也是極短型的鋪天蓋地的廣告,一般情況下沒什么后續發展。這往往導致人們對某一動漫的好奇心低、認知度少,從而減少了對其的關注度,以至于動漫在發行后得不到大眾的肯定,影響度降低,從而使效益降低。
總而言之,中國動漫在當前至少比日本晚了二十年,動漫包括游戲在內的ACG產業在中國發展的困難不小。但調查中,被調查者對中國未來動漫的期望平均分為70.04分,總體而言人們對中國動漫仍有較大信心。
三、繁榮中國動漫的舉措
(一)加強完善人物刻畫,突出人物性格,使動漫形象多樣化
細膩的刻畫能更加吸引人,可視性與明顯性的增強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讓動漫形象“活”起來是保持動漫生命力的重點。中國的動漫應該加強刻畫,尤其是細節處,如表情、服裝等,要注重線條的使用乃至色彩的使用;突出人物性格,好的動漫其人物需要有血有肉。其次,中國需要改進畫風,使其更加多樣化。中國近年來一味模仿外國畫風,但中國并不能很好掌握這些畫風,反而顯得有些死板。不妨回首過往,民族風采或許更加迷人,像以前的水墨風、泥人類簡易而趣味十足。
(二)擴大定位中國的動漫市場
動漫在當今不再只是小孩子看趣的方式,它還有更加廣大的群體在期待著。隨著人們生活壓力增大,動漫自身帶有的詼諧性與刺激性,使得動漫成為人們解壓的一種好方式,尤其是青年群體與上班族,而且這類群體更加能看懂動漫。有很多“夜貓”一族,在晚上總會選擇看動漫或是電影消磨時間。更多不同方面的動漫會是廣大群體所期盼的。擴大中國動漫的群體年齡、職業領域、習慣愛好等的定位,制定更多領域的動漫會為中國的動漫市場打開更大的商機。
(三)加強培養動漫產業孵化園,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目前北京和上海的動漫產業孵化園較為有名,但就中國而言,只有北京的孵化園還比較算得上孵化園。動漫的發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敢于想象。故應該加強培養,不斷創新。創新才是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靈魂。動漫產業孵化園的培養能夠集中人力、想法去創新中國動漫,同時動漫產業孵化園能夠更有力地挖掘文化資源、帶動項目、促進交流、創新品牌等,能為動漫的發展集中資金與力量。
(四)中國動漫需要好劇本,勿忘中華優秀文化結晶,從中華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
中國動漫需要好劇本,而中華底蘊深厚,有許多中華傳統優秀元素、文化值得被借鑒。如水墨片《鷸蚌相爭》展現了中國寓言故事的魅力與中華藝術的神奇韻味。技術技巧的運用,不是拋開傳統優秀結晶,而是為其添加色彩。中國動漫要引入本土劇本,應當從多方面挖掘中華的優秀元素并發揚。像是日本,其動漫中的很多元素源于其文化、生活,像是武士文化、和服文化等。動漫,也類似文學一樣,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取材于優秀文化,才有強大生命力。宮崎駿的作品經久不衰,重要原因在于,他的作品在平凡中詮釋了生活的原味。
(五)體系宣傳的推廣
打造一系列的體系宣傳推廣,進行雙向推廣。在動漫正式上映出版前后,利用書刊、影片等進行特意宣傳,如出刊前的推薦介紹、出版后的簽售放映以及電視廣播傳播,或是與書籍同步簽售,都是進行動漫宣傳的好方法。其次,應當注意不斷跟進,而非像以往一樣鋪天蓋地地宣傳下就了事。同時,動漫衍生的cosplay、動漫周邊的發售也成為動漫宣傳的一種重要手段,中國可以適當借鑒。
綜上所述,人們對中國動漫的發展仍有較大信心,調查中約有65.45%的人期待中國動漫能有較好發展。動漫作為一種新產業對產業鏈具有強大的帶動性。雖然動漫產業在中國發展先天不足,但其前景仍然美好,一種對中國來說還算新的產業需要堅定的信心走下去,它在中國的發展會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1]日本動漫和中國動畫的優缺點分析[EB/OL].中國文化傳媒網,2012-06-07.http://www.ccdy.cn/cehua/2012ch/do-
ngman/gaishu/201206/t20120607_306939.htm.
[2]高麗萍.我國動漫業的現狀與出路[EB/OL].http://www.cssn.cn/news/453303.htm,2012-02-10.
[3]肖路.國產動畫電影傳統美學特征及其文化探源[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
[4]李常慶.日本動漫產業與動漫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5]中國動漫需要更多的好劇本[N].徐州日報,2011-08-09.
[6]2011年中國動漫年產值已逾620億[N].成都日報,2012-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