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課本教育,知識傳授僅限于課本,即就課論課,所有習題答案都以教師為準,課堂上教師一人主宰,提問成了教師的專職,回答成了學生的必須義務。這樣時時處處都控制學生思維,總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這樣的教育還從何談創新呢?因此應轉變觀念,建立一種“大語文”觀,讓單一的課本知識傳授變成多樣化的傳授,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鼓勵學生多動腦、多疑、多發現;在閱讀與寫作方面要大膽嘗試、探索,出新成果;要讓學生完成從“學答”到“學問”的轉變;要在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地進行審美教育與德育教育。
一、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激發學生創新
面對我們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們已經習慣教師代勞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題目,總怕與老師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說,總怕錯,不說,久而久之成了教師一人說。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直線下降。他們總期盼別的同學來發言,然后都舉雙手贊成,所以答案總是唯一的。其實語文教學中有些題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來說吧,面對一篇文章總得先分清層次脈絡,然后才理解賞析。一篇文章也是一個多面體,不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劃出不同層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邏輯就要給予及時肯定,不要在他們發言的第一次就扼殺他們的創新能力。并且閱讀一篇課文,你不拘泥于一種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經常從多角度來劃分層次,能使學生的思維嚴密、全面、深刻、靈活。推而廣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提煉、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創新意識。
如在教《藤野先生》一課時,對藤野先生的評價,有的說:我品讀的是“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么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先生,您了解女人裹腳的行為,讓我感受到您求真務實的品質;有的說:我品讀的也是批改講義:“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從中我讀出的是藤野先生治學嚴謹的師者風范;還有的說:關心實習,我感受到您關愛學生……他們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十幾種答案,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這樣的發散思維中已或多或少的滲入了創造性閱讀的內容,這樣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你看,大家說的多好啊!
二、創造性的進行閱讀指導與作文訓練
在課文中適時地對重點段進行閱讀指導,可有針對性地出一些題目來讓學生做,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但課內閱讀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課外閱讀,學生自主閱讀,只有大量地課外閱讀才能真正起到增長見識的作用,因此要對課外閱讀進行藝術的指導、有創造性地指導:①指導學生制定課外閱讀計劃。這是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的標志,可一期一訂,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證切實可行。②指導學生獲得基本閱讀方法。教給他們默讀深思、朗誦吟詠、背誦記憶、精讀提煉、速讀獵取等方法,以達到開卷有益。③指導學生形成基本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必須從內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內容反復深化,并適時使用工具書。④閱讀后要及時寫出體會、心得。⑤要指導學生適時檢查閱讀情況。用以上方法達到創新閱讀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作文只有“讀書萬卷”,才能“行萬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筆如有神”,作文重在積累材料。在作文訓練中,我認為應當這樣:①提前明確協作任務,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材料;②寫作時間不必局限于兩節課,可適當推后;③可改一周一篇為兩周一篇,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④為保證大面積提高寫作水平,就要加強檢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數,提高評析質量。另外,還可借辦黑板報、手辦小報,向社報投稿等方法激發學生創作欲望,提高寫作層次。
三、突出“思”字,變學生的“學答”為“學問”
一直以來教師主宰課堂,學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談創新?為此,要把學生的活動變為“思維體操”,強調學生“跳起來摘果子”。課堂上,根據學生實際設疑或讓學生互相設疑,啟發學生多思解疑。如講《愚公移山》后,教師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確性,然而學生有逆向思維,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還通過一題多問,一問多答等方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四、在語文教學中有創造性地進行審美教育與德育教育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豐,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律,教學中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知道《春》是一種自然美,《勇氣》是一種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種社會美等。另外,要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如音樂美、結構美,內容美、音樂美、藝術美等。可結合教師講評提高鑒賞美的能力,進而來創造美,用語言行動來秒度時描繪生活,發現美,提高美的創造力。
五、改進教學手段,融入創新教育
教師授課一直擁有得失三尺講臺,三寸粉筆,兩袖清風。近年來有多了一塊小黑板,稍微豐富了一點。伴隨著教改的轟轟雷聲有多了投影器、配了錄音機,這一改革的確為課堂增色不少,但總吃菠菜豆腐總會膩的,因為投影片總是永恒不變的幾種顏色,時間久了,也就索然無味了。隨著信息技術的大沖浪,電腦真實地走進我們的生活,它幾乎可以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于是單調的課堂一下子變的有趣了,學生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嘗到了課件教學的甜頭,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五彩的畫面、神秘的背景、亮麗的色彩、奇妙的曲線、圖形、清晰的知識結構圖、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學生極大極濃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與創新以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加入創新分子的目的,讓學生愛創、樂創、變成勇于創新的一代新人。
總之,在新課改下,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領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較高的自身修養和文學修養,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課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才能真正適應新的教學形勢。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