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低段是啟蒙年級,應該把數學教學的重心放在對學生學習行為和思維的培養上。在如今大力提倡創新性、合作性學習的環境下,應該把傳統的學習習慣作為基礎。我個人認為小學低年段數學教學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低段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聽課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形式。在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要求學生要集中注意力,有針對性地解決未知的問題,聽懂老師的講解。另一方面,要求學生要把自己思維活動緊緊跟上教師的講課,開動腦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他們獨立學、思、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學習,主動學習。
1.會聽。良好的聽課習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老師講的時候要認真聽,特別是自己不太懂,有疑問的地方,要注意領會。其次,其他學生講的時候或回答問題要認真聽,即使是回答錯了也要保持安靜,等他說完再舉手提出。要讓孩子們知道這是對同學最起碼的尊重。為了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可以嘗試如下做法:由教師口述口算題,學生直接說出得數;教師口述應用題,讓學生直接寫出算式。低年段的孩子對課堂還不太適應,容易疲勞,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教師可以講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語,吸引孩子的聽覺神經。例如,可以把一些小動物請進我們的課堂,一定會讓生硬的數學課添色幾分
2.會看。主要是培養低年段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凡是學生通過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以不講或適當點撥,在教學中可以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材料。觀察材料要準確、鮮明,要能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由教師帶領學生觀察,給學生觀察提綱提示,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作出判斷。
3.會想。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腦筋去想問題。有些老師特別是新老師,經常一拋出問題馬上就叫學生回答,學生根本來不及思考,只有個別特別優秀的學生才有反映,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往往出現冷場的局面。例如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準確地表達17-8所表達的意義,學生一般表達為17減8得多少,但如果老師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啟發學生從減法的運算名稱、意義等多角度進行思考,就會促使學生積極動腦,踴躍發言。①被減數是17,減數是8,差是多少?②17比8多多少?③8比17少多少?④8再添上幾就是17?⑤17減去多少與8同樣多?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觀察,多方引導,恰當把握時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4.會問。語言是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說,就能促使學生多想。在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發現、形成的探究活動中,善于發現,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質疑問難,是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二、培養低段學生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學生的作業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在低段養成這一好習慣至關重要。良好的作業習慣包括:
1.書寫姿勢規范。從學生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養正確的書寫姿勢,身體要坐直,眼睛與作業本要保持一尺左右,光線要合適等等。
2.要求書寫工整、格式規范。從數字到算式的書寫,從一位數到多位數,都要嚴格要求。此時對于多次潦草馬虎的孩子要狠下心讓他重做。
3.態度認真、獨立完成。獨立完成作業是發揮作業應有作用的切實保證,要經常表揚那些克服困難并認真檢查作業的的學生,防止和糾正抄襲別人作業的壞習慣。
4.認真審題的習慣。審題是進行正確計算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審題訓練,可以養成學生認真嚴謹的習慣,引導學生靈活地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
5.認真檢查,驗算的習慣。如:在計算中,不要抄錯數,不要計算錯。
6.及時訂正的習慣。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全部訂正完畢,不能把問題留到明天。當然,老師自己必須認真、負責,作業要精改,最好能面改。
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去調動這些頑性十足,又充滿探索好奇心的孩子的積極與互動,除了采取多種方法教學外,課后的作業也不容忽視。怎樣吸引他們的目光,提高學習的效率,我在批改作業方面做了一些小小的嘗試使用了“批改+語言評價”的方法。除了在給學生作業等級評價的同時還對于學生評語式的批評和表揚。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誘導學生思考,自我改錯;當學生在作業中,出現審題、計算、分析、判斷等方面錯誤時,我會在錯誤的地方作個記號,寫上“運算順序對嗎?”、“想清計算公式”或“請仔細再算一次結果”等評語,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改正。這樣就會減少學生的消極情緒,也不會打擊他的信心,同時,引起學生對錯誤的重視,明確錯誤的原因,能有的放矢地改正,而且印象深刻。
2.肯定學生的獨特見解,激活創新意識;對學生作業中的巧解、靈活解答、一題多解,我會在下面寫下“這種方法想法獨特,有小數學家的風范”“你能從不同角度想問題,解法這么多,下次給我教教”等評語,鼓勵他們敢于標新立異,大膽探索。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切好的開始。良好的學習能力是一切創新的起步。培養一種好習慣,等于收獲一生的幸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必備的素質,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保證。所以在教學中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學習新的知識更為重要。學習習慣是學生在長期實踐中養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習慣養成要靠耐心與細心慢慢養成,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培養低年段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堅持不懈,嚴格要求,反復訓練,才能取得預想的結果。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