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兩個組成部分,語文教學若能將二者密切地配合,以讀導寫,以寫促讀,那么學生的讀寫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關鍵詞】詩歌教學 激趣 寫作
寫作一直是學生最棘手的事,學生普遍怕寫、厭寫作文,更遑論創作詩歌。而訓練作文也一直令教師頭疼。作文課上,教師往往把寫作某種文體的要求、技巧講得頭頭是道,然后一旦讓學生去實踐,學生寫出的東西常常是語言無味,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從而寫出富有感染力的優美文字呢?
我們曾在作文教學方面進行了多種嘗試,如分塊訓練、分類指導、讀寫結合等,學生寫作的興趣因此大大提高,寫作水平也大有進展。下面就讀寫結合談談我們的一些做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比裟軐⒄n文的教學與寫作巧妙結合起來,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學詩歌《我愿意是激流》時,我在借鑒他人的基礎上進行了一次讀與寫相結合的嘗試。
《我愿意是激流》是匈牙利十九世紀最偉大的詩人、“抒情之王”悲多菲的重要作品。其意象之豐富,思想之深刻為讀者所驚嘆。我在教學時,并沒有像往常一樣只抓住意象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圍繞這樣幾點展開的:
1.怎樣寫的?古今愛情詩中,“發愿體”(我愿意是……)是一種常見的格式。《我愿意是急流》五節采用的都是“我愿意是……,只要我的愛人是……”這種格式,不妨稱之為“假設語氣的發愿體”。
2.寫了什么?詩人把自己說成……,把愛人比作……,構成五個有層次的充滿活力的藝術畫面,蘊含了深刻的思想內容。(要求學生:抓住各節中的關鍵詞解讀各節的內容)。教師總結:全詩共五節,詩人依次以急流和小魚、荒林與小鳥、廢墟與常春藤、草屋與火焰、云朵與夕陽五組形象自喻和喻愛人,表達了詩人為了愛人甘愿去受坎坷、去戰斗、去毀滅、去經受打擊,去作陪襯的心志。
3.有什么特色?這首詩沒有空泛說教,而是通過一系列鮮活意象的排列遞進,營造了一個情感流動的回旋天地。這樣,學生不僅體會了作者的感情,而且懂得了作者抒發感情的方法;即用發愿體的格式通過一組組鮮活的意象形象表達自己的心志。
欣賞完這首詩后,同學們不禁對裴多菲的偉大犧牲精神欽佩不已。這時,我告訴學生:“發愿體”這種格式源自于民歌,我國民歌中也有不少使用這種發愿體的。例如:大家熟悉的那首《在那遙遠的地方》就運用了這種格式。(播放《在那遙遠的地方》后兩段的演唱錄音)這種格式的優點就是:直抒胸臆,簡便易行。幾乎人人都能寫,但寫的藝術性上就顯出高低來了,裴多菲這首詩的寫法可以給我們不少啟發。你們也能寫出與《我愿意是急流》相媲美的詩歌,有自信心嗎?結果,應者寥寥。這時,我把三個問題拋向了學生:假設一下,你和你所愛的人步入結婚的禮堂,當神浦問“xxx你愿意以她(他)為妻(夫)嗎?”“我愿意”,這時,神甫忽然問你:“xxx,你知道你說出這一聲‘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擔的責任嗎?你愿意為她(他)做些什么呢?”面對日夜為你操勞的母親,看到她過早斑白的鬢發,看到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的痕跡,你一定愿意為她犧牲一切,那么,你愿意為她去做什么呢?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你心中一定會油然而生一種莊嚴的感情——愛國主義情感,那么,你愿意意為祖國去做什么呢?你們將怎樣回答這些回題?請同學們用“發愿體”的格式和形象化的手法,選擇幾個合適的意象,寫一首抒情短詩(學生即興創作)。在這樣的情境下,剛才還不自信的學生一下爆發出強烈的寫作熱情,短時間內,一氣呵成,幾乎無須修改潤色,便寫出許多意象多樣、語言優美、思想深刻的詩句。這里略舉幾例:《我愿意是大傘》(陳玲):我愿意是大傘,在暴雨狂風中,飽受風雨的打擊、烈日的炙烤。只要我的愛人是可愛的嬰兒,在我的蔭蔽下,露出純真的笑臉。/我愿意是貧地,在強勁的水流中,承受一次次的沖擊,忍受裂肺的苦楚。只要我的愛人,是美麗的寶玉,哪怕我粉身碎骨,也要讓她,閃耀出迷人的光芒。/我愿意我是地毯,是火紅的彩帶,在廣闊的大地上,鋪上一層云霞,只要我的愛人,是高貴典雅的皮鞋,踩著我害羞的臉,走出一片精彩?!段以敢馐乔屣L》(王倩倩):我愿意是清風,一股溫柔的輕風,只要媽媽是泉水,我就要以熱烈的親吻,讓水面飄起陣陣漣漪。/我愿意是小鳥,一只可愛的小鳥,只要媽媽是柳樹,我就要以動聽的歌聲,讓柳枝歡喜地打著節拍。/我愿意是白云,一朵熱情的白云,只要媽媽是藍天,我就要以青春的舞姿,讓藍天顯得更有活力。/我愿意是雨露,一顆晶瑩的雨露,只要媽媽是綠葉,我就要以舒適的撫摸,讓綠葉不再感到疲憊。/我愿意是夕陽,一片燦爛的夕陽,只要媽媽是大地,我就要以生命的底色,把大地襯托得更加美麗。
看到這些清新的話語,誰能說我們的學生沒有寫作的天賦?誰能說我們的學生是沒有感情的動物?我再次深信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蔽覍ν瑢W們說:“青春如詩如畫,十六七歲的少男少女都是詩人,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只要真正用心去思考,一定都能寫出精美的詩篇!”同學們深受鼓舞,對一向高深莫測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濃厚興趣。于是我趁熱打鐵,立即將2002年全國高考題和2003年春季高考的仿寫題布置給他們作為課后的練筆。同學們課后迅速完成,結果再次讓我感到驚喜,同學們寫出的語句絕不亞于高考中出現的佳句。不信請看以下幾首小詩:生活是一潭碧水,希望是源泉,挫折是漣漪,成功是快樂的游魚(陳燕)。青春是人生的一則童話,歡樂是美麗的公主,痛苦是惡毒的巫波,憂郁是青春的王子(周霞)。天空是星星的家園,太陽是爸爸,月亮是媽媽,云朵、彩霞是它的兄弟(黃小娟)。老牛:你注定一生與泥土做伴,時時為他人辛勤耕耘,卻累垮你自己(朱晶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再一一舉例。
應該說,這次閱讀與寫作結合的嘗試是很成功的。一方面,創設的情境,使學生潛在的思維活躍起來,激情和智慧發生了碰撞,學生的寫作是在一種激情的驅使下完成的。另一方面,由于對所寫的文體要求有了感性的認識,學生寫作時不再困惑,因而對自己有了信心,學生自然形成很好的寫作心境,能動地進入“自由傾吐”、“不吐不快”的寫作狀態。
其實,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兩個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特定任務。語文教學若能將二者密切地配合,以讀導寫,以寫促讀,那么學生的讀寫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那么怎樣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通過這次嘗試,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以讀導寫,充分發揮范文對寫作的指導作用,讀為寫引路,為寫創造條件。
(二)讓學生的寫作“根植于情”。一方面要營造一種寫作的氛圍,激發學生創作的熱情,另一方面,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寫,激發出學生一吐為快的創作沖動。
(三)讓學生有成就感。將寫得好的作品讓作者在班上朗讀,或重新謄寫,印發至每一個學生手中;對寫得有缺陷的作品,向作者提出修改的建議,修改得好也予以鼓勵。這樣,即讓學生有一種寫作的“成就感”又維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教師教任何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了達到用不著教的目的,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睂懽饔柧毰c閱讀教學結合起來,教師精心設計一些環節,就能讓學生的智慧和激情相機碰撞,這無疑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捷徑。
如若不信,盍不試之?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薛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