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指出:物理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所研究的是物質的基本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以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高中物理課程應體現物理學自身及其與文化、經濟和社會互動發展的時代性要求,肩負起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任。那么,如何在此要求上加強高中物理教學呢?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多對學生加以提問,讓“問”貫穿課堂,讓“問”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問”中思考、探究、實驗。通過“問”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有效的課堂提問,往往能把學生帶一個奇妙的問題世界,使學生積極思考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相反,如果教師提問不當,會使學生情緒受抑,思維受阻,造成課堂“冷場”。恰如其分的課堂提問能使學生集中精力、積極思維,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以為高中物理教師的提問應滿足以下幾點:
第一,提問要面向全體,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
課堂提問的目的在于調動全體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要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期待,培養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例如,對上游成績的學生提問要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比如一些發散性的、綜合性的問題,鼓勵其鉆研;成績一般的學生則以一般性問題,幫他們掌握書本知識、提高學習學趣;對于待進步生適宜問一些淺顯的,如簡單判斷性的、敘述性的、比較直觀的問題,并設法創造條件啟發其思考,使其獲取學習的信心。
第二,提問時候題意要表達清楚、準確嚴密。
含糊不清的問題很難讓學生展開思維,不確切的問題必然會產生多種回答而引起混亂。例如:已知磁場方向和導線運動方向,如何確定導線中的電流方向?此題因果關系不明,學生很難回答,是由于導線做切割磁力線運動而產生感應電流呢,還是由于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因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發生運動?再比如:假設地球是一半徑為R的球體。一礦井深度為d。已知球殼對殼內物體的引力為零。問:礦井底部和地面處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為多少?這題目也有點問題,學生難以解答,因為地球內部的密度是不均勻的。所以要想計算出這題目,必須先要假設地球的密度是一樣的。所以說,要想使提問達到啟發學生思維的目的,所提出的問題必須題意清楚、準確嚴密。
第三,提問要以現實生活為背景,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
課標指出:高中物理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家庭、社會中有大量學生感興趣的物理問題。比如:家庭中各種電器的物理原理;手機等交通工具中某些新裝置的物理原理等等。教師在提問時,應選擇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問題。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對物理課的親切感。也有利于學生把所學物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結合起來研究周圍的生活和社會現象,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對家鄉水電站進行調查,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理解能量轉化的估算、發電和配電設備、發電功率等物理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
第四,提問時要講究效率,注重問題的質量。
在進行提問教學時,要注意課堂教學效率。教學中我們常可以看到,老師提出的問題非常之多,學生很快就能回答出來。但是,當進行當堂檢測的時候,學生很多都不會。這種只追求課堂上“熱熱鬧鬧”的效果是低級的,因為教師所提的問題沒有任何質量,不需要學生進行任何思考就能算得出來,不能有效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還有的時候,我們也看到當老師把問題提出之后,班級一片寂靜,原因是所提問題太難,所有學生都無從下手。所以,這里我們強調課堂教學中,所提的問題要有質量,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要符合當堂教學目標。提問時,一定要考慮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不能追求表面熱熱鬧鬧,也不能教師問了表現自己的知識是如何地淵博,提出的問題學生一個也不會。總之,一句話,就是提問的時候,要能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桃子就行。
第五,教師提問時,要富有感情,輔助以肢體性的語言進行。
師生之間的感情對提問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教師提出問題后,要用和藹可親的目光喚起全班學生的思維,對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學生多看幾眼,使其預感到老師馬上要叫他回答問題。還有教學提問時,不能只關注幾個學生,要面向全體。要用鼓勵和試探的目光和學生交換意見:“你能否站起來回答問題?”認真思索而沒有結果者皺眉,害怕老師指名者低頭,對問題已弄清者常微微點頭,根據學生各種表現,教師已找到了指名的對象。教師伸出右手,掌心向上,面帶微笑:“好的,我們請這問同學試下。”學生回答正確,教師臉上要露出喜悅之感,伸出右手,掌心向下,做出結論:“很好!完全正確,謝謝你。”當學生回答不準確或不能回答的時候,教師仍然要用鼓勵的目光和表情中,讓學生自感輕松。這樣,雖然教師沒有批評,但學生看到老師那種安慰的表情和目光,卻會感到非常慚愧,他們會更加認真聽講。
第六,教師提問教學時,要有適時性,不能一問到底,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教師進行提問教學時,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向學生提問,以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活躍思維。什么時候該問,什么地方不該問,要把握好時機。阜寧縣教育局早就頒發過“課堂教學十條紅線”。其中一條就是禁止教師課堂時,一講到底、一問到底、一練到底。在授課前的復習提問,預習提問;授課時的疑問處、矛盾處、精華處提問;結束時的總結提問。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抓住關鍵點,問在該問處,問在當問處。此外,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要關注學生對問題的解答。發現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出現錯誤時,不要忙于公布正確答案,而要對學生的反饋信息進行正確的分析。
總之,“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教師要想課堂教學提問時恰到好處,就必須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化課堂的“問”,“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前認真備課,專研教材、教法。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問高中物理的教學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金城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