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認識事物是從表象開始,由具體到抽象,低年級學生學習主要是靠形象思維和形象記憶。而使用簡筆畫,用盡可能少的筆劃線條,塑造簡潔、生動、易懂的形象,把它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是適應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審美情趣,倍受兒童歡的教學手段。因此,合理運用簡筆畫,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簡筆畫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就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創造性。激發興趣有很多方式,而不用花費多少力氣的簡筆畫則是最實際、最有效的手段。
1.在導入新課中激趣
如教學《望天》一課,在導入課題時,我先在黑板中用簡筆畫畫了一個小男孩仰頭望著天空上的朵朵白云,同學們都被吸引住了。我問:這個小男孩在干什么呢?預習的孩子會說出男孩在望天,沒有預習的孩子更會產生好奇心。老師板書課題后讓同學們猜小男孩看到了什么,還發生什么事?然后再激疑:小男孩是真的在望天嗎?這樣,激發了學生興趣,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中,讓學生帶著疑問和好奇走進課文。為學習下文做好鋪墊。
2.在學習過程中激趣
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簡筆畫,更適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既充分發揮了目標的導向作用,又能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了學習興趣。如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第一課時,可結合本課內容,在黑板分別畫出了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腳印。再讓學生貼出相應的動物及竹葉、楓葉、梅花、月牙的圖片,孩子們一目了然,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3.在字詞理解中激趣
一堂課中,學生的無意注意始終不能保持持久的,而長期的有意注意則顯得很疲勞,尤其是面對字詞的理解、重復的教學活動。因此,在40分鐘內根據具體情況于課前、課中、課后要交替地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從而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如教學《美麗的呼倫湖》一課中理解“碧波萬頃”這個詞時,單純用語言描述始終不夠形象易懂。我便這樣引導:大海給你怎樣的印象?(遼闊、一望無際……)海水的顏色呢?(蔚藍、碧綠……)學生邊講老師邊用粉筆平臥在黑板上畫顯示海水顏色一塊塊一條條地交錯著,畫出無邊無際的波浪,然后小結——這就是碧波萬頃。憑著直觀,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碧波萬頃”,學生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邊看書邊思考。
又如,一年級時,在積累“潔白的云朵、五彩朝霞、滿天星斗”等詞語時,我讓學生在詞語下面畫出圖,涂上顏色,孩子們在畫的同時,理解了詞語。一舉兩得。
二、學習課文時中,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
如教學《綠色的和灰色的》這課,為了讓學生從整體中快速理解課文內容及重點,在初讀了課文后提問:①課文寫了哪些動物?(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板各動物的圖像)②學生帶問題自讀課文(他們之間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看著圖簡述故事梗概。然后讀書,讀完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把書上涉及到的事物畫出來。
這樣,直接把課文的主要內容、重點都顯示出來了,從整體到部分,又回到整體??纯催@簡筆畫,學生就好像看到了一群小白兔頂著綠色的棕櫚偷偷地逃過了狐貍的目光,仿佛抗到了狐貍沮喪的樣子,仿佛聽到了狐貍的嘆氣。形象直觀地把學生帶入了情境,從而自然深刻地理清了課文的脈絡。
三、在教學中,加強教育的形象性,突出重點,攻破難點
兒童對視覺藝術形象很敏感,教師把重點簡練畫出來,比寫一行板書更有效果,把抽象的道理化為簡明的圖像,使學生更易于理解。如《黃山奇石》一文向人們再現了黃山石的奇與趣。了結黃山的著名奇石是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如何突破呢?我利用了簡筆畫解決?!跋商沂蔽耶嬃艘粋€大桃子落在山頂上;“猴子觀海”我畫了一只兩只胳膊抱著腿的小猴子蹲在陡峭的山峰上……然后結合圖片讓學生對黃山奇石有了根深的了解。
四、在教學中,簡筆畫能豐富想象力,幫助學生深刻地鞏固課文內容
學生想象力豐富,能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有助于理解鞏固課文和創作。在教學中,我常常讓學生有畫畫的機會,這不僅改變了訓練形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如教完《雨后》第一自然段時,為檢測他們對這段話的內容的理解,我便要法語學生根據內容在練習本上畫出雨后美麗的景色。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畫出文中所說的嫩綠的樹梢、寬闊的廣場、雨水、一群赤腳的孩子……還還根據課文內容畫出了金色的太陽、房屋等,非常逼真,富有童趣。這樣,由文字變成圖畫,從抽象變成具體,使學生對這段的內容非常理解。
再如《風鈴草》這課,“那是鳥兒叫,還是風兒把鈴輕輕搖?”問了誰?他們怎樣回答的?我讓學生用筆畫出來,畫風在快活的舞蹈時,他們畫出了被風吹的枝條搖搖擺擺;畫云,畫出了各種形狀的云朵……
經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我體會到簡筆畫在語文教學中實在起著激趣、解難、畫龍點睛等重要作用。雖然自己的畫技術并不那么高,但在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師能在課堂上畫出精彩的簡筆畫,要靠課前的充分準備,如把握課文內容,設計畫面形象,練習簡筆畫法等,這也是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過程。
(作者單位:河北省滄州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