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隨著浙江省新一輪課改的開展與實施,在高中階段開設選修課成為一種發展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將為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和模式帶來一些新的變化,在原來必修的基礎上增設相關的選修課,使必修和選修形成一個較為統一的系統課程,則對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及信息技術技能的鞏固起到一個非常好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必修 選修 教學模式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可能性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學科的歷史至今已經有十年有余。十年來信息技術也經歷了很多變化與改革,如今,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已被廣泛認可,信息技術課程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在高中階段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應用性、實踐性的學科受到大部分學生的歡迎,但往往是以會考為目的的信息技術教學時得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存在更多的功利性,主要為了考試,基本上會考一過,學生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也所剩不多,即便是有興趣、有志于在信息技術某一方面想繼續學習和研究的學生也找不到進一步學習的機會和途徑,這樣到高中畢業,學生對于高中信息技術的內容也幾乎沒什么印象了。我曾遇到不止一個同學在畢業以后因為一些簡單的電腦操作處理如簡單圖片或照片的處理等再來問我,而這些明明是高中階段學習的非常基礎的操作技能和技巧,這些都使得我常常在想:如何使學生的信息技術得以延續和真正在實際當中實用?尤其是一些有興趣的學生如何使他們有進一步深入學習和探究的機會?
隨著浙江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開展和實施,我覺得這種機會來了。新課改下要求高中學生必須選修一定學分的課程進行修習,使學生能夠有更多自主選擇學習和研究的機會及自由,那么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如果在必修的基礎上再開設相關類型的選修課,并且形成一定的體系,供有興趣的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究不久解決了之前的問題了嗎?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必修與選修相結合教學模式的意義
首先從學生方面來說,由于遺傳、環境、教育與個體主觀努力程度不同,學生個體之間總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他們在知識經驗、能力基礎、家庭背景、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我國教育固然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但這并不意味著對所有的學生都統一要求,更不意味著要求每一個學生在每門課程上都平均發展或門優秀。學校教育應該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賦予每個學生選擇性發展的權利,引導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以應付考試為目的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使得許多同學在高中畢業后對于所學的信息和技能仍是一無所獲。一部分的原因是部分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另外有興趣的同學也由于疲于應付考試,沒有更多的精力來深入學習和研究,老師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也無法給他們更多進一步探索的時間和機會。尤其對于那些在信息技術方面有特長和有興趣的學生來說,僅僅依靠信息技術必修課上基礎的知識和技能顯然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而選修課的課程可以為有興趣進一步探索的學生提供了可以進一步學習和深入探究的機會,提供了由基礎向專業發展的實踐途徑,進一步體現信息技術學科的課程價值,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研究的舞臺,使他們真正能夠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為自己將來的專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對于教師來說,必修課的教材模式和內容都是固定的,由上一級統一編寫好的,教師被排除在課程編制活動之外,他們僅僅是既有課程的實施者,忠實地、不折不扣地執行教科書的意圖,嚴格按照統一的教科書、教參甚至教法進行教學。而對于信息技術課程而言,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可由于教材和考綱等的限制,沒有辦法更靈活地更新信息和技能。而選修課的開設,則可以為我們信息技術教師也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舞臺,使得我們可以參與課程開發,進行課程設計,并且在實施與評價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專業自主性和創造潛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獲得專業的自主成長和持續發展。
三、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必修與選修相結合教學模式實施應注意的事項
在普通高中實施選修課的開設固然可以使我們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進一步得到體現,為學生提供更加自主和自由的學習選擇權,但同時在使用這種模式教學時同樣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在選修課程內容的選擇上必須要通過調查分析,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專業發展方向進行有的放矢的開設,否則將造成雖然有選修課的開設,但與學生的需求不一致,則不會產生較好的效果。此外信息技術必修和選修課程最好具有一定聯系性和延展性,內容要具有系統性和統一性,能切實地為學生興趣特長和專業發展提供學習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新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