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地道的北京女子,曾是首席服裝設計師, 有著美滿的婚姻與家庭,卻在自己投保失誤之后一腳踏進朝陽行業的保險業。從一名普通的保險代理人做起,很快在這個艱難的行業中立足,越過一個個職業跨欄,出色完成培訓講師、理財規劃師等職業角色, 最終成為保險領域的佼佼者。如今保險事業就像她的孩子,她細心呵護,和它一起茁壯成長。
她就是新華保險北京分公司的資深經理、世界華人代表大會會員、清華大學保險理財規劃師朱雪梅女士,曾畢業于清華工藝美術學院服裝設計系,從事外企首席服裝設計師 7年,目前從事保險行業近十五載。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她選擇這樣一份頗具挑戰性的職業呢?選擇之后是如何在此行業中一步步獲得成功的?
因退保結緣
對朱雪梅而言,保險其實一點都不陌生,更加不存在抵觸心理。畢業后在一家外企開始嶄露頭角,因為所在外企的美國人老板保險意識比較強,并且經常建議員工去買份保險增添保障。在當時朱雪梅就對這個新鮮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非常渴望去了解保險到底能提供一個什么樣的保障。于是 1996年年僅 27歲的她就買下了她人生的第一份保險。但是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從此與保險行業結下了深厚的情緣。
1997年朱雪梅家的第一輛機動車丟了,更為不幸的是她發現竟然是假保險。由于當時購買汽車在汽車交易中心,無任何監管的一條龍服務,投保的車險保單是手寫保單,車丟了才知道是假保單,無法得到理賠,朱雪梅第一個想法就是要把所有人壽保單退保, 以免長期繳費后受騙。可是 10000多的保費大概才能退 3000元,疑惑不解之時,于是她又邁出了與保險結緣的第二步,準備自己去聽培訓課親自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聽完培訓課我就辭職了。 ”朱雪梅笑了笑,坦言: “雖然我當時還不是特別了解這個行業,但是我已經被這個行業所吸引了,最吸引我的就是我當時自己選擇的保險都不對,我就想把正確的保險觀念和保障帶給我身邊的人和我有緣的朋友們。 ”就是這樣, 29歲的朱雪梅丟掉了令人羨慕的時尚工作一頭扎進了保險的土壤里,并且在這里深深扎下了根。因為朱雪梅之前在外企工作,朋友們收入高,意識強,人脈也廣,這些在當時看來,無疑都是她一個極大的優勢,讓她起步非常順利。盡管如此,她還是面對家人的反對和不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朱雪梅通過勤奮的努力和踏實的干勁,兩年后榮獲總公司首屆高峰會、繼而新華鐵人等更多榮譽,用時間和成績證明了自己的選擇,家人也逐漸從反對到認可到支持她。
體現自我價值
在朱雪梅 15年的保險生涯中,她總是抱著 “十年如一日 ”的決心堅守在保險行業,從自己的成長到人脈的成長,朱雪梅開始有了全方位的收獲。當記者問到這一路的酸甜苦辣時,朱雪梅從容的告訴記者, “沒有什么酸,也沒有什么苦,更多的收獲是甜和客戶對你的信賴”。
對朱雪梅來說給客戶提供的并不光是保險,還能給客戶提供更多的是社會資源。 “我把我的客戶資源共享,甚至網絡化,讓他們相互成為一生的朋友,這樣才能體現自我價值。 ”她說, “從客戶關系到朋友關系, 再到一生的朋友關系這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 ”
2010年初春,她的一個客戶,一家五星級酒店公關部總監, 46周歲漂亮且有能力,沒想到在體檢的時候檢查出了乳腺癌,朱雪梅幫她處理重疾的理賠一共加起來 43萬元。癌癥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富貴病,很多化療費用是由患者全部負擔,當時客戶的女兒正好準備去英國留學,有了這筆 43萬理賠款,女兒出國深造的經濟壓力也釋懷了。今年女兒畢業回國,也是通過朱雪梅的客戶關系為女兒在建國門找到一家知名外企的工作。朱雪梅就這樣在保險事業里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干,體現著自己的價值。
寧靜而致遠
在談話過程中朱雪梅溫婉中透出一股堅定的神情, “春雨雖好,不潤無根之草;佛法無邊,不渡無心之人。 ”這是朱雪梅常說的一句話。對于客戶她一直很講究一個 “緣”字,她不會刻意的去恭維,如果覺得要溝通過程中氣場能融入到一起,也自然會有第二次的交融,不會有太多的隔閡,業績自然是蒸蒸日上。
如今朱雪梅的團隊也日益壯大,她經常教導她的團隊成員和學員要先修心再修行而厚德,但人無完人,朱雪梅也從來不要求團隊每個人都很完美。另外,專業的態度和服務也非常重要,朱雪梅提倡寧靜而致遠,營造一個潤雨細無聲的客戶關系。并不是客戶投了保就開始不聞不問了,而更應該體現出保險代理人的專業與敬業,更重要的是贏得越來越多客戶的信任。
朱雪梅一直很崇拜美國的 “保險營銷教父 ”梅帝大師,一輩子從事保險,現在 98歲了仍要挑戰他的壽險記錄。朱雪梅也正是用這種執著的精神和信仰帶領她的團隊走得更遠、更好!如今,朱雪梅受公司重視、同事的追捧、客戶的信任,在家庭受尊重,用事實和能力成為了父母心中的驕傲。保險已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坦言現在很幸福,也會像梅帝大師那樣,不會停下保險的腳步,會一直做到不能說話為止。
承諾價更高
談到理賠,朱雪梅幽默的表示自己福星高照。因為她的客戶出險的極少,沒有一位死亡理賠客戶。當然除了福星高照外,另外一點就是她會挑選一些優質客戶。從投保到理賠每一步都走得很穩,不事虛浮, 特別是對待客戶,她覺得保險行業最講承諾,理賠是首要做好的,個人成就反而是次要的。
一個朋友在朱雪梅剛上崗時出于對她本人的認可,每年 4860元買了 20萬重大疾險, 2011年48周歲的89 客戶得了結腸腺癌, 2月6日辦理理賠手續, 2月7號 20萬的賠付金就到賬了,客戶打電話來沒有說謝謝, 只說了一句讓朱雪梅至今仍記憶猶新的話: “你們真賠啊,保險不是騙人的嘛? ”面對眼前的質疑,自然再不用去解釋什么,因為客戶已經感覺到了實實在在的理賠和服務。出院后,客戶約她去了她家里,大姐、二姐、三姐全家開了個動員大會,都為自己和家人買了保險。她打心底高興,不是因為業績提高了, 而是這份信任才是最有價值的。
朱雪梅說: “國際化的到來,保險行業也有了更大的空間,作為金融工具的保險,不僅能規避風險減少個人及家庭的財務損失,還可以幫助更多的富人安全傳承財產,幫助生意人規避債務的風險,幫助每一位女性不受婚姻風險的財產分割之痛。相信會被更多人所需要。 ”為此她也越來越有信心。如今朱學梅已經做到了保險生活化,在生活中工作,在工作中享受。
就是這樣一個小女人,踏實有責任心,兼顧工作與家庭,還時刻不忘充電學習,從朱雪梅的言談中, 我感受到她身上具有溫柔、善良、自信的一面,同時也不乏堅強、剛毅。朱雪梅說她會快樂地走下去,因為她一直堅信保險能給人們帶來切實的幫助和安慰, 她會一直努力追逐她的保險夢直到不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