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除夕年關,吃總是少不了的話題。頓頓全雞全鴨,餐餐魚肉不停。節后一稱體重,哇,胖了5斤有木有?有人說多吃點白肉少吃點紅肉就不會胖了,也有人說紅肉比白肉的營養價值更高。到底紅肉白肉哪個更好,PK正式開始!
紅肉營養特點
紅肉中富含鐵、鋅等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B12,這些成分對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尤其是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而且紅肉中鐵、鋅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大大超過了白肉,以牛肉為例,其鋅含量是雞肉的4倍,鐵含量是雞肉的2.5倍,同時肉中所含的鐵為血紅素鐵,比起蔬菜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可高3~5倍。由于女性每月的月經失血喪鐵,因而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患上貧血,而女性補充鐵之后,她們的體能、情緒和注意力集中程度都有所改善。所以,不能為了身材而把紅肉拒之門外,女人其實很需要紅肉。
同樣重的肉,豬肉脂肪含量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即使在紅肉的瘦肉中,脂肪含量也不少。雖然動物脂肪能夠提供能量,但能量攝入過多會增加肥胖和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紅肉需要這樣烹飪
因為紅肉的脂肪含量大,所以如果能減少脂肪的攝入量無疑更為健康。自己在家做紅肉時,可以先將紅肉略煮,然后放入冰箱冷凍至白色的脂肪凝固,接著將白脂去除,重新烹調,可極大降低脂肪攝入。
吃紅肉時如果搭配些粗糧,不僅可以降低膽固醇,豐富的膳食纖維還能增加腸蠕動,幫助及時排出有害物質。
白肉營養特點
白肉脂肪含量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鵝、鴨肉的化學結構非常接近橄欖油,適量攝入有益于心臟健康。雞肉也被認為是人體所需蛋白質的最佳來源,而且在雞肉的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占24.7%,是牛肉的4倍之多。這三種肉都是低脂低熱,吃了不容易發胖,因此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出現在餐桌上的頻率相當頻繁。
白肉中還有一大寶貝——魚。吃魚可防心臟猝死,每周至少吃一次魚的人相比每月吃魚少于一次的人,發生心臟猝死的概率減少了50%。吃魚還可以健腦補腦,也得益于ω-3脂肪酸。母親吃的魚越多,新生兒的DHA就越高,越有利于孩子的大腦生長發育,所以老人常說的吃魚聰明其實也不無道理。此外,ω-3脂肪酸還可以使人精神平靜、愉快,增加快樂,遠離抑郁。魚所含DHA對乳腺癌有抑制作用,同時有利于預防肺癌、肝癌等。對中老年人來說,多吃魚和魚油還能阻止老年癡呆的侵襲。白肉需要這樣烹飪
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應該多吃白肉,烹飪的時候以蒸、煮等烹飪方法為主,因為這樣的做法最能保留營養,并且原汁原味。白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不穩定、易氧化,尤其是在高溫處理時極易被破壞,所以要盡量避免油煎油炸。如果一定要用油,也盡可能使用植物油,有條件的家庭可用橄欖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