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拉斯維加斯的情形基本上同美國任何其他城市一樣:人們想什么時候澆草坪,就什么時候澆;想什么時候洗車,就什么時候洗,隨意而浪費。
如此的直接結果就是水資源告急!為此,這個城市制定了嚴格的水資源保護措施,逐漸改變了拉斯維加斯的用水文化,水資源浪費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綻放流光溢彩
從拉斯維加斯出發向東南方向行駛約40公里,在亞利桑那州的西北部有一個高高聳起的大壩,一條曲曲折折的長長的湖、幾個巨大的水塔、林立的高壓電塔和縱橫交錯的輸電線,這個看起來跟其他大壩沒有任何差別的大壩就是美國大名鼎鼎的胡佛大壩,胡佛號稱美國西南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生產的電能,滿足了美國西南大部分地區的電力需求,它的灌溉作用則孕育了我們熟知的加州甜橙之類的水果。
胡佛大壩的建造開始于1931年,歷時4年,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大壩的修建條件極其艱苦,修到一半時,工人們舉行了大規模罷工,但當時仍有大批失業者可以取代他們。最后,參加罷工的工人被開除,重新招聘,重新開工。根據官方記錄,共112名工人喪生于此,如今,碑石上就刻著這112位獻身者的姓名。

1936年水壩落成時,共和黨領袖胡佛正在臺上,水壩遂以他的名字命名。它是一座拱門式重力人造混凝土水壩。壩高220米,底寬200米,頂寬14米,堤長377米。這樣巨大的水壩在世界上是不多見的,它宛如一條巨龍盤臥在大地上,顯得十分威武。水壩建成后對工農業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因此它在世界水利工程行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胡佛大壩催生的另一個奇跡就是拉斯維加斯,可以說胡佛水壩是拉斯維加斯之母。那里原本是沙漠里的不毛之地,但附近修建了大壩,相關的水、電、鐵路等基礎設施,就為一座新城的誕生提供了條件。建造大壩時5萬名工人身處沙漠之中,人煙稀少,與世隔絕,沒有任何娛樂,于是有人以賭博解悶。
水壩橫跨的內華達州州政府為了吸引人氣,居然在1931年把賭博合法化。于是,許多資本家前來投資建設豪華賭場,大批觀光客也前來賭博。就這樣,一座光怪陸離的賭城在沙漠深處迅速崛起,以至一躍而為美國西部最大的新城。
如今,在胡佛水壩附近,還能找到殘墻斷垣、破敗凄冷的小村莊,那里寫著“Old Las Vegas”(拉斯維加斯舊城),那就是建造水壩時工人們的宿營地。拉斯維加斯就是從一個沙漠小村發展起來的,胡佛水壩是打開拉斯維加斯“魔盒”的一把鑰匙。如今,該居住地現已發展成為舉世聞名的賭城——拉斯維加斯成了不夜城,正是胡佛水電站的電力,點亮了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令拉斯維加斯流光溢彩——同時聯邦政府每年可以從這個不足50萬人口的小城拿走了近200億美元的稅收。
胡佛水壩的蓄水池是著名的密德湖。密德湖碧波浩渺,一望無際。是西半球最大的人工湖。它不僅景色優美,而且能灌溉莊稼和利用水力發電,也是拉斯維加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
賭城節水style
拉斯維加斯曾經是全美國水資源浪費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城市用水總量幾乎是紐約等城市的兩倍。其原因是人們以為水資源取之不盡,政府鼓勵打井,滿足城市發展需求,以吸引游客,再加之水資源執法不嚴。
揮霍無度的用水導致拉斯維加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米德湖水位逐年下降,目前已從2000年的360多米下降至330米左右。有研究機構預測,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以及對水資源需求的上升,到2021年米德湖極有可能完全干涸。

為了有效應對拉斯維加斯日趨嚴重的水資源危機,2008年年初,當地水務部門調高了該地區的水價,并針對用戶用水量的大小制定了不同的價格上漲幅度——用水量少的用戶水價上漲17%,而用水量多的用戶水價上漲最高將超過30%。
此外,拉斯維加斯還通過嚴格的用水規章來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拉斯維加斯街頭出現了水務警察,專門對人們的違規用水情況進行監管。比如,按照相關規定,白天任何人不準使用自動灑水器,居民澆灌自家草坪時只能采用噴霧裝置而不能用水管直接沖。水務警察在大街小巷巡視,一旦發現違規用水現象就會當場將相關信息記錄在案。如果情況嚴重,當事人可能被處以1000美元以上的罰款。
該城市限定奇數門牌號碼的居民只能在周二進行戶外澆水,而偶數門牌號碼的居民則在周日進行戶外澆水。規則限定了家庭清洗車日期,并且約束洗車行業一周只能營業4天。居民不允許安裝熱浴或是游泳池,如果采用再生水循環使用可以安裝裝飾性的噴泉。
現在,拉斯維加斯支付給市民每英畝4萬美元的草坪改造費用,用以鋪設石塊,種植原生植物,因為這些沙漠植物的需水量要比外來植物低很多。這樣做比想方設法增加城市供水來灌溉植物便宜多了。
拉斯維加斯的高爾夫球場也減少了用水量。過去,天使公園每晚通常要用2百萬加侖水,其用水量在過去15年間減少了一半。為了省水,拉斯維加斯鏟除了高爾夫球場1/3的草皮。現在,在草地上開球,球飛向遠處草地上的球洞,但中間是像沙漠一樣荒涼的溝壑,它們每天的耗水量從6億加侖減少到了3.76億加侖。
在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節水措施后,拉斯維加斯的水資源消費情況有了一定的改善。根據調查,雖然自2002年以來該市的人口增加了30萬,但是,目前城市用水總量卻有所減少,而且,因供水系統滲漏而造成的水資源浪費低于5%。

不確定的未來
在拉斯維加斯地區,現在每戶家庭平均每年要用掉23萬加侖的水,這對于一個地處沙漠的城市來說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米德湖湖水是拉斯維加斯地區用水的主要水源供應地。雖然拉斯維加斯也制定了嚴格的節水措施,但是根據水務部門的保守估計,按照拉斯維加斯現在的用水發展水平,到2017年,從科羅拉多河引來的水量已經無法滿足這里的用水需求。因此,政府在未來的十年內將會籌建三個水利項目。
在這些籌建的水利項目中,最大的一個項目在建成后將會大大提高對拉斯維加斯的供水能力,僅此一項工程的輸水能力就能達到20萬英畝·英尺,這一數字是整個科羅拉多河水分配系統年總分配量的2/3。根據這個項目的構想,拉斯維加斯則要在那些地處偏遠但水量豐富的州縣開辟幾個新的水源地,以解決拉斯維加斯和林肯縣的干旱問題。從這些偏遠地區引來的水量可以由拉斯維加斯或由拉斯維加斯和林肯縣共同使用。
這個項目需要龐大的輸水管網,遍及克拉克縣東北部和西北部的輸水管道、橫貫林肯縣的管網以及遠及伊利的管道一起構成這個巨大的管道網絡,這項工程將耗資10億美元左右。
但這個項目能否最終實現,還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內華達州水利工程部門能否批準147份地下水開采申請。這些申請文件都是關于從偏遠地區抽取地下水,然后輸送到拉斯維加斯的方案。拉斯維加斯早在1989年就已經開始遞交這些報告,現在已經積累了很多這樣的申請。
關于拉斯維加斯的水未來,從目前來看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鏈 接
農史奇跡紅旗渠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河南省安陽市林縣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是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豐碑,被世人稱為“人工天河”,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當年“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設想也具有超越時空的價值。眾所周知,林縣地處太行山東麓,山高坡陡,溝壑縱橫,石厚土薄,十年九旱,水貴如油,人民生活極其困苦,是一個著名的山窮、地窮、人窮的酷旱地區。實際上,就其本源來說,紅旗渠是一項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
窮則思變,修渠引水是當時群眾最渴望的事。為了迅速解決缺水問題,改變山區貧窮落后面貌,從1955年到1957年,林縣人民根據中央水利建設要“以蓄為主,以小型為主,以社辦為主,大中型相結合”的方針,先后修建了淇河渠、淅河渠、天橋斷渠、抗日渠等渠道和黃華、曲山、元家口等水庫,取得了治山治水的初步成就,不僅樹立了治理河山的信心,也積累了治理河山的經驗。
然而,1959年林縣遭遇嚴重旱災,境內淇河、淅河、露水河、洹河全部斷流,林縣人民認識到,在治水問題上,蓄天上的水和挖地下的水都脫離不了自然的擺布,要從根本上改變林縣干旱缺水的面貌,確保工農業用水和人畜吃水,就必須尋找新的可靠水源。
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從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工程,從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十年余。它以濁漳河為源,在山西省境內的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設壩截流,將漳河水引入林縣 (今林州)。在極其艱難的施工條件下,林縣人民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奮戰于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如把這些土石壘筑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紅旗渠的建成從根本上改變了水資源對林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是一項名副其實的富民工程和生態工程。此外,紅旗渠工程是在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陷入低谷、規劃工作遭受挫折的艱難時期,依靠自力更生精神建成的,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說,紅旗渠不僅是一項水利工程,更是搭建后人信仰和精神支柱的偉大工程。如今圍繞紅旗渠工程而形成的水利風景區正在成為旅游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