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酒的酒標就像是葡萄酒特有的“名片”,在小小的一張標簽上,就可以讀懂關于一支葡萄酒的葡萄品種、年份、產區、酒莊以及其他信息等。
三千年歷史,一朝成名
酒標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以前,當時人們在裝酒容器的封泥上做標記,以區分酒的質量。此后,古希臘人在裝酒雙耳瓶的泥坯上刻寫文字,再燒成陶器。羅馬人在裝酒容器上拴上張羊皮紙,上面記載內裝物品的名稱、容量、時間和釀造人等。此方法延續使用了上千年,逐漸發展成了用標簽貼在酒瓶上作為標志。以后,由于玻璃的廣泛使用及印刷術的發展,貼在酒瓶上的標簽演變成了酒標。
現代意義的酒標出現在17世紀后,早期酒標功能單一,樣式簡單,多是寥寥文字,頂多用些花體或變體的字母,裝飾個家族徽章。即使是現在,一個酒莊或酒廠的某款酒,除了年份數字的變化,其酒標圖案每年多是不變的。驕傲的法國人更是認為自己的葡萄酒世界第一,沒有必要花精力在酒標之上。
在法國波爾多地區,直到上個世紀初,酒莊主人才開始設計屬于自己酒莊的酒標。在此之前,酒莊的葡萄酒都是成桶賣給酒商,由酒商培養、裝瓶并銷售。1924年,木桐酒莊,為紀念首次灌裝成品葡萄酒,酒莊主人菲利浦·德·羅斯柴爾德男爵特意請著名招貼畫家,讓·卡呂為該年的葡萄酒設計了一幅全新的標簽,開創了葡萄酒標簽藝術化設計的先河。
了解酒標五大要素
葡萄酒的酒標被稱為“etiquete”(法文,意為許可證),上面標示了有關這瓶酒的重要信息,比如葡萄品種、葡萄酒名稱、等級、生產國或生產地以及酒精濃度等,卷標設計因人而異,所以數據書寫的位置也不同。作為選購葡萄酒時的重要依據,消費者學會看懂酒標,不僅可以在魚龍混雜的紅酒消費市場中避免上當受騙,而且還能夠預先料知它的味道。
葡萄品種
新世界論品種,舊世界論風格。舊世界的葡萄酒會使用該地區的法定葡萄品種進行混合釀造,取長補短,以達到較佳平衡;新世界則注重突出單一葡萄品種的特征,多會使用單一葡萄釀制葡萄酒,所以舊世界的酒標少有品種標示,而新世界一般都標明,而且極盡醒目。
年份
別誤以為是葡萄酒釀造或裝瓶的年份,酒標上的年份指的是葡萄收獲那一年。且國際葡萄酒法規規定,釀造該酒的葡萄必須85%以上采摘自該年才能寫上酒標。沒有標注年份的葡萄酒意味著,這款酒是有兩個甚至多個年份的葡萄酒調配而成。通常對于香檳酒或者起泡酒來說沒有年份的居多,對于靜態葡萄酒來說,有年份的居多,偶爾的那些沒有年份的葡萄酒其中多數會是比較低檔的葡萄酒。
產區
來自著名產區的葡萄酒往往有著優質血統。對于舊世界來說,產區代表著那里的氣候、地勢和土壤情況,所以往往更是獨一無二的。多數舊世界有嚴格法律規定和制度,如法國以AOC、意大利以DOC形式標明。香檳的原產地(AOC)就是以Champagne字樣出現。新世界,一般直接標明產地、子產地,有些還標出產的葡萄園,基本上是產區越精細越好。
制造者/酒莊/品牌
可能是個人名、品牌名、公司名,經常出現在酒標比較中心的位置,前后常常伴隨著winery, estate, vineyard, cellars, Chateau字樣。酒廠名相當于一瓶葡萄酒的締造者,著名的釀酒廠通常是品質的保證。一個產區中往往有多個酒莊或酒商,如果只看產區很難分辨出好壞,此時酒廠的聲譽就是一項重要參考指標。比如澳大利亞的酒莊還有星級之分,來整體評價一個酒莊的過往表現。
其他信息
根據各國法律要求標注的其他基本信息,包括酒精度、容量、生產國家等。
“葡萄酒身份證”有講究
葡萄酒都會有一到兩個標簽。貼在葡萄酒正面的稱為正標。對于出口到其他國家的葡萄酒,特別是中國進口的葡萄酒還會在酒瓶后有一個標簽,稱為背標。背標主要是介紹該葡萄酒及酒莊的背景,以及按照中國進口規定需要標注的中文信息,包括葡萄酒名稱、進口或代理商、保質期、酒精含量、糖分含量等。葡萄酒背標通常是補充信息,更多關鍵和主要的信息來自于正標。
波爾多記者作家皮埃爾·韋耶泰說:“酒標的責任是在一瓶葡萄酒被口腔接受之前,先把書寫的部分傳遞出去。”對于不少初級愛好者來說,挑選葡萄酒從認識酒標開始,對于那些資深人士,酒標是他們享受美酒后的記憶見證。雖然,設計出來的酒標樣式會千姿百態,但酒標表達信息的風格可歸納為兩個體系。一個是以法國、意大利為代表的舊世界;一個是以美國、澳洲為代表的新世界。新舊世界葡萄酒標簽風格的最大區別集中體現在:原產地的內涵范疇,以及一些詞匯的概念意義。相比而言,新世界酒標信息表達更直接簡潔,舊世界更含蓄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