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昌,原名大昌、太昌,早年隨當地名家研習書畫,辛勤耕耘數十年不止。后來,他陸續參加了天津美院中國畫系和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山水花鳥畫高研班深造,在眾多名師系統的指教下學習研究,畫藝提高很快。
于文昌是中國書畫藝委會委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國畫院副院長。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和省市各種展覽,并多次獲獎;其多幅作品在國內多種報刊上發表,許多作品被政府有關領導和企業家作為禮物贈送國際友人。他的藝術作品與傳略入編《跨世紀書畫名家大典》《中國書畫藏典美術卷》《世界名人錄》《20世紀中國書畫藝術品鑒》等多部辭書中。
數十年來,于文昌主研習山水,也兼習花鳥。他熱愛畫虎,但筆下的牛、羊、猴、雞、鯉魚各種動物畫作也同樣栩栩如生。觀賞他的畫作,從一幅幅精美畫面上可以觸摸到他傾情于水墨丹青的情懷,彰顯出他師承中國畫傳統、不斷耕耘創新的藝術魅力。
《富貴吉祥》是一幅寫意雞的作品。畫面近處是一叢盛開的牡丹花,墨分五色的嫻熟筆法,描繪出靈動的花葉、花枝與花桿,襯托著綻放的乳黃色牡丹花和旁邊含苞待放的花朵。畫面正中前方是一只雄健的大公雞,側鋒畫出夸張的紅雞冠,中鋒勾畫出張開大嘴的驚奇表情以及健壯的兩只腳爪;用簡潔的幾筆塊面淺墨色勾畫出公雞的身體,用墨色深層浸潤,畫出隨風飄動上翹的尾巴。公雞身后用淺淡的墨色,畫出簡略而生動的另外一只母雞的雞頭與雞尾。左邊是一只舞動著兩把前臂刀鋒的螳螂。整幅畫作以不同的墨色層次,以側鋒為主體,中鋒穿插其間,略施淡彩,表現出水墨最為時尚的藝術韻味。
《連年有余》是中國畫習慣運用傳統諧音表達出的美好心愿的畫作。畫的是鮮活游動的鯉魚,但畫面上六條活潑可愛的紅色與墨灰色鯉魚寓意深刻,通過鯉魚群體齊頭并進、力爭上游的動作,傳遞出畫家刻意表現“連年有余”美好日子的良好祝愿。四條紅鯉魚與兩條墨灰色鯉魚,相互穿梭,由右下方魚貫而入,躍上左上方;有的奮力劃動,有的舒展魚翅,有的奮力爭先,有的逗水嬉戲,有的吐納玩耍。兩筆側鋒繪制出鮮活的魚頭,一筆富于層次變化的側鋒墨色畫出脊背,中鋒曲線勾畫出魚鱗。暢達的寫意墨色技法,表現出一種簡略而不簡單、扎實的中國畫繪畫功力。
《白石遺韻》作品,畫家學習齊白石大師的水墨蝦繪制方法,但并沒有停留在對前輩完全相同的描繪上。我們觀賞畫面上六只活潑可愛的水墨蝦,可以清楚地看見作者在側鋒墨色層次與深墨干破濕的筆法上,所彰顯出的遒勁有力的墨法功底,使其筆下的水墨蝦既有白石的遺韻風采,又兼有其他藝術風格的寫意技法,是傳承與演變的藝術創新再現。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