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我國發展既面臨著十分難得的機遇,也遇到了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等極為嚴峻的挑戰。人民政協堅持把推動科學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始終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緊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綜合性、戰略性、前瞻性課題,召開各種專題議政性會議和專題協商會議,提出了一大批高質量的意見和建議。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徐念沙建議:報告中談到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能力水平問題,以及要提高政協工作的標準等問題,這個應該更加明確。報告在工作創新方面提到要創新發展,具體到十二屆政協怎么創新工作、發揮作用,我想應該從委員提案入手,提高提案的水平。他同時建議政府有關機構對提案的反饋應當有一些強制的約束和考核,這樣有利于政協工作不斷進步。
他同時還建議:一是要加強對責任政府的建設,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加強服務責任、法律責任,重視對市場的監管和調控,規范市場秩序,避免重復建設、企業惡性競爭。二是加強對職工和工會工作的深入研究,在職工維權方面提供必要政策,可參考借鑒國外工會的一些做法,創新我們的工會工作。三是加強對職工的素質培訓教育,把職工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素質教育落在實處,建立高素質的職工隊伍。
他希望新一屆政府在自身建設問題上應建立一些硬指標、時空坐標;國家應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研究,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面對我國汽車產量世界第一、家用汽車與日俱增的形勢,勢必對交通、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政府應提早應對。他強調如果產能找不到市場就是浪費,甚至于造成“舌尖上的浪費”,那樣的話,必然導致生態污染、資源浪費。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朱和平認為:推進協商民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就需要回答協商什么、和誰協商、如何協商、在哪里協商等問題。協商什么是指要在協商的選題上下功夫;和誰協商指國家進行決策時,與相關界別委員進行協商;如何協商要求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依據實際情況邀請參會人員進行一次或多次協商;在哪里協商指組織形式,建議相關部門領導參加小組討論,帶著題目與委員進行面對面的討論。
他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指標就是完成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這就需要我們加快創新體系建設。但是,目前我國并未形成產、學、研一體化、從投入到產出的創新體系全鏈條,希望高校特別是理工科高校要主動適應國家的需求,從辦學理念、培養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深入思考,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教育界應有的貢獻。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洪天慧認為:要進一步加強與完善政治協商納入黨和國家決策程序的相關機制,不能僅在決策之后通報,而應在決策前和決策中參與。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制度建設,擴大協商范圍,提高委員的知情權和參與權。要更多關注民生,進一步協調和保障群眾利益,密切政協和群眾的聯系,為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北京市電影公司一級編劇王興東則希望:政府工作報告應該對以下兩個問題給予補充說明和完善:一是我國經濟總量已達到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只處于世界中等水平,為何我國繳納聯合國會費高達5.15%,成為第六多的國家?二是國家動用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高達11600億美元,收益情況如何?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呂新華表示: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對政協尤其重要;長期共存、相互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四句話印象深刻;認真把握對口協商、專題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四個平臺。現在國內民眾最關心的問題是養老保險、收入分配、房價、機構改革、反腐、物價、醫改、城鎮化、霧霾、教育公平、就業、交通治理等,我們要認真履職,調查研究,提出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