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對于如何治理天下國家有一段精彩的論述:“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p>
治理國家與管理企業,其理是相通的。《中庸》之“九經”即九條道路,對于一個企業的管理或文化建設有重要借鑒作用。
第一條道路是“修身”,目的是“道立”。俗話說“三十而立”,這個“立”就是“道立”的“立”。一個人在一生的思想發展過程中,勢必會逐漸形成并一直堅定地追求的思想、信念或信仰,然后為之付出自己的一生而無怨無悔。如何進行“修身”呢?“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褒R”的繁體字“齊”通假“齋”的繁體字“齋”,古人說的“齋”是“心齋”,不單單指吃素。舉個例子,看古裝片的時候,每逢有大的慶典或者祭祀活動,領導者都有一個經常性的行為就是獨居、沐浴更衣,通過一個莊重的儀式來凈化自己的心靈,使得自己的心情保持平靜。人在極度平靜的時候是可以產生智慧的,儒家講“正襟危坐”,宗教家講“打坐”,心理學家講“冥想”,這些只不過是不同學派的不同表達方式而已,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達到平靜的狀態,這個時候大腦思維極度敏銳,思考問題效率也會極高?!笆⒎本褪谴┲⒀b的樣子。盛裝的目的不是炫富,而是著盛裝之后的一切行動和行為都要受到約束。因此“齊明盛服”就是通過約束內在的心理和外在的行為來約束自己,在個人的心理上直接形成“非禮不動”的觀念,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第二條道路是“尊賢”,尊賢的目的是“不惑”。賢者是能力、見識都要遠遠高于我們自己的人。只有尊重、尊敬賢者才能使得賢者給我們提供有用的意見和建議,在制訂企業發展戰略和政策的時候才不至于出現大的偏差。如何尊賢呢?“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白嫛本褪亲嬔裕吧本褪钦磉咃L,“貨”寓意物質財富,“德”則是側重于內心的思想道德修養。不僅要主動遠離讒言,而且在別人進讒言的時候能分出來說的是讒言,因為讒言往往伴隨溜須拍馬而來。賢者崇尚正道,不屑于玩弄權謀、詭計,而權謀詭計又往往最容易中傷賢者,“去讒遠色”不僅可以保護賢者,更可以讓賢者了解一個人的素質而主動親近。因此,要有分辨能力,這是最基本的素質和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情世故”,要能夠根據別人的話去判斷別人的想法,而不是別人說什么就聽什么、信什么,這是“人情世故”的真正內涵,而不是所謂的圓滑。拿工作舉例,“工作”的概念是滿足物質需求的手段,換句話說就是為了活著;“職業”的概念包含了作為一個人應該付出的精神勞動,既為了滿足物質需求,也可以得到部分精神上的享受;“事業”則是傾注了一個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它不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生活,而是要追求自己的信仰和信念,也就是“道立”的“道”?!吨芤住分杏幸粋€對“事業”的精辟定義: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因此,能夠做到“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自然就會得到賢者的認同,就會團結志同道合之士,就會有賢者輔助。
在企業管理中,不論是領導還是職工,當大家都以企業的發展作為個人人生發展的目標的時候,這個目標就是企業的“事業”。當大家都能清醒自己去做什么、為了什么去做的時候,就會多出一點公心、去掉一些私心。在一個共同目標的指引下,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就能做到“情境領導”中提到的以“績效”為中心。
第三條道路是“親親”,目的是使“諸父昆弟不怨”。其做法就是“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應用到企業管理當中,就是員工之間、員工和領導之間、領導之間互相尊重對方的崗位,因為雖然崗位不同或許作出的貢獻也不同,但是本質上來說只要自己把工作做好、在自己的崗位上使自己存在的意義得到最大化的體現,這就值得別人尊敬,對別人來說這是“敬人”,對自己來說這是“敬崗敬業”。大家都各在其位、各司其職,就會形成良好的工作關系和同事關系,形成和諧的工作氛圍。這是“尊其位”。不同崗位作出的貢獻不同,在物質利益的分配上自然就有所區分,能力強、貢獻大,就要“重其祿”,這也是績效的觀點,只有取得了“績”,才能得到“效”。要想和某人搞好關系,至少應該知道他喜歡什么、厭惡什么,然后和他溝通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巴浜脨骸笔菍τ诤玫囊獙W習,做到“見賢思齊”;對于不好的,在承認他的優點的前提下,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要做到“見不賢退而自省”。
在企業這個大家庭中,領導就像是一位家長,員工就像是“諸父昆弟”。領導者既要做到使得諸父昆弟不怨,員工之間又要和諧共處,作為領導者對員工就應該“親親”,員工之間也應該“親親”,逐漸培養自己“敬己、敬人、敬事”的態度。
第四條道路是敬大臣,目的是“不?!?。只要做到“官盛任使”,就是敬大臣了?!安谎!钡囊馑际鞘裁茨??一個人如果站在最高處、“會當凌絕頂”的時候,不僅會出現“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還會出現“?!钡母杏X,也就是頭昏眼花,看東西都是朦朧的感覺??梢哉f從“敬大臣”這一條開始,“九經”中其余的條目都是開始要求領導者了。前面說過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就像是一個家族的家長,是負責制訂戰略的,必須要時刻保證頭腦清醒,不能出現“?!钡母杏X,否則,戰略出現偏差,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費的。
如何“敬大臣”?企業中的“大臣”可以比喻成中層領導中那些在關鍵崗位上的人員,是高級部下,他們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支撐力,或者說是企業盈利的主要支撐點。對于這些崗位上的人員,要體現出一個“敬”字。要“敬大臣”,就要“官盛任使”?!肮佟钡囊馑际恰肮堋?,管理事情以及主管這個人?!笆ⅰ?,就是說把主管的責任交托給他,考察清楚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叭问埂保o他任務、給他使命,并且給他的使命恰恰合于他的任務。這個道理,就是完全信任人、信任高級干部。用人的道理最怕是防之如盜賊、用之如牛馬,既用又防;既懷疑又想使他忠心。因此,要求企業的領導者既要具備慧眼識人的能力,又要有容納部下不足的寬廣胸懷,同時還要建立起適合部下發展的平臺和通道。
第五條道路是“體群臣”,結果是“士之報禮重”。
在企業管理當中,“群臣”可以理解為骨干,領導者用什么樣的態度去對待他們,他們就將心比心地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領導和企業。因此,作為企業的領導者要注重“體”字,要能及時了解骨干員工的思想動態,把他們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去努力解決,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考慮。這樣,他們也會用同樣心情來面對領導。
要做到“體群臣”,主要有“忠”“信”“重祿”三個方面?!爸摇笔且矣谑?,而不是忠于人,后者是愚忠。忠于事,就是要在做事情的時候把自己的心放在中間,不偏不倚,按照事情的客觀規律來辦事,不因為外界利益的改變和誘惑影響自己的心境?!靶拧本褪且f到做到,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家庭成員之間要“言必信”“行必果”。“重祿”就是要盡量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既要在精神上鼓勵員工,體現出足夠的人文關懷,又要在物質上保障員工能夠沒有后顧之憂地去做事,使員工感覺到企業的溫暖,自發產生出對企業的向心力。
第六條道路是“子庶民”,目的是“百姓勸”。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父母對自己的兒女都是百般疼愛。當企業領導者以對自己兒女的心情來對待員工的時候,員工自然就能從心理上感覺到領導的關懷,怎么會不好好地創造效益呢?這樣互相影響,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不就是我們所說的和諧嗎?
要做到“子庶民”,只要“時使薄斂”就可以了。在該讓員工做事的時候讓員工做事,該休息娛樂的時候就休息娛樂,這叫“時使”;“薄斂”就是少征稅。對一個國家來講,在給企業優惠政策的前提下再對企業減稅,只有企業上交國家的稅少了,才能有多余的利潤惠及員工。
第七條道路是“來百工”,目的是“財用足”。古人講的“百工”是具有各項技藝的人員,主要指手工業者,和“農”相對。對現代企業而言,“百工”不僅包括了管理人員,還包括了各個技術人員,以及各種復合型的人才,更是一個企業發展所必須的各種人力資源。“來百工”側重于“來”。如何“來”?“來”了之后如何留下?“既來之,則安之”,既要使之“來”,又要使之“安”;既要為員工提供發展平臺,又要“重其祿”。當然前提必須是企業發展所必須的人才。只要對企業發展有幫助,同時認同企業的文化精神,這就是需要的人才。
下面提到了“百工”的標準以及對“百工”的要求:日省月試,既稟稱事?!叭帐 笔菍€人的一種反思,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就是“日省”?!霸略嚒睂嶋H上就是部門組織的監察、考察制度,一個月要考察一次,負責單位、負責人每一個月要省查一次,每天都要省查、反省自己。不僅“百工”,領導人每一個月都要有一次考核、考試,都要做到“日省月試”?!凹确A”就是說領導給員工一件事情去做,員工要有能力去完成,這既考察了領導任人識人的能力,也考察了員工自身的能力,因此是相互的。“稱事”是做一件事情能夠出色地、合理地完成,也就是說員工接受任務之后完成了,同時恰到好處。很多人容易犯不能“既稟稱事”的錯誤,同時又犯“眼高手低”的錯誤,常常“坐而論道”,一旦讓他去實施,結果就是稀里糊涂。做事是要講才能的,文章寫得好不行,事情做得好才是真的好。要多向書本學、多向實踐學、多向周圍的同事朋友學,要日省月試,要少說、多做、多聽、多想、多總結,逐漸鍛煉自己最終方能“既稟稱事”。
第八條道路是“柔遠人”,目的是“四方歸之”。這涉及了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關系。當前企業的市場化競爭和國際化競爭正在逐步加強,企業管理也應該在外交方面加以側重?!叭徇h人”可以理解為一個企業在外交活動中做得好,在外交上使別人都愿意跟本企業交往,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際上的企業都愿意和本企業合作,可以達到名譽和利益的最大化。
人和人之間同樣也需要“柔遠人”,這樣才能廣交朋友,建立廣泛的社會聯系。如何做到“柔遠人”呢?“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八屯瓉怼辈皇峭ㄟ^一盒月餅、一個紅包的方式體現出來,而是發自內心的、真心地去做,前者是一種現代社會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態,后者是一種禮節,對人以真、待人以誠。“嘉善”,講話應酬之間發現人家的好處就要盡量地表揚;“矜不能”,自己有長處不能夠傲慢,不能夠在人前處處表示自己的長處,壓住人家的短處,更不能將自己的長處和人家的短處來比較以突出自己的長處。
最后一條道路是“懷諸侯”,目的是“天下畏之”。
“懷”和“柔遠人”的“柔”組合在一起,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懷柔政策”之“懷柔”。目的就是恩威并用,對員工來說感其恩、懼其威,這種心理叫做“畏”。這是道德的政治,這種畏,不是權力上的怕,也不是利害關系的怕,而是道義上感覺不能對不起企業。
如何做到“懷”呢?“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這是真正的中國文化的精神。別的國家搞侵略采取的是亡國滅種的政策,希特勒對猶太人如此,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朝鮮、中國等也是如此,這樣導致的是“懼”和“恨”。而采取“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把一個政權推翻之后并非是斬盡殺絕,而是把他的子孫找出來,分封一塊土地去祭祀祖先??鬃泳褪巧坛暮笠?,周武王滅商之后,封為宋國,因此孔子又稱為宋國人。別的國家有動亂,我們派兵去維持和平,待政局穩定之后,我們就撤兵,這叫“治亂持?!?,如此不帶一點要挾自然會得到那些國家的擁戴,既得到了人心,又起到了“柔遠人”的效果。這樣導致的是“敬”和“畏”,“朝聘以時”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最后,對別國的大使,我們的做法是“厚往而薄來”,總是想著送給別人的禮物要比人家給我們的多。而不能自己不想付出,卻總想著要別人付出。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在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關系處理上,也要注意如此。有的時候也許是一次不經意的幫助就能將一個競爭對手轉變為一個合作伙伴,甚至幫助了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