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現代漢語詞典》上解釋說:人的頭腦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其中的思維是人類特有的反映現實的高級形式。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存在。以筆者淺見:意識就是對某種事物或現象的認識和理解,側重于正確的。比如,我們常說的危機意識、國家意識、質量意識、效率意識等。
中層干部作為組織中具有特殊地位、發揮重要作用的群體,應該有一些相應的“意識”,即對有關問題特有的認識和理解。
工農商學兵,供產銷管研,生旦凈末丑,每一個行當都是一個角色。中層干部作為組織中承上啟下的層級,應該對自己在企業中的角色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理解。中層干部既是上級決策的執行者,是被管理者,又是自己所在單位部門的決策者、管理者。對上級的決策要保證不折不扣又富有創新地執行,保證執行效果;對下級管理既要認真嚴格又要以人為本,增強管理藝術。“角色”意識不強,就不會認真“演戲”,演啥不像啥;“角色”意識不對,就會發生錯位,走錯方向。
有位必有責。中層干部的地位決定了其理所應當承擔一定的職責。責任意識非常重要。責任意識不僅包括對崗位職責的理解,認識到責任重大,更重要地體現在敢不敢負責,愿不愿負責,能不能負責。責任意識強,就能把職責履行好,反之,則不可能完成使命。責任意識是中層干部在企業安身立足的基本所在。一個只要待遇、地位、權力,而不敢、不愿、不能承擔責任的干部,是不稱職的,也是組織不需要的。
胸中有大局,行動有紀律,應該是每一位中層干部必須具備的意識。中層干部無論什么時候,無論處理任何事情,都要有組織觀念、大局意識,不能僅僅從自己分管工作的局部或個人利益考慮。要有局部利益服從大局利益的觀念,有協作配合的團隊精神,尤其是自己當“配角”,做協助的工作,更要講通力合作。不然,各唱各的曲,各拉各的調,就不會奏出和諧樂章,整個組織就不會很好地運作。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是中層干部的失職。
《論語》上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而,以自作則,率先垂范是對一個干部領導力的基本要求。中層干部要有表率意識,要時刻不忘自己在組織中的示范引導作用,模范地遵守規章制度,身體力行先進企業文化,積極踐行優良作風,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和帶動下屬向正確的方向努力。
中層干部一般都是在組織中經過一定時間歷練脫穎而出的,應該說是具有了較長時間的職業經歷,所以,要具有職業意識。要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職業化的理解,秉持良好的職業素養,遵守基本的職業道德和規則,時刻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職業規范的要求。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保持良好的職業秉性,使自己的職業道路越走越寬廣。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