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資《中國好聲音》、中國文化產業基金投資新華網、華澳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畫皮》、建銀國際文化產業基金投資小馬奔騰……不經意間,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已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一支活躍力量,以資金特有的敏銳“嗅覺”尋找到了中國文化產業中最具投資價值的那些“金子”。
日前,新元文智公司發布研究報告,首次公布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家底”:目前全國共有各類文化產業投資基金116支,包括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藝術品投資基金、文化產業專項投資基金等幾大類。以35支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為例,首期實際募資規模達459億元,成為集聚資金的“大湖泊”。
據了解,目前我國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實際完成募資金額大約為總募資規模的30%-40%。按照一般私募股權投資機構2-3年的投資周期計算,每年能夠投到企業的資金為150-200億元。而從目前實際投資狀況分析,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披露的投資案例數共有52個,總投資金額不超過100億元。
實際只投出50%左右,這意味著募集來的資金有一半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分析,基金都偏好投資未來兩三年能上市的成熟企業,這樣基金可迅速退出,實現盈利。文化產業中,這類即將上市的企業就成為“稀缺資源”,各基金公司競爭激烈。
新元文智公司董事長劉德良建議,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可以在薄弱環節“發力”,比如參與二級市場增發、并購和初創企業創業、文化商業項目等多方面投資?,F在文化產業的特點是集中度不高,文化企業的特點是“小、散、弱”,資金可以在并購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從國外經驗看,大型并購都有基金當“幕后推手”。
摘編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