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小剛近來在忙三件事:3月15日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正式成立; 3月30日第12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開幕;以及歷史大戲《大清寶典》的拍攝。
雖然分身不暇,但在《大清寶典》拍攝地,他還是“應付”了這個他認為值得“應付”的采訪。
圈內不少人說尤小剛是工作狂,對工作以外的事興趣不大。比如,圈內很多有點名望又有些閑錢的“老資格”們熱衷收藏,有人送尤小剛一紫檀茶海。送來時人家沒說什么,他就不明就里地在辦公室擺放多時,直到另一個懂行的朋友大贊“好東西”,他才知那是個“名貴玩意”。還有人送他名貴玉石,他說不懂把玩,隨手給了另一個朋友,因對方說起“石頭”頭頭是道,比他“懂得”,所以 “值得擁有”。在很多事上,他懶得用心,也樂得隨性,但電視除外。一談起電視來,這位“老資格”當仁不讓,滔滔不絕,有時會突然提高嗓門,倒不是為了引誰注意,而是性情使然,他是個敢怒更敢言的人。
尤小剛的電視生涯很長,起于上世紀80年代初,若正兒八經追溯,得翻不少老黃歷,也不是三言兩語能搞定的。
大概有這么幾個瞬間是能夠定格的吧。
1986年,尤小剛執導《凱旋在子夜》,親率劇組成員上越戰前線拍攝。在真槍實彈的戰場,經常有碎石彈片飛落到他們身上。實在很難想象,當年會有這么一些奮不顧身創造經典的人。
之后,尤小剛進入藏龍臥虎的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任生產副主任。1992年,電視劇引入市場機制,他借了200萬,拉出一支隊伍拍攝百集長劇《京都紀事》,前期后期、內景外景和音響一次合成。并且,每集自帶三分鐘貼片廣告,在128個電視臺播出,賣了800多萬。
2000年后,他影響最大的作品是《孝莊秘史》,收視火爆程度不亞于如今的《甄嬛傳》,繼而帶動了整個“秘史系列”的項目運作。
到了2005年,尤小剛覺得電視行業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與之相伴的市場亂象橫生,以多年的制作和出品經驗,他覺得為行業做點事的時機到了。他與幾位前“AA聯盟”成員一商量,決定組建“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

“AA聯盟”變身記’
早在2001年,中國剛加入世貿組織。尤小剛牽頭,電視劇界20多位出品人組織了一個小型會議,當時參會的有湖南電廣傳媒、廣東巨星、北京紫禁城影業、北京環亞等公司,他們的業務范圍涉及電視劇領域的生產、制作、發行。會上,“AA新概念電視劇產業聯盟”宣告成立。AA,意指參加成員平等、自愿、互利,充分利用各自在策劃、創作、制作、發行、宣傳、資本運作等方面的優勢,共同規范市場行為,推動多元化項目合作,贏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
AA聯盟成立后,開過幾次會,在行業內反響不錯。數年后,關注AA聯盟,并希望加入其中的制作單位多起來,業內也開始呼喚建立成熟的行業協會。尤小剛他們覺得時機已到,向北京廣電局提出申請,于2006年成立了“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首屆會員47名。“海潤、小馬奔騰、光線都是首屆會員單位。這個協會是以法人身份和公司名義參加。”尤小剛介紹說。
協會成立后,會員單位能夠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行業資源,與播出機構即電視臺合作,在中國電視劇市場上占有有利位置。這時,內部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出來,特別是對會長、副會長選舉,會員單位意見不一。因此到了第二屆的時候,尤小剛提出重新選舉。由他匯報完第一屆工作后,所有的理事單位、會長、副會長都恢復為會員,從零開始,大家重新投票選舉。
此外,從2007年開始,協會每年春秋兩季都會組織兩場“電視節目推薦會”。這個推薦會除了達成制作單位與電視臺的購片交易,會議期間還專門組織討論行業現象的論壇,并切實對行業市場秩序起到過積極推動作用。比如,上星衛視聯合購劇、推動網絡視頻正版購劇,等等,都是緊扣電視劇市場最為關切的問題。
說到這里,尤小剛半點都不帶謙虛地說:“我們協會做的每件事都挺值得自豪!”

讓國劇盡早走出門’
2009年,尤小剛曾與俄羅斯某制作公司合拍了一部《獵人筆記之謎》,在俄羅斯、獨聯體17國、以色列等國家的主流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收視十分看好。然而,卻在中央電視臺遭遇了收視滑鐵。鮮為人知的是,這部劇是中國現今電視劇海外賣價最高的劇集,單集達到12.5萬美金。因為在俄羅斯反響不錯,之后對方意向與他合作敘事性紀錄片《匈奴秘史》,但這一項目遲遲不能開展。原因是國內沒有開放的紀錄片頻道,除CCTV-9之外,整個市場趨冷,沒有國內的播出平臺,則國外合作很難繼續。
雖然協會成立幾年來,鼓勵會員單位積極參與一些國際性電視交易展會,如戛納電視節、新加坡電視節等,但對推動國劇走出國門來說,成效甚微。在尤小剛看來,國劇在質量上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走出國門任重道遠,原因復雜。
因此,在3月30日舉辦的第12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上,除了延續往年的交易、論壇活動外,還有一大亮點,就是開辟國際知名會展商專區,涵蓋北美、西歐、東歐、東南亞、中東、南非等地的有效平臺?!坝蛇@些知名會展商來介紹各自展會的特點,有利于國內的制作單位了解海外市場,了解會展商們各自的渠道和平臺特點?!?/p>
“今年論壇的核心議題也是國劇走出去。其實,我們的劇集質量放之世界來看并不差,關鍵還是題材的狹窄。特別是大量的抗日劇、家庭劇滿足的都是‘兩低一高’收視群體的產品,這種東西別說走不出去,走出去也是有問題的?!庇刃傉f。
此外,這屆交易會把春秋兩屆合并為一屆,并組織了評選表彰活動,將評出觀眾喜歡的30部電視劇,以及編劇、導演和新銳演員。“從整個大北京來說,三月底的電視交易會,四月中旬的國際電影節,這兩場盛會,等于在把整個創意文化產業的一條線拉通了,更容易吸引國際目光,我們希望這個交易會成為一個讓國劇走向世界的知名平臺?!?/p>
據介紹,今年的交易會參展商近3000多家,帶來482部電視劇,共計16440集,幾乎是一整年的電視劇產量。協會為每家會員單位提供一本參展劇目資料冊,已發到每家電視臺手里,并為制播雙方安排了商務談判間,有望當場達成交易協議。
收視采樣不變談啥文化復興’
QA’

Circle:你剛剛說國劇出門難的原因,有一大批劇是拍給“兩低一高”人群,這說明什么?
尤:影視公司拍什么制約于電視臺,電視臺需要什么制約于收視率,而收視率樣本戶的構成多年來沒有任何變化,就是“低收入,低文化層次,高年齡”,而城市中心或文化程度高的觀眾進入樣本戶的很少。如果樣本戶不調整,加上我們的題材限制,能拍的東西會越來越局限。另外,人們的價值觀和審美能力也會受到局限。坦率說,要提升文化軟實力,或者說什么復興中華文化,靠目前樣本戶的導向恐怕是負面的!
Circle:你預測今年的交易現狀有什么改變?電視臺仍然看明星臉買片?
尤:電視臺現在買片子,第一看你是否用知名演員,第二看你是哪種題材,就算買回去播不好也不需要負責任。但如果買創新題材,買新人,播不好領導就要問了?!疄槭裁匆I這片子,你個人是不是得了好處?’所以,我們電視劇的創新、實驗、開拓精神都淹沒在這些墨守成規的教條里,加上支撐收視的數據是陳舊的。這幾個陳舊加在一起,拍幾萬集跟一千集是一樣的。如果我們還需要數據,那電視臺一定要抓好數據的根本,你找什么人投票是最重要的!
Circle:協會能起什么作用?
尤:協會首先是服務性的,還需要有一批人出于公益心來做事,說到監督或扭轉行業風氣,只能說未來會加強吧。文化產業的推進,不能沒有行業協會的跟進,要有符合行業規律和發展的活動,使行業里的機構在一個健康的產業環境中來發展。
Circle:做為資深電視人,你怎么看近兩年電視劇市場的變化?
尤:總體上來說,還算是良性的,否則不會有今天的規模。但也還是不盡人意,是一種粗放的狀態。從電視劇產業角度來講,電視臺具有壟斷性,上下游不暢通,不是一個完整的市場形態,就會有很多急就章的事情。這兩三年來,整個市場更顯燥熱。你想,17000集都是要人演的,那么好的編導演資源就會搶手,在錢的趨使下,什么戲都出來了!所以說,做這一行,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人干這個事,只能把行業越搞越壞!
娜塔莉·波特曼很聰明,斯嘉麗·約翰遜很美,凱拉·奈特利很酷,安妮·海瑟薇很甜。她們都是正當年的好萊塢明星,是80后明星中的佼佼者。她們都早早成名,在商業大片和文藝小制作中都能看到她們的身影。她們都獲得過奧斯卡或金球獎的提名。她們戲路和處事風格各異,有的出身演藝世家,有的畢業于世界名校,事業、家庭和感情生活都多姿多彩。雖然好萊塢沒有正兒八經地評選過四小花旦的名號,但是每每有重頭的戲份,她們都是先被眷顧的對象,再加上她們四個人年齡相仿,也經常被拿來比較。
在好萊塢打拼多年的她們早已經不是新面孔了,比起85后、90后更新一代的好萊塢寵兒,她們身上更多一份時間歷練下的風采和光華,其中年齡最大的娜塔莉已晉升媽媽,銀幕內外,她們的故事都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