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世亮,宋在科
(安徽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安徽 蚌埠 233041)
2011年,由于國內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及國際上歐債危機的爆發,上市公司經營形勢面臨巨大壓力.2403家A股上市公司2011年主營收入為22.47萬億元,凈利潤為19354億元,非經常性損益總額為1157.5億元.由數據分析可得,非經常性損益占主營收入的比例為0.52%,2010年該比例為0.49%,2009年該比例為0.68%;非經常性損益占凈利潤比率為5.98%,對上司公司盈利具有一定積極影響;凈利潤同2010年相比僅增長11.58%,為2009-2011這3年間的最低水平.
通過研究我國上市公司披露的有效財務信息可以發現,在某些上市公司的利潤構成中,非經常性損益往往占較大比重,上市公司出于各種目的考慮,利用其進行盈余管理的頻率較高.上市公司為美化經營業績或避免虧損退市,其管理層會掩飾其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不強或趨于惡化的狀況,其管理層會利用非經常性損益來粉飾財務報表,這與外部利益相關者要求的公司具有長期盈利能力的經濟實力相悖.企業財務報告的質量下降,最終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對公司實際盈利能力的客觀評價,降低報表使用者對公司經營業績的信任度,最終不利于公司長遠發展.
因此,本文希望通過揭示非經常性損益信息與公司盈利能力之間的相關性,使報表使用者加強對上市公司披露非經常性損益信息的關注力度,以進一步辨別上市公司利用非經常性損益進行盈余操縱的手段及上市公司真實的盈利能力,從而能夠降低他們由于缺少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指標及未來盈利能力的預測的原因而遭受的損失.
本文研究樣本以銳思數據庫中2009年至2011年這一時間窗口的上市公司年度報告數據為基礎,剔除三年間某年某項樣本數據缺失、金融行業、未連續披露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無較大變化且有異常事件發生的上市公司,得到了169家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然后選取與本文研究目的相關的財務信息,運用軟件SPSS17.0以及EXCEL軟件進行實證分析和數據檢驗.
基于本文的研究假設,選取以下變量作為研究對象:
1.被解釋變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ROE)
凈資產收益率(ROE)=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2.解釋變量—非經常性損益貢獻率
非經常性損益貢獻率=(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凈利潤
3.控制變量
(1)變現能力—主營業務收現率(MBCR)
主營業務收現率=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主營業務收入
(2)成長性—主營業務增長率(GROWTH)
主營業務增長率=(主營業務收入t-主營業務收入t-1)/主營業務收入t-1*100%
主營業務收入t表示上市公司第t年的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t-1表示上市公司第t-1年的主營業務收入.
(3)償債能力—流動比率(IR)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本文設計回歸模型為 Y=L1×V1+L2×V2+L3×V3+L4×V4+ε.
其中Y表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代理指標為凈資產收益率),Vi表示各變量(自變量和控制變量),i=l、2、3、4,分別表示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貢獻率、主營業務收現率、主營業務增長率、流動比率,Li表示各回歸系數,ε表示殘差值.
本文對三年財務數據進行加總回歸,具體分析過程和結果見表1、表2和表3.

表1 模型匯總

表2 Anovab

表3 系數a
a.因變量:Zscore(凈資產收益率)
調整R方反映回歸模型對總體線性相關關系的解釋程度,顯示的是模型的擬合優度.根據上述檢驗結果可知,本文模型調整后R方為0.089,遠小于上限1.00,說明模型擬合程度一般.
本文三年數據匯總后實證結果顯示,本文的F值為4.410,明顯高于臨界值F(4,169)=1.94,說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對解釋先前的假設起一定作用.
對上市非經常性損益貢獻率而言,本文的檢驗結果證明其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確實具有顯著的負相關性,解釋力較強,說明降低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占凈利潤的比重有益于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
對成長性而言,本檢驗中成長性通過了顯著性檢驗(p值=0.083<0.1),說明成長性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為正相關關系,公司經營狀況不妙甚至惡化時,公司管理層更易對財務報告進行操縱來扭轉不利的營業局面.
主營業務收現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當期收入的變現能力越強,進而說明盈利能力越強,但在模型中p值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可能擁有過分充裕的現金會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率造成機會成本增大,喪失潛在的投資收益,進而影響未來的盈利能力.
對償債能力而言,本檢驗中償債能力通過顯著性檢驗(p值=0.065<0.1),說明公司償債能力與盈利能力為正相關關系,驗證了本文研究的假設3.
在考核上市公司財務業績時,需要引入現金流量指標,尤其是相對不易被盈余操縱的業績衡量指標,如現金比率、現金對流動負債的比率等,從而發現收益增加而沒有現金流入的“空白流入”.所以,為提高收現能力,上市公司應提高資產質量,加強對存貨的科學管理和對應收賬款及時回收的監督,以此來使公司盈利能力得到提高,從側面遏制公司利用非經常性損益粉飾凈利潤的行為.
主營業務收入能夠體現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金額較高,說明其主營業務經營穩健,資金傾斜度正常,發展前景良好,并且能夠產生足夠的利潤來維持或者擴大經營,使公司步入良好經營發展軌道.成長性強的公司主營業務都比較強,資金向主營業務傾斜,專注于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高,表明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大,市場競爭力較強,凈利潤主要是主營業務獲得的.
上市公司保持適當的流動比率比率能使企業財務狀況穩定可靠.一般來說,流動比率越高,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的利益越有保證,如果比率過低,則表示企業財力緊張,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低下,債權人利益得不到保證.為提高償債能力,上市公司應利用多種渠道籌集資金,科學舉債,例如向資金市場拆借、發行公司債券、引進外資、使用商業信用等.
〔1〕何小松.非經常性損益與上市公司摘帽行為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10):28-31.
〔2〕白曉.非經常性損益策略與公司特別盈余管理—基于2009年扭虧公司年報驗證 [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4):147-148.
〔3〕孟焰,王偉.非經常性損益的市場反應問題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11):118-124.
〔4〕樊行健,鄭裙.非經常性損益的列報:理論、準則與分析[J].會計研究,2009(11):36-43.
〔5〕孟焰,王偉.我國非經常性損益信息披露管制效果研究[J].會計研究,2009(6):35-41.
〔6〕FASB.2008.Discussion Paper, Preliminary Views on Financial Statement Presentation: Joint Project of the IASB and FASB(Oetober16, 2008).
〔7〕Chen, K.C.W.,H.Yuan.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apital Resource Alloc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Accounting -based Regulation of Rights Issues [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 793:64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