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冰,盛楠,王忠生,周浩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系,安徽淮北235000)
基于工作過程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網絡教學互動模式的探索
李冰冰,盛楠,王忠生,周浩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系,安徽淮北235000)
以工作過程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主線,以教師主導網絡教學為教學模式的主體,調整課程的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對高職院校《機械CAD/CAM》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進行探索,重新構建基于網絡教學互動模式和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更好的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網絡教學互動;工作過程;CAD/CAM;精品資源共享課
近十年來,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迅猛,為國家經濟建設輸送了大量技能人才.然而由于很多高職院校都是由中職院校合并升格或者??茖哟卧盒V匦旅呗氃盒=M建的,成立之后很多方面還延續原來的做法.日積月累的一些問題最后造成雖然大部分高職院校就業率很高,但是就業質量不高.如何更好的提高高職生培養質量,增強其適應社會崗位就業能力已經成為高職教育面臨的十分重要的課題.曾幾何時高職生競爭力定位是:理論比中職強,動手比本科強.但現實中卻是高職生在求職過程中處于“理論比本科弱,動手比中職弱”的窘面.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從高職教育的目標入手,以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機械CAD/CAM》為例,探索如何合理構建基于網絡學習和工作過程的系統化課程體系.在網絡教學中,以工作過程為載體,把軟件的命令操作分散到各個任務中,工作任務開始前向學生講授必備的電腦知識;在工作任務實施過程中隨著工作任務的推進學習知識;工作任務完成后,在課堂教學時任課教師再進行深化有關知識的講授,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以網絡自主學習作為支撐,綜合相關工作領域的的加工方法、工藝訣竅、工作規程,熟悉企業的工作流程,體驗企業的文化氛圍,養成良好的職業能力.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機械CAD/CAM》(即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是淮北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數控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主干課程之一,是在科學合理分析學院辦學定位,明確現代機械制造技術是以數控技術為核心、而數控技術又是以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技術為核心的發展方向前提下,以院級精品課程《機械制造工程》、《機械CAD/CAM》和省級精品課程《數控加工編程與操作》為建設基礎,通過對現代機械制造技術職業工作崗位進行整體化的調研與分析,運用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方法,形成的一門基于網絡教學的學習領域課程.
本課程立足于幫助在校的數控、機制、模具等專業高職學生掌握CAD/CAM技術專業知識為宗旨,在CAD/CAM技術課程已有的各類教學資源基礎上,整合利用文字、錄音、視頻、課件、測試題、課后思考等各類資源建設起來的全面、系統、多元等優勢,立體化地呈現課程內容,構建“教師導學+網絡視頻+復雜結構產品生產全流程的演示+相關信息資源+網上討論”的學習模式,設計以在校學生為中心的開放性網絡學習環境,為學習者提供多元化的可自主選擇的學習空間,滿足不同基礎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達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個性化學習的目的.又能兼顧參加CAD/CAM軟件課程培訓的其他在校生及對CAD/CAM技術感興趣的企業技術人員等社會大眾對優秀高等教育資源免費共享的需求.
經過四年左右的努力,通過對該項目的建設最后達到確立科學的專業課程體系、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從事CAD/CAM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而將CAD/CAM課程打造成符合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標準的機械加工專業核心課程.具體來說,就是要在過去教學改革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課程的基本理論加以整理、升級,從而形成“以實際工作應用為導向、理論夠用為度”的教學體系.
通過對該項目的建設,從而培養出一支擁有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科研和教學水平高、力量強,結構合理,能夠保持教學的高質量和長期穩定性的師資隊伍;制訂出具有一套體系完善、內容先進,符合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教學基本要求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編寫出與精品資源共享課相適應的立體化精品教材,并具有完備的基于工作過程的立體化教材體系;開發出一套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教學方法和基于網絡教學需要的教學手段,激發出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的現代教育理念,具有不斷改革和創新精神,教學成果突出,使之一躍成為在省內同一學科領域居于領先和先進水平的名牌課程.
本課程的內容選取是根據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和行業企業實現“無紙”化、信息化生產發展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針對專業培養目標與培養計劃,選取了12個教師主導項目(以課堂教學為主、網上教學為輔,學習效果考核占50%)、16個學生自主項目(以網上自學為主,網上答疑為輔,學習效果考核占40%)和3個企業產品實際生產全工作流程案例(就業技能網上拓展,學習效果考核占10%),其中教師主導項目以課堂講授為主,其余均為通過網絡自主學習,徹底擺脫傳統課堂教學習慣,克服教與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積極采用先進的多媒體視頻技術事先錄制好每個項目的軟件使用過程,最后再通過網絡遠程教學.充分利用網絡課程,構筑網絡學習平臺,最終實現完全網上教學、網上練習與網上考核,課堂討論、現場答疑.
在內容選擇上,首先,是選擇來自于企業生產一線的常規機械加工零件;其次,在常規零件中再選擇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不同類型的零件;第三,對零件圖樣進行教學化處理.在教學中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同步;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實踐教學資源,讓每位學生均有充分的實踐訓練時間.全面推行“教中學、學中練、練中做、做中學”的高技能人才教學模式.每個項目均以生產實際入手,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和評估六步法進行實施.

工作過程工作任務教學組織與實施資訊熟悉圖紙、收集信息明確任務公布項目任務,學生自愿分組決策分析任務,擬定方案聽取學生決策意見,教師審核,確定方案計劃熟悉環境,制定工作計劃,做好準備審定工作計劃方案,關注預期成果實施三維設計與數控加工幫助學生與有關部門溝通檢查檢測,寫質檢、訓練報告提供規范化技術文檔范例,以便學生參考評價按考核標準評定成績評估項目完成質量,關注團隊合作
本課程立足于幫助學生掌握CAD/CAM技術專業知識為宗旨,在CAD/CAM技術課程已有的各類教學資源基礎上,整合利用文字、錄音、視頻、課件、測試題、課后思考等各類資源建設起來的全面、系統、多元等優勢,立體化地呈現課程內容,構建“教師導學+網絡視頻+復雜結構產品生產全流程的演示+相關信息資源+網上討論”的學習模式,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性網絡學習環境,為學習者提供多元化的可自主選擇的學習空間,滿足不同基礎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達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個性化學習的目的.
4.1 加強教師隊伍的雙師素質和學歷建設,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對高職學校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每個參與本項目建設的教師,都必須要在真實的生產工作過程中親身經歷一下專業課程所對應的企業崗位上的工作任務.教學團隊中的教師成員應分別制定出個人發展規劃,對于自己的學歷、職稱、教科研業績、精通某項技能等提出合理目標,逐步實現階段性的發展目標.讓老中青教師合理搭配,實現教科研能力最大化提升,為教師職稱晉升帶來便利.
4.2 加強同國內同行的交流與合作
進一步加強軟硬件建設,實習基地建設,以及教學方法的研究.加大宣傳交流力度,使教師、學生、社會上的自學者知道這些資源的存在;向教師提供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全程支持;制定政策措施,切實保障精品資源共享課真正被共享.開發出一套交互式無師自通型教學輔助軟件.
4.3 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
具體方法有:外聘企業一線技術骨干擔任學生自主項目網絡教學視頻主講,全過程參與課程改革與建設;與企業簽訂實踐教學合作協議,讓學生在實踐教學和課程實習階段能夠在實際生產環境中接受鍛煉,或接受企業一線技術骨干的指導.通過校企網絡教學合作更好地達到以真實的工作任務或產品為載體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練、做相結合,強化學生能力培養.校企合作開發出工學結合的立體化教材.
4.4 研究確定課程內容體系和課程考核評價標準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廣泛研討論證、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明確本課程在專業培養目標中的定位和課程目標.根據課程目標、以崗位分析和具體工作過程為基礎,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結合前后續課程,以必需夠用為度,統籌考慮整合教學內容、設計網絡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以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為載體檢驗教學水平,課程改革與技能大賽緊密結合,牢固樹立嚴謹教學、規范操作的教學思想,通過汲取技能大賽內容和標準對原有教學項目進行改造,提煉、轉化為教學項目.
4.5 實現現有課程資源全部網絡化,建立智能評分系統、師生交流平臺
開發出基于智能手機安卓系統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客戶端瀏覽軟件,滿足越來越多的使用智能手機瀏覽網站的需求.
本課程具有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同時關注國內、外CAD/CAM技術發展動態,結合人才培養的要求,加強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增強課程的先進性,及時將教改及科研成果引入教學,教學內容新穎.通過網絡視頻教學,為學生學習和拓展CAD/CAM技術的基礎知識、了解新進展提供幫助,為學生以后學習其他CAD/CAM新技術也奠定了基礎.同時視頻教學資源免費共享解決了安徽省乃至全國范圍內中小企業技術人員在技術培訓、繼續教育等方面遇到的窘境,也為進一步提升國內小微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提供技術幫助.
〔1〕瞿凡.高職院?;诠ぷ鬟^程導向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129-131.
〔2〕王永芬,邊傳周.基于工作過程開發的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8(12):56-58.
〔3〕尹耕欽.高職基于工作過程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時空,2009(12):39-40.
〔4〕周欽河,林慶文,龐長江.從高職教育的本質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J].中國校外教育,2009(08):141-142.
〔5〕李學鋒.工作過程系統化高職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3):10-15.
〔6〕蔣道霞.基于工作過程導向實踐培養“雙師型”教師[J].成人教育,2009(03):83-84.
G420
A
1673-260X(2013)06-0269-02
2012年安徽省級質量工程項目(2012gxk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