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玲
(銅仁學院 外國語言文學系,貴州 銅仁 554300)
2007年我國教育部正式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1].由此可見,聽說能力已成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比率由10%提高到20%,部分高校實行的機考四級聽力比率提高到了35%,這項考試的推廣使得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目前越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為樹立學生的正確策略意識比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研究熱點逐漸從研究“怎樣教”轉移到研究“怎樣學”,從研究“教師”轉移到研究“學生”中來[2].學者們已經意識到學習過程中最終起作用的是學習者本人,正如中國諺語所說:“授之以魚,莫如授之以漁”,在聽力教學中教會學生如何正確使用策略就顯得尤為關注.
聽力是語言學習的技能之一,在二語習得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通過傾聽,學生能夠獲得信息,解決問題,與他人分享情感等,為了得到更好的傾聽效果,可以根據不同的聽力目標去采取不同的學習策略.Oxford認為“學習策略在外語學習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3].學習者可以通過策略來解決外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學習策略是研究者們當前研究的重點,學習策略是為有效學習所采取的措施[4].英語聽力策略研究是以學習策略研究為理論依據的,雖然國內外學者有著不同的劃分,但普遍倡導O’Mally&Chamot[5]所提出的理論,把聽力策略分為三類: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s trategies),認知策略(cognitives trategies)和社會/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s trategies).
近年,我國學者們在聽力教學上也做了不少的探究,特別是聽力策略方面.從20世紀90年代初聽力策略研究進入發展階段,在90年代末進入快速發展期,在深度與廣度都有所發展[6].有的研究聽力策略使用情況,有的研究聽力策略培訓.而關于聽力策略培訓的文章逐步增多.蘇遠連(2003)[7]對初學者進行了兩個階段的聽力策略培訓.郭建平(2003)[8]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進行了聽力理解策略培訓.樓荷英(2004)[9]對理工科研究生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聽力策略培訓.結果表明聽力策略訓練有助于聽力成績的提高.通過培訓使得非善學者在聽力的過程中學會運用一些聽力策略,從而提高英語聽力成績,策略培訓目的主要是是學習者意識到語言學習失敗的原因就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改變學習者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使語言學習更加有意義.但學者們研究的對象大多數是非英語專業普通學生,很少有學者研究藝術類大學生聽力策略培訓.因此本研究為了彌補以上不足,把藝術類大學生作為聽力策略培訓對象,希望通過培訓改進藝術類大學生英語聽力教學,為指導聽力策略的運用提供一些有力的數據支持.本文主要研究的問題是:(1)聽力策略培訓是否有利于提高藝術類學生聽力成績?(2)聽力策略培訓能否促進學生的策略使用意識?
為了讓受試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廣泛性,保證調查數據的真實與可靠,筆者選取了銅仁學院藝術類學生二年級4個班190名本科生,專業分別為音樂、美術.其中音樂專業實驗組38人,對照組38,美術專業實驗組54人,對照組60人.這些班級都是筆者授課的班級,而且每個專業都有兩個平行班級,學生進校的英語考試數據證明兩組學生在英語聽力水平上沒有顯著差距.選擇二年級學生作為對象,是因為經過一年多的大學生活后,他們逐漸適應了新生活,形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也能更好的理解聽力策略,并且在聽力理解過程中比較熟練的使用聽力策略.
2.2.1 聽力測試
實驗前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都進行聽力測試,兩組測試題目難度,題型以及可能用的聽力策略使用機會都一致,滿分100分.
2.2.2 調查問卷
本次調查采用了問卷調查方法.為避免實驗效應,采用了無記名形式.問卷由筆者自行設計,題目來源于兩個方面:(1)有關文獻,如Oxford(1990)的SILL,即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語言學習策略調查表).(2)國內知名學者對聽力策略訓練的研究.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實驗前后分別對聽力策略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比較實驗后策略的使用變化.問卷一共3個方面,25個項目.調查內容三個方面為三種聽力策略,其中元認知策略7題,認知策略15題,社會/情感策略3題.均采用Likert(李克特)的五分量表的形式分級,根據不同問題,問卷選項從“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種回答,分別記分為5、4、3、2、1,分數越高說明該項聽力策略使用頻率越高;反之,則越低.具體對應關系為:1-1.4之間表示“幾乎從不使用該策略”;在1.5-2.4之間表示“很少使用該策略”;在2.5-3.4之間表示“有時使用該策略”;在3.5-4.4之間表示“經常使用該策略”;在4.5-5之間表示“總是使用該策略”.
對實驗班進行為期一年的系統聽力策略培訓,主要從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會/情感策略三方面培訓.培訓主要放在聽力課上進行,實驗時間為30周,每周兩個課時,對照班仍然按常規教學模式進行聽力教學.

表1 培訓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聽力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
3.1.1 元認知策略
如表1所示,實驗組在元認知策略培訓前后使用效果比較明顯,而對照組策略使用效果不明顯.這說明經過培訓后,學生的元認知意識提高了,學會更好的、有計劃的監控和評價自己的學習.作為藝術類學生來說自我監控是他們的難題,特殊上課方式使他們養成了一種散漫的學習態度,自我管理意識不強,也不會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幾項元認知策略分別是制定計劃、選擇注意、定向注意、自我監控和自我管理.元認知策略教學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采取的計劃、監控、評價等一系列的措施,學生通過計劃的實施達到理想的成績從而獲得成就感.在制定計劃策略上培訓前后實驗組均值差別達到1.63,是元認知策略中均值差別最大的.藝術類學生從心里來說很想學英語,但由于基礎太差,他們不知道怎么去制定一系列適合自己的計劃,對學習茫然一片,沒有目標,所以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培訓前此項策略均值都很低,分別為1.98和2.00.屬于很少使用該策略.但策略培訓后,實驗組均值達到3.61,屬于經常使用該策略,這表明學生對聽力策略的認識有很大提高,對學習有了方向,會制定一些簡單地計劃來規劃自己的學習.通過一點一滴的進步逐漸加強了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增強了自信心.但在自我調整策略上實驗組培訓前后均值差別最小僅為0.86,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自我調控能力,引導學生注重不斷回顧與反思聽力學習中的進步與不足,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1.2 認知策略
如表2所示,實驗組在認知策略培訓前后使用效果也很明顯.認知策略是與具體的學習任務有關,主要包括推測、聯想、分類、概括、歸納、記筆記等.培訓后實驗組策略使用頻率較高的幾項分別為:預測3.88、推斷4.01、聯想4.12、背景知識3.99、聽覺形象3.97.湊巧的是實驗組培訓前后策略使用頻率差別最大的也是這幾項.通過聽力策略培訓學生知道了什么情況下使用什么聽力策略,怎么使用,怎樣通過策略來提高聽力成績.教師通過對學生性格特點的分析了解到藝術類學生學習風格比較獨特,有著豐富的想象力,通過在聽前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可以讓學生展開充分聯想,挖掘與聽力材料有關的內容,深入理解聽力材料的同時聽力成績也得到了提高,所以聯想策略與背景知識策略在培訓前后均值差別最大為1.21,0.96,而劃分意群策略與語法策略均值差別較小,這可能與學生的基礎有關.藝術類學生進校成績偏低,基礎較差,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只能通過長期的聽力策略訓練,逐步加強聽力策略意識,教會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自如地運用聽力策略來提高聽力成績.而翻譯這一項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尚未定論,一般認為這是一項負面策略,使用頻率越低越好.

表2 培訓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聽力認知策略使用情況

表3 培訓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聽力社會/情感策略使用情況
3.1.3 社會/情感策略
如表3所示:實驗組在社會/情感策略培訓后每項策略平均值都有所提高,但波動不大,證明培訓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對比培訓前后在克服焦慮策略上,實驗組均值差別顯著為0.84.對照組均值上也有差別,但差別不顯著僅為0.31.說明通過培訓藝術類學生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但受專業影響學生情緒容易善變,在聽的過程中一點點情緒波動都會大大影響聽力效果,而且學生對英語根本沒有自信心,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不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會抓住學生心理,保持一種良好的、輕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降低聽力過程中的焦慮感.但由于學生自身問題,英語基礎知識掌握不夠,聽力課上不僅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而且頻率較高,所以在培訓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差別不明顯.
如表4所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培訓前聽力測試成績沒有顯著差異,平均值都比較低.經過一年聽力策略培訓指導,實驗組培訓前后與對照組差別還是比較明顯,實驗組從培訓前的61.6分提高到71.1分,前后相差9.5分,而對照組從培訓前的62.9分提高到65.8分,前后只相差2.9分.這說明實驗組聽力成績提高很大,差異顯著.雖然對照組聽力成績也有進步但未達到顯著水平.因此實驗結果說明聽力學習策略培訓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成績.通過培訓學生對聽力策略認識有一定了解,也會在聽的過程中通過調整聽力策略的運用來促進聽力水平的提高,聽力策略的培訓的確對學生策略使用意識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表4 培訓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聽力成績比較
國內外學者通過實驗表明聽力策略的可教性,效果是肯定的.該研究得出的結論與國內外學者一致.得出以下結論:
(1)藝術類大學生需要進行聽力策略培訓;
(1)聽力策略培訓對提高藝術類大學生英語聽力水平有積極影響;
(3)聽力策略的培訓有助于增強藝術類大學生策略使用意識.
本研究結果表明了聽力策略訓練的價值,說明策略的培訓對藝術類大學生是可行且有效的.我們在聽力教學中應注意策略的使用與聽力成績之間并不是孤立的,是彼此影響的.教師在今后的聽力教學中多了解藝術類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基礎情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風格及智力因素,結合教學有系統的,有目的的把聽力策略運用到教學中來,并在完成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練習加以鞏固,不斷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但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使用的樣本數量比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統計結果的準確性.希望在以后學者們通過大樣本的數據進行進一步研究證實.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1-2.
〔2〕文秋芳.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變化的趨勢及其特點[J]. 外語與外語教學,1996(4):43-46.
〔3〕Oxford R 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New York:Newburry House,1990.
〔4〕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10.
〔5〕O’Malley J&Chamot A.Learning Strati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16-54.
〔6〕董記華,李麗霞.我國英語聽力策略研究15年:回顧與展望[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123-126.
〔7〕蘇遠連.論聽力學習策略的可教性——一項基于中國外語初學者的實驗研究 [J].現代外語,2003(1):48-58.
〔8〕郭建平,等.大學英語學生的聽力策略[A].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210-223.
〔9〕樓荷英.聽力策略教學與正常課堂教學的整合研究[J].外語研究,2004(6):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