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成義,鐘 煉,李曉東
(1.山東體育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2;2.山東省體育科研中心,山東 濟南 250102)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作為我國體育科技期刊領域的重要期刊之一,所刊載的論文基本反映了當前我國體育科學研究的較高水平。本研究利用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評價報告(2005-2010)公布的期刊評價相關數據,通過《山東體育學院學報》與同學科學報之間評價指標的對比分析,探索提高期刊質量的有效途徑,為該刊及其他體育學術期刊的發展提供參考。
參與本研究的體育學院學報共8 種。根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 年版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 年版公布,其中共同記錄的體育核心期刊學院學報為:《山東體育學院學報》、《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武漢體育學院學報》、《上海體育學院學報》、《成都體育學院學報》、《西安體育學院學報》、《天津體育學院學報》、《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影響因子是科學計量學中用于評價期刊質量的宏觀指標,即期刊前兩年發表的所有論文在該學科的平均被引量[1]。具體算法是:

影響因子是目前最具說服力,且爭議最少的期刊評價指標。一般來說,期刊的影響因子越高,表明該期刊在本學科研究中的影響力越大,其刊載論文的整體質量也越高。影響因子高低對于核心期刊的評選和名次排序具有最直接的影響。

表1 2005-2010 年8 種體育院校學報影響因子
由表1 我們可以看出,《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2010 年影響因子變化不大,2009 年出現0.4269 最低點是因為整體趨勢下降所導致,所以《山東體育學院學報》發展相對穩定。但從整體來看,《山東體育學院學報》6 年間影響因子均低于整體平均值,說明《山東體育學院學報》雖進入核心期刊,但期刊影響力與其他學報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繼續努力。
載文量指該期刊所統計的當年發表的全部論文數。載文量的大小,反映了期刊信息量的大小,是衡量一種期刊吸收、傳遞情報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2]。2005-2010年8 種體育院校學報載文量見表2。

表2 2005-2010 年8 種體育院校學報載文量
由表2 我們可以看出,體育學院學報的載文量整體趨勢在逐年減少,只有《山東體育學院學報》和《成都體育學院學報》載文量有所增加。《山東體育學院學報》在2008 和2009 年載文量增加明顯,2010 年有所回落,其載文量排在體育學院學報前列,說明《山東體育學院學報》信息量比較大,吸收、傳遞情報能力比較強。但是期刊影響力和載文量并沒有成正比,如天津、上海載文量比較小的學報,影響因子都比較高,而《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這種在體育領域被公認為學術水平比較高的期刊,由于載文數量大,影響因子并沒有排在前列。由此推斷,減少載文數量,可能有助于期刊影響因子的提高,所以《山東體育學院學報》應該適當濃縮載文數量,提高刊載文章的質量,從而提高刊物影響力。
被引總次數是指自創刊以來所登載的全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該指標可以客觀地說明期刊總體被使用和受重視的程度,以及在學術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3]。2005-2010 年8 種體育院校學報被引總次數見表3。

表3 2005-2010 年8 種體育院校學報被引總次數
由表3 我們可以看出,8 種體育學院學報被引總 次數相差很大,《山東體育學院學報》每年的總被引次數僅是《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的1/4 左右,頻次最少,但這并不能說明《山東體育學院學報》被使用和重視的程度與《北京體育大學學報》就有如此大的差距,因為總被引頻次除了受期刊載文質量的影響外,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創刊時間的影響,創刊早的期刊自然在被引總次數上占有優勢;載文量的影響,期刊載文量大,刊載文章被引用的次數相對就高;頁碼數量的影響,文章內容多,頁碼數量多,被引用的概率相對就高;期刊載文結構的影響,體育學院學報各有特色,不同的側重點會影響被引用的頻次。2005-2010 年《山東體育學院學報》被引總次數與其他學報相比,差距在逐年減少,被使用和重視的程度在逐年提高,但與北京、武漢等體育學院學報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需要提高刊物整體質量,找到自己的辦刊特色,調整期刊載文結構,提高總的被引頻次,以便提高刊物影響力。
被引半衰期是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發表的時間跨度,值越小,文獻的老化速度就越快,使用壽命也就越短。2005-2010 年8 種體育院校學報被引半衰期見表4。

表4 2005-2010 年8 種體育院校學報被引半衰期
由表4 可以看出,《山東體育學院學報》的被引半衰期均低于平均值,數值在5 年左右,文獻的老化速度比較快,到2010 年被引半衰期縮短到4.7993 年,低于平均值0.8538 年。從數據可以看出,《山東體育學院學報》刊載論文在2005 年到2010 年期間,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時間跨度在相對減少,而體育院校學報被引半衰期的整體趨勢在逐漸提高,被引用論文中較新一半發表的時間跨度到2010 年已經達到5.65 年,超過5年半,全部被引用論文的時間跨度達到11 年左右。《山東體育學院學報》在2010 年全部被引用論文的時間跨度只有9 年左右,說明其文獻的老化速度相對較快,使用壽命也相對較短,刊載的文章持續影響力不夠,長期以往會影響該期刊的發展。
引文率是指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2005-2010 年8種體育院校學報引文率見表5。

表5 2005-2010 年8 種體育院校學報引文率
由表5 我們可以看出,《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2010年引文率和8 種學報平均值幾乎相等,說明《山東體育學院學報》所刊載的論文在信息吸收以及科學交流程度上與其他學報差距不大,所以提高期刊影響力需從其他方面著手。

表6 2005-2010 年8 種體育院校學報引用半衰期
由表6 我們可以看出,《山東體育學院學報》引用半衰期從2006 年開始逐年增加,從低于平均值到高于平均值,說明《山東體育學院學報》刊載論文所引用的文獻時間越來越長,到2010 年引用半衰期高于平均值0.4627 年,引文時間跨度比較長,刊載論文對較短時間發表的較新文獻關注度不夠,載文整體的新穎程度不突出,這樣勢必影響載文的被引用情況,所以《山東體育學院學報》應該多刊載文獻距今時間跨度不大、研究成果較新、觀點新穎突出的文章,以便提高科研工作者對期刊的關注度,提高載文被引次數,提高期刊影響力。
立即指數是表征期刊即時反應速率的指標,即該期刊在評價當年發表的論文,每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立即指數越高說明該期刊刊載論文在當年引用的次數越高,反之亦然。2005-2010 年8 種體育院校學報立即指數見表7。

表7 2005-2010 年8 種體育院校學報立即指數
由表7 我們可以看出,《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2010年立即指數明顯低于平均值,說明其刊載論文被當年引用的次數非常低,論文不能被及時利用,反映出體育學術領域對《山東體育學院學報》當年刊載論文的關注度不夠高,久而久之,勢必會降低期刊的影響力,所以提高期刊當年被引用的次數是提高期刊影響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通過對《山東體育學院學報》與其他知名體育學院學報2005—2010 年各項指標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山東體育學院學報》的各項指標與其他體院學報相比不容樂觀,整體水平還不夠高,尚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通過減少載文量,提高刊物載文質量;調整載文結構,提高載文新穎程度;提高載文在當年的被利用率,進而提高《山東體育學院學報》在體育領域的學術影響力。
[1]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 年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盧成義,宋麗,鐘煉,李皿,陳 勇.我國體育類核心期刊載文被引、索、轉及載文量的分類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22(4):126-128.
[3]汪繼南.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學術影響力測度[J].情報資料工作,2008(4):89-93.
[4]許建敏,馬志君,王明堂.對《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 年載文和引文統計情況的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1):52-54.
[5]莊亮.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評價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2):143-145.
[6]許鑫.基于CSSCI(2004-2006)的體育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2(10):20-27.
[7]喬玉成.我國主流體育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報告——基于2005-2007 年CNKI 數據的統計學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0,25(5):1-8.
[8]袁庚申,趙智崗,劉紅霞.體育學術期刊中文參考文獻著錄現狀調查與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4):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