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堅
12月19日,連接著近期數起“天價”拍賣的效應,媒體又有一條事涉10億“天數”的爆料震動藝術界:海南泰達拍賣有限公司和海口泰特典當有限責任公司的法人代表、海南省工商聯副主席和海南省收藏家協會會長沈桂林“失蹤”,其涉嫌集資10億巨款,警方已立案偵辦。沈桂林近幾年才為藝術界所熟知,除了因拍賣、收藏等業務關聯,主要還因為其“三年內打造中國畫廊界的高古軒”的高調宣傳并迅速在北京、上海、海口甚至巴黎都有分支的連鎖藝術機構——美麗道,據其自稱,美麗道是“連鎖畫廊+藝術俱樂部+藝術基金”三位一體綜合運營的國際藝術機構,聲稱“相信能夠打造成只要是美麗道代理的畫家、合作的畫家都是最牛的”。可是,言猶在耳,距美麗道最新于上海北外灘的分店開業不過幾個月,結局可能有“美麗倒”的危險了。
不知道沈桂林的畫廊取名“美麗道”源于何因,但細察他所物色和代理的名家,多是界內以畫“美麗”為主向的畫家——古典唯美寫實名家,干脆很多代理作品就是畫“美女”,其畫廊就是“以販賣美麗為道道”。從報道判斷沈桂林目前事發的狀況,從手法看,可能跟諸多藝術市場發生的資本操作丑聞和傳聞同出一轍:以藝術的“美名”作勢造局,以高息回報(據稱利息達到24%-30%)許諾的方式向慕名而來的、不明藝術就里的、被藝術市場信息迷惑的投資客“借貸”,“拆東墻補西墻”,循環生息,擊鼓傳花。但高息循環也要以利潤為基礎,藝術品價格不可能無限飆升,好的藝術家和藝術品也不可能大量涌現、無限復制,而像海南這樣連一家像樣美術館都沒有的地方暫時還是個“藝術荒島”,基本不可能養得起代理千萬級別的畫廊,這種游戲很難為繼。所以若僅以投資為目的,一般都必有“敗家”,遺憾的是,有時候敗局偏偏也砸在起家頭上。比起那些好歹還有藝術品在手上被套的投資客,現在才急著圍堵在沈桂林公司門口討債的投資客則更慘。
有評論認為,“董事長失蹤對于(美麗道)這家在三年內迅速成長起來并在業界口碑不錯的畫廊來說,真的令人惋惜”,但其代理的藝術家在市場上的“拍賣高價”, 如果也像本次事發所揭示的可能那樣讓人心生疑慮,又該怎么看待?很多身涉其中的投資者說“因為他的身份、頭銜才借錢給他”,同理,藝術市場上很多買家、投資客也是只沖著藝術家的“名氣”、“官銜”、“名銜”才抬出天價的,這些現象僅僅“令人惋惜”嗎?
在經濟學研究范疇的所有商品中,若以定價因素之復雜計,大概藝術品算是最讓經濟學家和投資客頭痛的品種之一;當然,正因此,它也成為最適合“倒賣”的對象之一,投機倒把,可以首選“美麗倒”。更奇特的是,藝術市場上的有些行規——比如拍賣行規——也有利于助長“美麗倒”。藝術品何以低買貴賣乃至天價賣,有很多不透明因素,買賣主體也常常受此影響,局外客更是看不明道不清。于是,對于藝術市場天價做局、找托抬價、以偽當真等狀況,大家似乎已無計可施,以此為依托的“事故發生”,就是邏輯鏈條上的必然,對于那些依次倒下的投資客,唯一可以譴責或者可憐的,好像就剩下“貪心”了。
心生貪,但心也生善。紅遍中國的哈佛名教授桑德爾近日再訪,他在推廣自己“共同善”理念時說:為了生成好的心靈積習,人不可利用資源完全只為自己謀取私利,并因此降低公眾信心,所以,為此需要設計出一套在道德上靠得住的社會機制——包括市場和科技機制——是如此重要,這能幫助共同體成員提升自己的觀點和德行,從而建立起正義的法律和良善社會。桑德爾舉例:“拿不平等來說,社會中貧富差距不斷加大,過大的差距會損害共同善。不平等會損害共同善的原因之一,就是過大的貧富差距會讓社會缺乏凝聚力,使人們越來越難感覺到他們在一個共同體中。”
藝術和藝術市場當然也應該創造和尊重“一套在道德上靠得住的機制”。藝術品作為精神產品,應該以“善”的本性有別于一般商品,滿足人們的精神消費需求,這本應該是藝術品消費首要的。而在市場交易中,也應該有善的原則不讓唯利是圖無限放大。藝術品及其消費應該成為串聯共同體良善、正義、信心的有效紐帶,創造更廣泛的“共同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