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
金融之船從高息貸款之縫大量漏水,此時貪圖高收益進入高利貸市場,無異于火中取栗,被燒焦是遲早的事。
12月13日,湖南婁底市同星集團董事長肖仲望自殺,公司涉及數百人民間借貸,此前的11月12日,湖南恒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檢忠因公司資不抵債自殺。據審計署駐長沙特派員辦事處歐濤于今年5月發表的文章顯示,婁底市民間借貸規模已逾百億元。
12月21日,媒體報道,山西首富、民營煤炭聯盛集團老板邢利斌負債300億元,出現信托兌付風險。去年3月,邢利斌花7000萬豪華嫁女,人們有理由質疑,這到底是維持假象套進更多的債權人,還是洗錢?
早在11月29日,山西省柳林縣人民法院就已受理該公司的業務重整申請。聯盛的慘狀并非始于今日,柳林縣煤炭工業局局長杜彥斌公開對媒體表示,柳林眾多煤企中,聯盛集團的日子最不好過,直言“它從2011年7月開始欠發工資,目前工資只發到2012年7月”。
煤炭行業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鋼貿行業。鋼貿行業大量壞賬曝光,虛假抵押、承兌匯票丑聞大爆發后,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今年8月,《華爾街日報》引用分析及銀行業人士表示,中資銀行提供予中國鋼鐵貿易企業的貸款中,可能有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即接近100億美元,將在今年變成壞賬。
煤炭行業價格下行,生存困難,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年末,到期兌付的煤炭信托達到70只左右。如今煤炭行業正處在一個不斷下行的周期中,融資項目推進十分困難,現金流可能出現較大的風險。有公開資料可尋的,僅在山西境內投資與煤炭產業相關,且目前尚未到期兌付的信托產品存量規模達到100億之多。高風險高收益融資,千頭萬緒的關聯擔保抵押,使煤炭融資如一團亂麻。
以此次爆發債務風險的聯盛來說,根據柳林縣人民法院公布的數據顯示,與聯盛集團有擔保關系的民營企業有10多家,所欠信貸資金規模超過200億元。天量的銀行融資來自國開行、晉商銀行、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以及當地各家信用社。牽涉到的信托公司有吉林信托、長安信托,還涉及到融資擔保人。
實體企業已經部分異化,一家企業成為一家虛擬金融的融資來源地,如同一家鋼貿企業成立另一家空殼企業一樣,成為錢生錢的游戲,而資金鏈上下游大家心照不宣,只要央行大量發放貨幣就無休止擊鼓傳花。企業家與企業家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關系異常復雜,溫州等地原以為安全的擔保融資、抵押融資,在高利貸市場崩潰后,露出千瘡百孔的真面目,讓人驚出一頭冷汗。
除了個別行業外,以目前實體經濟2%、3%的利潤率,與動輒兩分月息的民間高利貸市場、以及收益率高達8%以上的理財市場完全不匹配,得出的結論是明確的,目前繼續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或者在玩火,或者在找下家繼續玩龐氏騙局游戲。較為穩健的金融公司會及時退出,如從2011年開始,一些金融公司收回涉煤融資本息后,收緊了涉煤資金,轉而尋找其他可以炒作概念的行業。
金融風險如此之高,因此,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各家銀行的再融資計劃源源不斷,各界不斷猜測存款保險制度會在短時間內出爐。
無風險高收益的時代已經結束,未來高收益金融產品風險將節節上升。別忘記,連銀行都在無錫尚德上載了大跟頭,根據無錫尚德的償債方案,銀行大約能獲得32%左右的現金回收,其他債權打了水漂,這與希臘的償債計劃有得一比。銀行尚且如此,個人投資者風險更大。
在經濟轉型期,市場波動加大,此時穩健第一,資產必須進行多元化配置,以防一個籃子打碎了所有的雞蛋。投資者們,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