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天琪 章家清 胡德松
(江南大學商學院 江蘇·無錫)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人們的飲食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餐飲業作為第三產業,也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代。城鄉居民對餐飲的整體要求向高品質享受和高標準消費提升,對就餐的環境、服務、餐色品質、品牌口碑等的要求越來越高。2011年,商務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稅務總局、工商總局等14 個部委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中華老字號保護與促進工作的通知》,決定通過全社會的努力,建立保護和促進老字號發展的支持體系,挖掘整理傳統產品和技藝,增強老字號企業自主創新和市場競爭能力,培育一批發展潛力大、競爭能力強、社會影響廣、文化特色濃的知名老字號。2012 年以來,由于北京市商務局設立老字號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北京老字號企業振興,一些老字號恢復項目獲得資金支持以及貼息貸款等資助。老字號逐漸聚集了更多消費者的目光,部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向傳統餐飲轉移。兩會期間,政府強調產業結構調整,把經濟轉型擴大內需作為發展首要目標。同時,老字號的市場地位的提高使得消費者在面對餐飲時選擇增多,老字號餐飲與國外品牌餐飲成為消費者熱衷的消費對象。
在國內餐飲店品牌發展的同時,外資企業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等國外餐飲品牌搶占國內市場,使得餐飲業競爭日趨激烈。但是,品牌是以消費者的高認知度為基礎建立的,面對外資品牌在華滲透,中華老字號在餐飲業市場的認知度面臨巨大沖擊,尤以中青年為主的消費群體偏好外來品牌。與外資品牌相比,中華老字號的市場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就遜色很多。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如何保護具有本國民族特色的老字號品牌餐飲,并提高中華老字號的市場地位便顯得尤為重要。
中華老字號在消費者中的認知度的提高,對消費者行為也產生影響。從消費心理而言,老字號地位的提高使得消費者將消費目光向其轉移,加大了老字號餐飲在消費者心中的比重。從消費方式而言,老字號消費市場的擴張使得消費者面臨更多的消費選擇。從感知服務質量而言,消費者更真切地體會到民族餐飲的服務方式和特色。本文主要以調研分析中華老字號對餐飲業消費行為的影響為視角,設計有關調查問卷,分別對餐飲業消費在消費心理、消費方式、感知服務質量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為中華老字號在餐飲業的升級和轉型提出有益建議。

表2 問卷調查結果
本文以問卷調研在無錫的老字號餐飲店面王興記、聚豐園、三鳳橋,洋快餐麥當勞、肯德基,以及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對消費者進行抽樣調查。發出問卷500份,收回樣本492 份,有效率為98.4%,調研時間為2013 年3 月20 日至2013 年3月25 日。(表1)
如表1 所示,年齡在20~39 歲的消費者占了絕大多數,其中20~29 歲的消費者占27.0%,30~39 歲的消費者占26.2%,可以看出,在餐飲業市場,中青年是主要消費群體。另外,被調查人群中教育程度專本科人數最多,有142 人。總的說來,被調查人群受教育程度較高,對餐飲消費的品牌意識也較高。
(一)對消費心理的影響。消費心理反映了消費者在尋找、選擇、購買、使用、評估和處置與自身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時所產生的心理活動。公眾的主要消費心理類型大致有:從俗心理、同步心理、求美心理、品牌心理、求異心理、好奇心理、偏好心理、便利心理、選價心理。
本文從偏好心理、好奇心理和品牌心理三方面來考察中華老字號對消費心理的影響。消費心理是消費者做出消費行為的內部先決條件,也是消費偏好,動機的潛意識反映,這種心理決策判斷體現了消費者選擇老字號餐飲時的影響因素。(表2)

表3 問卷調查結果

表4 問卷調查結果
如表2 所示,在偏好心理方面,消費者最看重老字號餐飲的菜肴特色,占了27.2%,其次是營養價值,占25.6%,也有較大一部分人認為品牌歷史最重要,占有24.2%,還有23.0%會把價格放首位。而在好奇心理方面,有30.3%的人認為肯定會促進自身對其品牌消費,另有較大一部分比重人認為可能會促進消費,占了27.0%,有21.0%的人持否定態度,認為對消費無影響。在品牌心理方面,有27.8%的人在消費的同時肯定會考慮老字號的社會認知度,有27.0%的人可能會,偶爾會考慮的人群占了23.8%,另有21.3%的人對社會認知度不在意。
由此可見,老字號餐飲的品牌認知度在消費者心理占了很大權重,另外特色創新的產品會對消費者心理產生積極影響。
(二)對消費方式的影響。消費者如何與其所欲購買的產品或服務相結合,這種方式的形成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消費者選擇如何消費,不僅受自身心理、偏好和消費水平這一主觀因素的影響(包括對產品的偏好,滿意度),即其自然屬性,還受到消費對象本身和社會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如社會政治體制、法律制度),也就是消費方式的社會屬性。本文便從消費方式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來討論。(表3)
如表3 所示,在老字號餐飲前店后坊的模式下,店堂消費還是消費者的首選方式,占28.7%,而網絡訂餐這一現代化消費方式也占了較大比例,為26.2%,其次是超市購買和打包外帶。而國家對老字號建立了保護體系之后,有25.0%的人認為會影響其對老字號餐飲的消費,27.6%的人認為可能會影響,25.8%的人認為偶爾會,另外有21.5%的人選擇不會影響。
由此可見,消費者在選擇消費方式上符合現代商圈趨勢,網絡營銷逐漸占較大比重,對國家推出政策的接近八成的人會持參考態度。
(三)對感知服務的影響。感知服務質量是顧客在消費過程中對所提供服務實際感知的水平,直接反映了消費者對消費對象的滿意度,也是影響購后行為的最直接因素。消費者通常從可靠性、回應性、保證性、關懷性、有形性等方面對服務質量進行主觀評價。中華老字號為消費者提供了不同于外來品牌的本土消費感受。(表4)
如表4 所示,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重視度提高,在洋快餐出現安全隱患時,接近八成的人認為會提高對老字號餐飲的信任度,25.0%的人認為偶爾會,另有21.5%的人認為不會,對消費過程服務態度的評估,肯定會提出不滿的占了28.3%,27.0%的人可能會提出建議,其次23.4%的人偶爾會,21.3%的人不會。同時,服務人員對產品的介紹和產品的淵源會較大程度促進29.1%的消費者消費,可能會促進27.8%的人消費,20.5%的人不會。而面對中外餐飲服務的差距,接近70%的人認為老字號餐飲的服務意識較外資品牌薄弱,30.9%的人持否定看法。
菜肴品質是餐飲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也是其區別于不同品牌的主要判斷標準。餐飲業的中華老字號,其優勢在于其產品的歷史底蘊和“色,香,味俱全”的產品特色。以誠信經營為其不變的理念,然而其劣勢在菜品,口味上因循守舊,因此如何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迎合消費多樣性、復雜性的特點,成為老字號餐飲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服務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對其品牌的感知,近八成的人會對消費過程的服務感受提出看法。
(一)結論
1、中華老字號的產品及其歷史背景在消費者心理占據主導地位,消費者更多關注產品安全和品牌。在消費方式上,消費者希望更多與現代營銷手段掛鉤的網絡消費途徑。
2、隨著社會對老字號關注度的提高,消費者對老字號餐飲的信任度也有提高,且消費偏好在老字號餐飲業有所分散。同時,老字號餐飲的員工素質還有待提高,服務意識薄弱,企業的制度還有待完善。
3、中華老字號在現今餐飲業市場有其憂患也有其發展空間,消費者對老字號餐飲的興趣也日漸濃厚,但在中青年消費群體仍顯薄弱。然而,國家出臺政策保護中華老字號,可見其國內地位日益提高。但其品牌構建若想走向國際化還需時日,構建企業創新機制,敏感把握市場動向,是中華老字號發展中需重點建設的問題。
(二)政策建議
1、從政府的角度。政府應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從法規層面制定《中華老字號保護法》和《中華老字號產權保護》,為老字號的國際化提供法律保護和基礎;另一方面,提供對老字號的補貼政策,解決老字號餐飲的融資問題,加強扶持中華老字號,促進中華老字號的發展。
2、從行業的角度。餐飲業內應形成健康向上的競爭氛圍,一方面提高對中華老字號餐飲的關注度,加強對中華老字號的宣傳力度,使民族餐飲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同時,積極響應中華老字號餐飲的營銷戰略,為老字號品牌創造一個有利的發展環境。另一方面在促進餐飲業發展的同時,關注環境的保護,做到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時進行。
3、從企業的角度。要完善產品服務,品牌升級,營銷創新。中華老字號是歷史底蘊的積淀,也是傳統文化沿襲的一種表現形式,面對外資品牌的沖擊和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中華老字號應融入現代商圈發展潮流,根據消費市場需求和偏好的變動而做出靈活改善,定期做出產品更新。產品推出方面,應改變自產自銷的經營模式,與大眾傳媒、網絡建立聯系,提供網絡訂餐、團購、二維碼識別等現代消費方式,把消費力度擴大到網絡化、現代化,滿足更多消費群體。同時,企業內部構建創新機制,建立員工激勵措施,制定《員工業績獎懲制》,提高人才納入的標準,加強員工的服務意識,改變員工臃腫缺乏活力的局面。
4、從消費者的角度。加深對老字號餐飲的了解,增強自身弘揚民族文化意識,關注中華老字號的發展動向,提高對民族餐飲的感官評價能力。在外資餐飲和老字號餐飲之間做出理性選擇。同時,加強消費者主權意識,關注食品安全監管,維護自身權益。
[1]李文麗.企業專利能力及其對競爭優勢作用機理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
[2]王朝霞.中華老字號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制與社會:旬刊,2011.24.
[3]郭欣.中華老字號的品牌復興策略探析.企業經濟,2009.9.
[4]盧寧寧.論中華老字號的立法保護體系[D].中國政法大學,2011.
[5]李誠.老字號二維分析模式探討[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6]宋成.淺析知名商號的立法保護[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9.2.
[7]宋曉亭.談老字號中的知識產權問題[J].電子知識產權,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