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武 黃建兵

加強財政監督工作,重點在基礎,關鍵在基層。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基層財政監督建設,財政部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指導意見》、《切實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財政監督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的若干建議》 等文件,為推進基層財政監督建設提供了有效指導。然而,由于基層財政監督起步晚、基礎薄弱,在實現基層財政監督科學發展上還存在一些難點和問題,本文結合基層財政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以期為推進基層財政監督工作科學發展提供有效建議。
部分基層財政部門對財政監督概念及內涵不太明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基層行政機構只是從表層上理解財政監督,對財政監督缺乏深入的了解,導致基層財政監督工作開展困難重重;二是作為基層財政監督人員,其對本職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如:有些人認為嚴格執行財政監督不僅會影響到官員政績,更有可能因此得罪一些位高權重的機要部門,于是不敢按制度執行;有些人則由于監督程度太過繁瑣而不想進一步深入工作。這些認識上的不足,從方方面面影響了財政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和行政效能的有效施行。
當前,我國的財政監督機構設置還不是很健全,許多地方的財政監督機構還存在著有名無實、有機構無人員、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等現象,甚至有些基層財政部門到目前為止還未設立財政監督機構。由于缺乏足夠的獨立性和專業性,基層財政監督工作不能夠順利開展。
基層財政監督專業工作人員配備不齊還嚴重制約了財政監督工作的開展。一方面,基層財政監督人員限編致使基層財政監督人員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已成立基層財政監督機構中,也存在著一些非專業人員,由于其業務知識不精、管理不熟、水平不高,導致基層財政監督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目前,我國財政監督管理制度還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財政監督的各個環節之間相互交接還不是很理想。有些管理制度甚至缺乏可操作性,在權利劃分和責任認定方面有所欠缺,導致實際執行中存在困難。尤其是延伸到基層財政監督部門,常常會出現制度沖突、責任交錯,甚至出現財政監督不到的真空地帶,導致基層財政監督工作進行十分不順利。
此外,許多基層財政監督部門存在重視管理而輕視監督,這就導致基層財政監督的行政處罰往往只是走形式,而沒有形成打擊處罰的力度和效果,大大減弱了財政監督的威懾力。
從當前基層財政監督工作來看,財政監督的重心主要是針對專項資金的監控,而沒有從整個地區和城市發展綜合考慮,整體謀劃,極大地限制了基層財政監督效力的發揮。從長遠和大局來看,財政監督的關注點要從原來的小范圍專項資金監督中跳出來,不能僅僅局限于對某幾個重點部門專門監督或是對某個部門重點項目的監督,而應向大的財政管理方面發展。此外,由于目前基層財政監督主要以事后監督為主,對于事前、事中的監督還未給予應有的關注,導致財政監督效果大打折扣,僅僅是一種表面監督。
財政監督與審計監督、人大監督不同,一方面財政監督屬于行政監督,但在現實中,基層財政監督常常會受到行政權力的干涉,使得財政監督難以獨立行使其工作職能,大大削弱了財政監督的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對基層財政監督規定較少,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規支持,使得基層財政監督工作的開展處處受限。
目前我國的財政監督工作大多都是依據財政監督工作積累的經驗來行事,關于財政監督專業的學術研究和系統的理論研究較少,尚未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這種實踐先行、理論隨后的工作方法造成了財政監督工作的被動局面,只能就事論事、看人辦事,缺乏宏觀的配套理論指導。
受主觀意識的影響,不少基層財政監督部門在進行財政監督工作時,無法客觀公正地執行任務,失去了監督的目標和方向,這就導致財政監督在執行時出現較大的隨意性,失去了財政監督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影響了財政監督效能和財政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
基層財政監督人員要樹立 “大監督”的理念,即不僅要注重對已發現資金使用違法行為的監督,更要加強資金使用整體過程中的監督;不僅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基層財政監督部門的自身優勢,同時還可以將各項專業財政監督部門聯合起來,對財政資金使用狀況全方位進行監督管理;要正確處理好專職監督和日常監督之間的關系,既要保證基層財政部門正確行使本部門職能,還要保證專職監督部門在財政監督工作中的協調組織和專項整治功能,確保基層財政監督無漏洞、無死角,制度化,規范化。基層財政監督機構在執行監督任務時,要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狀況的監督,通過對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監督,切實把財政資金濫用亂用等違法行為制止在初始階段。
信息化的不斷發展為政府辦公自動化提供了便利條件,基層財政監督可以通過不斷強化信息化水平,引入電子技術手段,使基層監督管理工作實現管理自動化和智能化。一方面,財政監督管理專業信息化軟件的使用,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時使工作程序規范化更容易推行。另一方面,電子信息化技術的引入,能夠實現不同財政監督業務部門資源共享、信息互傳,專職監督部門可以通過信息共享時刻對專項資金使用狀態進行監督,業務部門可以隨時將掌握的信息反饋上傳,對有違法苗頭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最終實現財政監管信息共享。
基層財政是各項財政政策落實與實施的最終環節,財政監督是否到位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財政政策的實行效果。從財政規范的范圍來講,財政監督實際上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實施政府組成機構的公共管理職能。基層財政監督必須向與公共財政有關的所有環節和范圍延伸,而不應該僅僅限于某些部門某些單位的資金使用狀況。要對社會上各類專項資金使用情況、財政補貼實現情況、惠民惠農政策實施情況進行監督,保證資金正確合理使用。二是財政部門自我管理資金行為。基層財政監督部門不僅要對其他部門的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更要加強內部監督,管好內部財務運行,更好地執行財政監督職能。
基層財政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不是某一個專業部門單獨能夠完成的,與審計、紀檢等各相關部門的配合分不開。要努力協調好與紀檢監察部門、政府審計部門等經濟監督主體的關系,通過監督資源的宏觀整合,實現基層財政監督部門與其他經濟監督部門的資源共享、信息互用,實現各部門之間職能和功效的互補,從根本上提高基層財政監督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