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森

財政監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完善公共財政體制,推進依法理財發揮著積極作用。筆者從事財政監督9年,總的體會是:做好財政監督檢查工作,離不開領導的重視、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行之有效的“12345”工作法:
每年制定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計劃時,除上級財政部門指定檢查的部門和行業外,選擇管理職能面廣、財政經費投入量大、建設項目多的單位進行檢查,使財政監督檢查更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促進更好地把財政監督檢查成果運用到財政管理中,從而全面推進依法理財。
通過單位上報的自查材料,進一步了解被查單位的基本情況、財務管理、內控制度、賬戶開設、票據領用核銷、財務收支情況等,為正式實施監督檢查工作奠定了基礎。
財政監督檢查涉及財政管理的各個方面,量大面廣。在駐點檢查前,先查閱被檢查單位的財務規章制度和部門職能,對監督檢查單位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便于確定檢查工作的重點。
單位預算直接規定著本年度財務收支活動,是公共財政監督的核心和基本內容。單位通過每年的預算編制、審批、執行和決算,以法律的形式規范著收支行為。財政監督檢查應加強對經費撥付和預算資金管理使用全過程的監督,預算支出的范圍是否符合規定,有無巧立名目、虛報支出、弄虛作假行為,會計的處理是否正確、及時、合法等,使預算資金為完成單位年度工作任務發揮最大的效用。
注重對各單位執行《會計法》和統一的會計制度行為的檢查,具體對各單位設置會計賬簿、會計憑證、會計核算和財務會計報告、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進行會計核算監督檢查。
對在財政監督檢查過程中違法違紀行為、拒不執行糾正的,暫停財政撥款或停止撥付與財政違法行為直接相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責令其暫停使用,對存在違法行為的單位和人員的處罰,限定時間,及時將罰款繳入國庫,維護財政經濟秩序。
由于財政的工作特點,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多,管理企業的少,對企業是否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確認、計量和記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成本和利潤等會計核算行為,必須經過細致的檢查,才能有較完整的檢查結論,所以要提高財政監督人員的綜合素質,深入學習新頒發實施的《小企業會計準則》和《財政部門監督辦法》,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并將其更好地應用于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中,全面提高財政監督水平。
財政監督檢查要注重檢查工作程序、時間要求和工作底稿,檢查報告語言要簡練,表達要清楚,檢查結論內容要完整,違法事實要清楚,處罰適用法律依據要準確,執法程序要規范。
社會對審計監督了解得多,對財政監督和社會監督了解得少,依法理財宣傳得多,依法監督做得少,使財政監督職能不斷弱化。財政部門應在人力、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逐步擴大財政監督檢查范圍,讓社會更多地了解財政監督工作,提高對財政監督的認識。
對違反國家財政收入管理、預算管理、國有資產管理和投資建設項目規定、擔保規定、賬戶管理規定的,應以現行的財政法律法規規定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或予以處罰。
預算編制監督在監測預算單位基本情況及其上報預算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確保部門預算的科學、規范和完整;預算的各項支出是否及時撥付、支出的范圍是否符合規定;有無巧立名目、虛報支出、弄虛作假行為,會計的處理是否正確、及時、合法等,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相結合的財政監督機制,以保證財政資金安全、有效運行。
深入開展對部門細化預算的績效評價工作,對預算執行過程中財政資金使用的及時性和效益性進行跟蹤管理,若發現與預算績效目標有偏差的要及時糾正。在預算執行結束時,對預算單位績效報告進行審核,并將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提供同級政府作為社會經濟發展決策時的參考,并作為下一年度預算編制的依據。
加強會計監督是保護國有資產、建立市場經濟秩序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財政監督的一項重要任務。財政部門作為會計的主管部門,要定期對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人員持證上崗情況進行檢查,規范行政事業單位、企業的會計行為和會計從業人員資格管理,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減少會計領域的造假行為,以促進會計事業健康穩定發展。
通過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的監督,及時發現財政分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部分單位存在的擅自發放補貼、列入政府采購目錄及采購限額標準的品目中沒有采取政府集中采購、未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公務接待未按接待審批單一次一單填寫、購買辦公用品無按規定的品名、單位、數量、單位、金額等內容開具發票、出差住宿費超標、部分修繕項目無編制預算等,進行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規范財政管理。

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要轉變監督方式,逐步由突擊性監督檢查轉變到經常性監督檢查上來,立足于財政活動的全過程,通過對日常工作的監督檢查,發現財政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形成財政監督與管理并重,日常監督管理與專項監督檢查相結合的財政監督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