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睿竹
顱內動脈瘤是一種常見而又危害極大的腦血管疾病,是一種神經外科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多發生于腦底動脈環的動脈分支或分叉部,動脈瘤破裂出血死亡率很高,手術治療采取動脈瘤栓塞及動脈瘤夾閉術治療。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6例動脈瘤患者手術治療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分析如下。
一般資料 本組收治院顱內動脈瘤患者46例,男24例、女12例;年齡29~65歲,平均32歲。經CT和(或)MRI檢查,經全腦血管造影證實。前交通動脈瘤18例,后交通動脈瘤24例,大腦中動脈瘤4例。首發癥狀主要為蛛網膜下隙出血,突發頭疼、嘔吐、意識障礙、癲癇樣發作及腦膜刺激征。
2.1.1 一般護理 收治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監護。進行必要的體格檢查,特別注意神經系統檢查,保持病室安靜、光線柔和,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可抬高床頭30°,以利于顱內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
2.1.2 病情觀察及處理 密切觀察神志與意識,瞳孔大小,注意有無抽搐,癱瘓,高燒,頭痛,嘔吐等。嚴格控制血壓是預防和減少動脈瘤再出血的重要措施[1]。血壓較高者遵醫囑靜脈滴注降壓藥物,避免情緒激動,避免受涼,以防咳嗽。強化飲食干預,給予流質飲食指導應該消化。保持大便通暢。
2.1.3 心理護理 向患者或家屬解釋手術的必要性、手術方式、注意事項。鼓勵患者表達自身的感受。對個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鼓勵患者家屬和朋友給予患者關心和支持。清醒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及術前宣教,主動了解患者的需求,教會患者運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及松弛療法,以消除因恐懼手術而導致的不良心理反應,保證術前睡眠充足。意識障礙者向家屬做好術前宣教。
2.1.4 術前準備 術前8 h禁食禁飲術前進行抗生素皮試,術晨遵醫囑帶入術中用藥。術晨更換清潔病員服。術晨備皮,術前2 h剃頭。術晨建立靜脈通道。術晨與手術室人員進行患者、藥物核對后,送入手術室。麻醉后置尿管。
2.2.1 一般護理 術后入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監護至病情穩定。床邊備麻醉護理盤、急救車,給予去枕平臥6 h,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給予持續心肺監護,鼻導管給氧2 L/min,有氣管切開者經氣管切開處給氧。術后6 h給予抬高床頭15~30°,以利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并可改善呼吸情況。術后患者清醒后當天禁食,第2天可進半流質飲食,以后逐漸過渡到普食;昏迷患者則于第2天安置保留胃管,給予管喂流質飲食。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糖、清淡易消化食物為宜。患者清醒后抬高床頭30°,能改善頸靜脈回流和降低顱內壓。頭部應處于中間位,避免轉向兩側。患者術后活動應循序漸進,首先在床上坐,然后在床邊坐,再在陪護攙扶下地活動,避免突然改變體位引起腦部供血不足導致頭暈或昏倒。
2.2.2 引流管的護理 硬膜外引流,放置引流袋低于頭部,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持續通暢。觀察引流液的色、質、量,若術后早期引流量過多,可適當抬高引流袋,以保證創腔內一定的液體壓力,避免腦組織移位。腦室外引流管,嚴格引流管置管高度,常規眼外眥上10~15 cm,以維持正常的顱內壓。每日更換引流袋,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并記錄引流液色、質、量。搬運患者時注意夾管,防止腦脊液逆流引起顱內感染[2]。留置尿管,清醒患者術后24 h可拔除尿管。
2.2.3 心理護理 清醒合作患者,早期做好心理護理,經常與之溝通交流,盡早消除不良心理隱患。告知手術順利結束,留置各種管道的目的,講解必須積極配合術后各項治療和護理的必要性。應積極做好心理安慰,告知目前偏癱或失語只是暫時的神經功能障礙,后期的康復理療會很大程度地促進肢體功能及語言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自信心。
做好顱內動脈瘤患者手術期護理,對嚴密觀察神志、瞳孔,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發現出血及再出血體征。避免各種不良刺激,如用力咳嗽,情緒過分激動等。防止因大便干燥,用力排便,增加顱內壓,導致動脈瘤破裂出血的發生。給予緩瀉劑。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飲食。術后患者有肢體活動障礙,給予功能鍛煉,穿彈力襪。患者行動不便時要及時滿足其生活需要,并且保護患者,防止意外發生。
[1] 劉延慧.顱內動脈瘤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時珍國醫國藥,2007,18(3):741-742.
[2] 施宇云.23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的圍術期護理.全科護理,2011,(9)27: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