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加,眼病發病率呈遞增趨勢,需要住院手術的老年眼病患者比例較大。由于老年人生理機能下降,合并癥較多,病程長,恢復緩慢。造成老年患者思想壓力大,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常常影響醫患配合,影響手術恢復及治療效果。實施心理護理可以幫助老年患者樹立良好的心理狀態,保持樂觀積極的健康理念,使其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從而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1]。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眼二病區2012年度收治的256例老年眼科手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并觀察效果。其中男135例,女121例。年齡在60~91歲之間,平均年齡71歲。以青光眼、白內障為居多。
1.2 心理特點
1.2.1 焦慮恐懼心理 眼科疾患對個人的主觀感覺和知覺有著很大的影響,老年人器官機能逐漸下降,本來就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行動不便,所以非常擔心手術的成敗,害怕加重對生活的影響。表現為緊張害怕,思慮過重,情緒不穩,甚至影響飲食、睡眠。
1.2.2 抑郁孤獨心理 很多老年患者已經不再擔任社會工作,不再是社會和家庭的主角,子女大多工作較忙,身邊無人相陪。往往感覺孤獨寂寞,抑郁寡歡,沉默無語,不易交流溝通。
1.2.3 偏執頑固心理 部分老年患者生活及社會經驗豐富,在社會及家庭地位尊重,個性較強,固執己見,從不盲目依從,對醫療人員常常有抵觸情緒,不易配合治療。
1.3 心理護理
1.3.1 入院時的心理護理 患者初入院時,對醫務人員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接診護士應該有意識、有目的地發揮首印效應的正面作用[2]。老年眼病患者行動不便、視物不清,初到新環境后,常感陌生不適。加上有病在身的心理負擔,患者心情會消極、壓抑、焦慮、孤寂。如果以生硬冷漠的態度對待患者,容易使患者更加緊張、恐懼,對醫護人員不信任、不合作,從而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為醫療糾紛埋下隱患。護理人員應主動、耐心、細致的和老年患者交流,態度要和藹可親。了解他們的發病情況、生活習慣、心理狀態,幫助他們了解熟悉住院后的相關事宜,消除對陌生環境的不適。適時講解與本病有關的衛生知識,減輕患者對疾病的恐懼感,多安慰多鼓勵,使患者放下思想包袱,樹立戰勝病痛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通過溫馨親切的交流溝通,讓老人感受到醫務人員親人般的溫暖,拉近醫患雙方的距離,增強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1.3.2 術前的心理護理 術前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反應是緊張、怕痛,尤其是初次手術的患者,對手術有種莫名的恐懼。老年患者還擔心手術會對家庭子女增加負擔,整日精神緊張,憂心忡忡,不思飲食,睡眠質量下降。有偏執頑固心態的患者,不易聽進醫務人員意見,對治療存在或多或少的抵觸情緒,術前檢查不配合,情緒急燥,甚至同醫務人員發生爭執。責任護士應配合醫生做術前訪視,必要時可由責任心較強,專業知識經驗豐富的上級主管護師陪同,主動了解患者的心態。對治療有抵觸情緒的患者,應給予充分的尊重,施以尊稱,耐心聽取患者對醫院、治療、及環境飲食的意見,最大程度滿足患者的要求。向患者介紹手術的基本流程,詳細介紹術中應注意的事項,教會患者如何更好地配合醫生手術等,消除患者對手術的神秘感,緩解因手術產生的思想壓力及緊張情緒。介紹專業科室專科醫生治療專科疾病的優勢,以及手術室環境及手術設備相關情況,增強患者對手術信心[3-4]。和家屬進行溝通,做好家屬思想工作,住院期間多陪伴老人,讓他們感到親情長在,老有所依。把身心調整到一個良性狀態,確保手術的順利實施。
1.3.3 術中的心理護理 盡管術前的心理干預使老年患者減輕了對手術的顧慮及緊張情緒,保持良好的狀態迎接手術,但患者一但進入手術室后,看到陌生的環境,以及身穿隔離服包裝嚴實的醫務人員,都會不由自主地出現緊張恐懼,憂慮孤獨的感覺。此時護理人員應用溫柔的言語,主動向患者打招呼,介紹手術室的相關情況,解答患者疑慮,安慰鼓勵患者,減輕患者緊張不安情緒。一些可能引起患者主觀感覺不適的操作,應提前告知患者。例如局麻麻醉前,要告訴患者進針時會有些疼痛,但疼痛很快就會消失,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有些操作,眼球會有牽拉感、酸沉感,都應提前讓患者有個思想準備[5-6]。手術禁止高聲喧嘩,不講與手術無關的話,術中多夸獎患者,一句“您配合的很好”能喚起患者的勇氣和自信,讓老年患者感受到有關心倍至的醫護人員始終相伴,共渡難關。
1.3.4 術后的心理護理 術后大多數患者視力暫未恢復,有些患者單眼或雙眼有繃帶包扎,給老年患者帶來諸多不便。在視物不見的情況下,人們常常會浮想聯翩、思慮過重,術創的疼痛及術后后繼治療的不適,也容易產生煩燥情緒。這些不良的心態易導致神經活動紊亂,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抑制,不利于機體的康復[7]。護理人員應加強巡視病房,及時了解患者的心態及需求,告訴患者所患眼病的康復進程,對病情要有正確的認識,安慰患者靜下心來,穩定情緒,安心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出院前護理人員應根據病情的需要,詳細交待飲食起居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出院藥物應用方法,如何進行康復鍛煉,以及門診隨訪復查時間,讓老年患者感受始終如一的溫馨服務,提高對醫護人員的信賴程度。
1.4 評價方法 觀察患者對檢查、手術治療的配合程度,并在出院前以問卷形式對所有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
85%的患者能積極配合各項檢查及治療,保持平穩心態,順利完成手術。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3%。
隨著醫療護理模式的不斷發展改變,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康復起著重要作用,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日益得到重視。通過心理護理措施,可以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具有重要的醫療預防價值[8]。老年眼科患者由于年齡及疾病的影響,容易產生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針對老年患者在圍手術期不同心理特點,采取相應的個體化、親情化的心理護理,進行有效的心理溝通和疏導,體現了對患者的關懷和尊重,融恰了醫患關系,減輕或消除了患者的負面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醫護工作,以最佳的狀態接受手術治療,極大提高了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當然,要想更好地開展這項工作,要求醫護人員要不斷提升理念,加強心理護理培訓,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心理護理能力,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1] 李銀紅.心理護理對圍手術期老年患者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24):60-61.
[2] 史瑞芬.護理人際關系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6-13.
[3] 邵偶云.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分析及護理.臨床護理,2005,11(6):77-78.
[4] 呂艷.心理護理在老年眼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308-309.
[5] 徐修華.手術患者的心態與心理護理.護士進修雜志,1993,8(5):29.
[6] 李學勤.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干預.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9):3010-3011.
[7] 賀新懷,席孝賢.精神心理因素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陜西中醫學院學報,1995,18(4):40-41.
[8] 喬蕾,鮑慧玲,李娟,等.心理護理對老年患者的影響因素及對策.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2):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