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高志益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可分為初發性、陣發性、持續性和永久性房顫,前兩者房顫發生時間多<48 h,是急診經常要處理的心律失常,房顫雖不即刻導致生命危險,但伴快速心室率可造成程度不同的癥狀及血流動力學障礙,尤其伴有明顯器質性心臟病時可能使心臟功能惡化,出現低血壓、休克或心力衰竭(心衰)加重。
房顫常見的臨床癥狀包括:①心悸:感到心跳、心臟跳動紊亂或心跳加快,體力疲乏或者勞累。②眩目:頭暈眼花或者昏倒。③胸部感到不適:疼痛、壓迫或者不舒服;930氣短:在輕度體力活動或者休息時感覺呼吸困難。④此外有些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
房顫對人體有很多危害,因為心臟正常的跳動節律受到破壞。房顫的顫動像跳舞一樣,而且是亂跳,這種情況下就把正常心臟的生理機能破壞了,所以有房顫的患者首先要比沒有房顫的患者死亡率增加一倍。它還會引起很多并發癥,最常見的就是心房容易長血栓,一旦血栓脫落,栓到哪兒哪兒就會發生病變。栓到大腦就發生腦梗死,栓到冠狀動脈就發生心肌梗死,栓到下肢就發生下肢梗死。另外,由于心臟跳動的間歇明顯不同,這種情況下容易引起惡性的持續性心律失常等等很多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房顫持續時間越長,越容易導致心房電重構而不易轉復,因此復律治療宜盡早開始。通過觀察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2006年2月至2011年5月采用頓服胺碘酮來轉復初發和陣發性房顫39例的療效,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觀察39例初發和陣發性房顫系我院收治的患者,男21例,女18例,年齡19~55歲之間。初發房顫15例,既往無心臟病史。陣發性房顫24例,有左房擴大9例,有高血壓或冠心病11例,有預激綜合征2例,另外2例無明顯陽性體征。
1.2 適應證 突發心悸、胸悶、氣促、心前區不適,發作時間<48 h,最短 1.5 h,最長42 h,平均 15 h,心功能≥II級,心電圖示快速心室率(>160次/min)的心房顫動,年齡19~55歲之間。且既往無心率緩慢、長QT間期以及甲狀腺相關疾病史。
1.3 治療方法 頓服胺碘酮30 mg/kg[1]。
1.4 觀察方法 轉復過程中行心電監護,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壓、心電圖波形改變以及患者癥狀,并記錄轉復成功時間。
1.5 復率標準 心電圖小f波消失,恢復竇性心律即出現p波(p波在II、III、avF導聯直立,avR導聯倒置)
39例患者中31例在0.5~10 h恢復竇性心律,未轉復成功的10例中8例患者在使用心律平或者維拉帕米后成功轉復,2例行電復律后轉復成功。
房顫是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70%發生在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30%可見高血壓等其他疾病,由于亦發生快速心室率,房室搏動不協調,影響心室的舒縮功能,心室不能充分充盈,使心搏量減少,易發生心力衰竭,同時由于心房血液停滯易形成附壁血栓,常因血栓脫落引起栓塞性疾病。
胺碘酮是以Ⅲ類藥作用為主的心臟離子多通道阻滯劑,基本為鉀通道阻滯劑,延長心肌細胞動作電位時程,延長復極時間,延長有效不應期,有效地終止各種微折返,因此能有效地防顫、抗顫。兼具I、Ⅱ、Ⅳ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電生理作用。包括:①輕度阻斷鈉通道(I類作用),②阻斷鉀通道(Ⅲ類作用)。胺碘酮可同時抑制慢、快成分的延遲整流鉀電流(氣、k),特別是開放狀態的氣。此外,胺碘酮還可阻滯超快激活的延遲整流鉀電流和內向整流鉀電流。③阻滯L型鈣通道(Ⅳ類作用),抑制早期后除極和延遲后除極。④非競爭性阻斷(It和13受體,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其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擴張外周動脈,降低外周阻力。胺碘酮長期應用的主要副作用為甲狀腺功能改變,應定期檢查甲狀腺功能。在常用的維持劑量下很少發生肺纖維化,但仍應注意詢問病史和體檢,定期攝胸片,以早期發現此并發癥。服藥期間QT間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長,一般不是停藥的指征。對老年人或竇房結功能低下者,胺碘酮進一步抑制竇房結,竇性心率<50次/min者,宜減量或暫停用藥。副作用還有日光敏感性皮炎,角膜色素沉著,但不影響視力[2]。
[1] 郭繼鴻.新概念心電圖.第3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627.
[2] 方全,郭林妮,黃從新,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療應用指南(2008).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8,36(9):769-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