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利云 陳月明 趙為民
自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我科使用美國埃克森公司生產的DRX9000脊柱非手術減壓系統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88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88例患者中男50例,女38例;年齡21~70歲,平均48歲;病變椎間隙:單間隙80例,雙間隙8例,無三間隙及以上病例;治療腰3-4椎間隙4例,腰4-5椎間隙60例,腰5-骶1椎間隙32例。病史7 d至240個月,平均病史32個月。
1.2 治療經過 患者入院后常規行腰椎X線片、腰椎間盤CT或MRI檢查,明確診斷,詳細詢問病史,完整的體格檢查并詳細記錄,行疼痛綜合評分。排除禁忌證:妊娠、已進行腰椎融合、轉移性癌、嚴重骨質疏松、脊柱滑脫、未滿18周歲患者。治療前按要求佩帶專用牽引帶,稱體重,放平牽引平臺,調節氣囊位置及高度,對準責任椎間盤。首次牽引按患者體重的50%減10磅,治療過程中依據患者的自身感覺逐漸增大牽引力,最高不超過患者體重的50%加25磅,每次牽引約30 min后自動結束,取俯臥位或側臥位行中頻脈沖治療20 min,佩帶大小合適的腰圍,整個治療過程結束。牽引1次/d,20次為一個療程。
1.3 評分方法 使用綜合評分法,選擇與腰椎病變有關的主訴,癥狀,體征,下肢功能,工作,生活能力等項目作為評分標準,總分為24分,分值越小,病情越重,24分為正常。于治療前、治療1、2、4、6周后進行評分,比較每次分差,分差≥10分為優,5~9分為良好,1~4分為可,0分為無效,負數為加重。
2.1 綜合評分隨治療時間延長分值逐漸增加。平均分值分別為:治療前10.0分,1周后14.1分,2周后16.8分,4周后18.1分,6周后20.0分。
2.2 比較治療前后分值,增加為有效,相同為無效,減低為加重。88例患者中≥10分為優的21例,5~9分為良好的35例,1~4分為可的29例,0分為無效的3例。治療前后分值增加的85例,有效率為96.7%,3例患者分值未變化,因嚴重椎管骨性狹窄,不屬于該治療適應證,患者堅決要求本方法治療,治療4次后無效而放棄繼續治療。
2.3 隨訪:以門診復查及電話隨訪方式對88例患者隨訪,隨訪時間1~3月,平均時間2月,同樣方法評分,比較治療結束時分值,繼續增高的50例,不變化的35例,減低的3例,綜合評分20.5分。說明治療后有繼續恢復的可能。
我科使用DRX9000脊柱非手術減壓系統對88例患者進行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有效率96.7%。平均隨訪2個月,維持或好于治療結束時的共85例,有復發趨勢的3例,這3例患者治療前CT或MRI顯示嚴重腰椎管狹窄,不推薦使用該方法治療,但是患者不愿意接受手術,多種治療方法無效,堅決要求該治療,全部治療4次后放棄。DRX9000脊柱非手術減壓系統設計原理增加椎間隙高度,減輕神經根所受的壓力,較普通牽引治療,它能準確定位責任椎間盤,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它有特殊的電腦反饋系統,能在患者沒有感覺的情況下使腰部肌肉完全放松,椎間隙能達到負壓狀態,從而達到增加椎間隙高度的目的,從理論上可使椎間盤突出回納或縮小。Pergolizzi[1]報告,接受DRX9000脊柱非手術減壓系統治療后椎間隙較治療前增加7%~12%。
對于妊娠、已進行腰椎融合、轉移性癌、嚴重骨質疏松、脊柱滑脫、未滿18周歲患者視為禁忌證,對骨性狹窄的患者不能解除根本病因,不推薦使用。Naoyuki[2]報告,DRX9000脊柱非手術減壓系統治療慢性椎間盤源性患者中,治療前后NRS評分和服用止痛藥使用量上顯著減低,日常活動評分增加,在隨訪中持續改善者83%。因我科該治療方法時間短,隨診時間短,中遠期效果須進一步觀察。
[1] Pergolizzi J,Yochum T,Florio F Management of dicognic low back pain with a non-surgical decom pression system(DRX9000)-Case Report US Muscu loskeletal Review,2008,14-15.
[2] Naoyuki O,Akira Itabashi Effects of Spinal Decompressor(DRX9000)for Lum bar Disk Hemiation.The Joumal of Saitama K enou R ehabilition,2006,6:2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