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婷
抗心律失常藥物既能有效地治療心律失常,同時又具有潛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1]。維拉帕米常用于治療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而且療效較好。但臨床上有時忽視它的配伍禁忌而致心律失常者多見。烏頭堿中毒臨床表現以心血管系統的心律失常最為突出[2]。洋地黃是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常用的藥物,但治療范圍較窄,心律失常是洋地黃中毒最常見的表現。本文回顧在我院接受治療的45例非心源性病變致心律失常患者的具體情況及特點,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齡21~74歲,平均年齡53歲。12例患者有器質性心臟病或其他臟器病變史,所有患者肝腎功能及血電解質正常。
1.2 用藥情況與臨床表現 25例患者在應用維拉帕米后出現竇性停搏10例、Ⅱ度房室傳導阻滯7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5例、心室纖顫2例,非陣發性房室交界區性心動過速1例。14例烏頭堿中毒致心律失常,竇性心動過緩伴房室傳導阻滯5例、頻發室性早搏呈二聯律7例;多源室性早搏伴短陣室速2例。6例洋地黃中毒致心律失常,全部為Ⅲ度房室傳導阻滯。臨床表現為中毒后均出現先有咽喉部灼熱、唇舌發麻,頭暈、肢體僵硬緊束、行動失靈、偶有四肢抽搐、暈厥、失語、嘔吐、血壓下降等表現。
1.3 治療方法 25例患者應用維拉帕米致心律失常患者在發生后立即停用維拉帕米,緩慢型心律失常經靜脈滴注異丙腎上腺素、靜脈注射阿托品和補鈣等治療。14例烏頭堿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首先催吐、洗胃和導瀉。輕癥患者,可予肌內注射阿托品1~2 mg,4~6 h可重復注射,重癥患者,聯用阿托品和抗心律失常藥物,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予利多卡因靜注,根據心電監護情況決定是否重復給藥,并給予補液、利尿、對癥和支持治療。6例洋地黃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立即停用洋地黃制劑及其他能加重洋地黃中毒的藥物,并亦停用利尿劑至中毒癥狀消失為止。
43例患者搶救成功,1例死亡,1例患者可能與服用烏頭堿量大、就診不及時有關,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5 d,復查心電圖,全部恢復正常。
心臟病患者經常服用多種心血管藥物,這些藥物之間可發生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可能對患者有利[3]。維拉帕米為鈣離子拮抗劑,能減慢房室結的傳導,對于房室結折返型心動過速及順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動過速療效好,但維拉帕米對竇房結的起搏和竇房傳導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竇房結功能減退的患者這一抑制作用更加明顯,可引起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或竇房阻滯。烏頭堿中毒對心臟的毒性作用機理主要是強烈興奮迷走神經,降低竇房結的自律性和傳導性,使心肌內異位節律點興奮性增強,產生各種心律失常。患者在應用洋地黃過程中,如果出現洋地黃所致的心外臨床表現及P-R間期延長,偶發性早搏等,應停藥觀察或減量。本組中45例患者,除1例由于服用烏頭堿量大、就診不及時死亡,其余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即使是使用常規劑量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或其他類型藥物,也可能產生致心律失常作用。心電圖是鑒別心律失常及其類型最簡便可靠的方法。臨床醫務工作者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時必須嚴格掌握用藥指征及合并用藥的特點,以避免發生不良后果。
[1] 柯軍,李遠重,程芳洲,等.維拉帕米致心律失常30例臨床分析.中國綜合臨床,2004,20(6):496-497.
[2] 范群雄,胡勇,胡萬保.烏頭堿中毒致心律失常20例臨床分析.現代診斷與治療,2003,14(4):254.
[3] 張文博,孫吉花.心血管藥物的不利相互作用.濱州醫學院學報,2002,25(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