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學章 陳臘梅 唐湘鄂 賀軍
舒芬太尼,芬太尼衍生物,是一種新型激動劑,主要是和μ阿片受體相作用,具有高選擇性,普遍應用于臨床麻醉[1]。選取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人民醫(yī)院做神經(jīng)外科手術的病患50例,分析其臨床資料,總結其麻醉效果。
選取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本院做神經(jīng)外科手術的病患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分布38~72歲,平均年齡56.5歲;ASAⅠ~Ⅱ級,體重46~75 kg,平均體重68.5 kg,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5例,且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
手術前,對兩組患者都使用肌肉注射東莨菪堿,繼而采用靜脈注射方式給予患者咪唑安定,在此基礎上,實驗組使用舒芬太尼(用量0.7 μg/kg),對照組則使用芬太尼,用量4 μg/kg,并同時對兩組患者使用丙泊酚,劑量控制在1.0~1.5 mg/kg,等到患者的意識消失后,均給予琥珀膽堿,劑量控制在1~2 mg/kg,最后氣管插管,通氣。為維持麻醉效果,兩組患者除需注入丙泊酚(一小時5~8 mg/kg)外,還需給予適量阿曲庫銨(一小時0.6 mg/kg),兩者均采用間歇性持續(xù)微量泵注。另外,對實驗組患者,在切皮前注射舒芬太尼(劑量:0.4 μg/kg),術中每當即將效果消失,再次注射(劑量:0.2 μg/kg),離手術結束差20 min左右時,停用阿曲庫銨,結束后停用丙泊酚;對照組則注射芬太尼(劑量3 μg/kg);再注射劑量為1.5 μg/kg,其他與實驗組一致。
依次從 HR(次/min)、SBP(mm Hg)、DBP(mm Hg)三方面對比兩組患者血液動力學變化,具體情況如下:實驗組:組誘導前:71.50~103.15、102.80 ~109.25、65.41 ~72.89;麻醉誘導時最低值:54.70~71.28、49.13~61.38、84.34~96.89;人工氣腹后最高值:71.4~88.59、118.02~130.8、74.02~86.65;拔管時最高值:68.80~82.50、104.05~116.59、65.15 ~81.98;對照組:組誘導前:69.80 ~100.85、102.80~112.10、61.95~73.20;麻醉誘導時最低值:51.55~65.35、74.65~85.85、39.45~51.25;人工氣腹后最高值:80.28~99.10、135.40~145.60、82.20~98.35;拔管時最高值:78.35~86.95、115.05~127.85、78.09~92.27;兩組術后清醒和氣管拔管時間比較如下:實驗組2.56~6.80 min,對照組7.35~14.14 min;拔管時間對比:實驗組35.85~42.15 min,對照組15.05~23.55 min,二者都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舒芬太尼其親脂性雙倍于芬太尼,穿透血腦屏障能力更強,更容易和血漿蛋白結合,而它的分布容積又小于芬太尼,盡管消除半衰期比之略短,但親和μ阿片受體的能力更強,使其在鎮(zhèn)痛強度和持續(xù)時間上更具優(yōu)勢[2]。在肝內,舒芬太尼經(jīng)生物轉化為O-去甲基與N-去烴基的代謝物,再由腎臟排出[3]。而去甲舒芬太尼具藥理活性,效價大概是舒芬太尼的0.1倍,和芬太尼差不多,這也成為其持續(xù)作用時間長的一個因素。
本實驗顯示,和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經(jīng)麻醉后恢復期內拔氣管導管即刻血流動力學沒有顯著波動,同時拔管時患者出現(xiàn)嗆咳的機率比對照組低,上述結論表明靜脈麻醉時舒芬太尼對于患者而言,其循環(huán)功能穩(wěn)定性更強,抑止狩獵式反應的效果比芬太尼也更佳。
總之,舒芬太尼+丙泊酚靜脈麻醉都可達到神經(jīng)外科中小手術的恢復期要求,另外此組合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和抑止呼吸道等應激反應能力均優(yōu)于芬太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江濤,陳新忠,謝堅,等.功能區(qū)膠質瘤的術中直接電刺激判斷核心手術技術.中國微侵襲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5,10(4):148-150.
[2] 陳瑛,王青云,王強.舒芬太尼與芬太尼用于腹部手術后患者自控靜脈陣痛的比較.醫(yī)學信息,2010,8(10):2190-2191.
[3] 劉鯤鵬,廖旭,薛富善.舒芬太尼的藥理學和臨床應用.中國醫(yī)藥導刊,2005,8(6):45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