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婭 額爾敦巴特爾
(呼和浩特市中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現代醫學認為,聲帶小結也稱歌唱者小結,由炎性病變形成,是慢性喉炎的一型,多因長期用聲不當或用聲過度所致。常見于喜愛說話的人群,尤其好發于職業性的用喉者,如教師、歌唱者。聲帶小結好發于膜性聲帶的中點,因該處為每振動波的剪力和切力的最高點,用聲不當或者用聲過度可于該點發生局限性充血和水腫。初期常在黏膜下有可逆性黏液,長期用聲不當可致上皮增厚及其潛在間隙的透明樣變性而形成結節。臨床表現為咽干,咽部不適感,偶有干咳。早期的時候發高音破裂,用聲易疲勞而不持久,發低音無異常。以后逐漸加重為多數音破裂而嘶啞。結節較大者,則有顯著的聲音嘶啞,從間歇性發展為持續性,病人難以歌唱也不能高聲說話。
1.1 一般資料: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間運用純蒙藥治療10例患者,職業性用喉者7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全部病例都曾就診于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經喉鏡檢查診斷為“聲帶小結”,診斷明確。
1.2 治療方法:運用純蒙藥 邦占 -1、素日勞 -4湯、敖西根、里希-6、充文-9、嘎日迪-5,根據病情癥狀選擇其中幾種藥物,連讀服用4~8周,平均治療療程為6周。1.3 療效標準:治愈,干咳聲嘶癥狀緩解,咽部不適感消失,其他伴隨癥狀消失,能夠正常發音或是歌唱,經喉鏡復查聲帶小結消失。好轉:干咳聲嘶,癥狀緩解,能夠短時間歌唱,但是高音歌唱時仍有聲音破裂,其他伴隨癥狀緩解。
無效:經8周治療,高音歌唱時聲音無明顯改善者,經喉鏡檢查,聲帶小結無變化者。
1.4 治療結果:痊愈6例,好轉4例。
劉某某,女,22歲,學生,聲樂專業。2012年3月20日主因干咳半年,伴有咽干、高音時聲音破裂而就診于內蒙古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經喉鏡檢查診斷為:聲帶小結,建議其手術治療。該患拒絕手術治療。2012年3月24日為保守治療就診于我科,自述咽干、高音時聲音破裂,同時伴有便秘癥狀且有2年鼻炎病史。查體:咽部充血,扁桃體無腫大,根據癥狀和體征以及內蒙古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喉鏡檢查結果診斷為聲帶小結,蒙醫診斷為“浩來蘇和忽”病,給予蒙藥,早:查格德日(13丸),邦占-15(3g),素日勞-4(3g)。中午:斯日道-5(9丸),希吉德-6(3g)。晚:敖西根-18(13丸),力西-6(3g),鬧日布-7(3g),充文-9(1日2粒)。治療7d后,咽干癥狀明顯減輕,便秘緩解,鼻部不適癥狀減輕。上述藥物連續服用7d,咽干癥狀緩解,發高音時聲音破裂感覺明顯減輕,無其他不適癥狀。根據病情又連續服用7d蒙藥,患者自述咽干癥狀徹底緩解,發高音時聲音破裂感完全消失,大便日1次。2012年4月10日再次到內蒙古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復查喉鏡,結果“聲帶小結”消失。
“聲帶小結”不屬于多發病,發病人群較局限,西醫用藥物無法治療此病,只有用手術的方法摘除聲帶上的結節,但是手術都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所以多數人無法接受。“聲帶小結”屬蒙醫學“浩來蘇和忽”病的范疇,蒙醫學認為飲食不當,生活無規律可使機體“三根七素”平衡失調,繼而影響脾胃運化、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以及廢物的排泄,久而久之造成機體血氣不充沛,各個臟器及器官得不到營養充沛的血液供應而使其功能下降。同樣咽喉也得不到富含營養成分的充足的血液滋養其功能亦下降,新陳代謝不徹底而誘發此病。筆者運用純蒙藥,遵循健脾和胃,清咽利喉,清肺熱,對癥的治療原則,平均治療4~8周可治愈或明顯改善“聲帶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