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翠琴 鮑金花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1.1 一般資料:2010年1月~2013年1月間確診為惡性腫瘤的我科住院患者,共120例,年齡33~68歲,平均年齡為51.12歲;男51例,女69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男21例,女29例,乳腺癌19例,卵巢癌4例,肺癌9例,胃癌16例,食道癌12例。對照組60例:男30例,女40例,乳腺癌21例,卵巢癌5,肺癌7例,胃癌10例,食道癌17例。兩組間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化療加蒙藥六味甘草散):化療同時給予蒙藥六味甘草散3~5g/次,1~2次/日,溫水送服,連續5~7天。對照組:單純化療?;煼桨阜謩e為:[FEC]、[PA]、[PC]、[AC - P]、[T - 放療]、[DT]、[PEC]、[TAX+希羅達]、[TAX+替吉奧]等方案。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胃腸道毒性反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毒副反應的分級參照“抗癌藥毒副反應的分級標準(WHO標準)”。
1.4 統計方法:統計方法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兩組治療后胃腸道毒性反應比較,治療組I級25例(41.7%),Ⅱ級 7 例(11.7%),Ⅲ級 2 例(3.3%),Ⅳ級 0例(0%),胃腸毒性反應總數34例(56.7%);對照組I級19例(31.7%),Ⅱ級 18 例(30%),Ⅲ級 7 例(11.7%),Ⅳ級2例(3.3%),胃腸毒性反應總數46例(76.7%)。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胃腸道毒性反應比較(n.%)
目前,化療是晚期腫瘤患者的治療手段之一。不僅能夠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期,而且能夠防止腫瘤的轉移及復發[1][2],但在化療過程中幾乎所有患者都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倦怠乏力等毒副反應,導致機體損害,體質虛衰,免疫功能低下等。胃腸道反應是化療最常見的反應,也是患者最恐懼的化療副作用之一,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的可以導致化療的終止和妨礙有效化療方案的選擇。急性嘔吐是化療24h內出現;遲緩性嘔吐是化療24h后出現,可持續5~7天;期待性嘔吐是患者經歷過化療所致嘔吐后,在下一次化療前出現的嘔吐[2][3]。
蒙醫認為[4],化療損傷機體體素及臟腑功能,導致“三根”失調,精華未能生化為“正精”而轉化為“黃水”與“巴達干”、“赫依”相混。入侵胃腸及肝脾后,導致該臟器的功能失調紊亂,引起消化不良,精華糟粕分解受阻,氣血運行失暢所致。蒙藥六味甘草散由甘草、柿子、蔓荊子、小茴香、香菜籽、粳米(炒)等量組成。本方出自《醫法海鑒》,它的主要功能為止吐作用[4]。主治妊娠嘔吐、暈車嘔吐、“巴達干”嘔吐等各種嘔吐之良方。方中止吐之良藥甘草為主,配以粳米止吐,柿子為祛“巴達干”、止瀉,小茴香為開胃、解毒、止吐、消腫,香菜籽為開胃、祛“巴達干”、消食,蔓荊子以調理胃火為副。并且藥理學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抗炎、抗病毒、保肝、提高免疫功能之作用;粳米具有健脾養胃、益精強志、止瀉、止吐之作用;小茴香具有治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解毒之作用;柿子具有潤肺化痰、健脾益胃、生津潤腸等作用之外,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核黃素、維生素等微量元素。所以蒙藥六味甘草散不僅能治療化療所致的胃腸道毒性反應,而且能夠提高化療患者的免疫功能,保護肝、腎功能,清熱解毒,補充維生素、核黃素和胡蘿卜素等營養物質。
本研究總共60例惡性腫瘤患者使用化療加蒙藥六味甘草散治療后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癥狀無出現或明顯減輕,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
[1]孫燕.內科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32
[2]朱兆承,王懷璋等.復方苦參注射液預防化療藥物毒副反應的臨床觀察[J].實用腫瘤雜志,2009,24(6):592
[3]朱秀美,劉屏.國內重要防治化療藥物毒副作用的研究概況[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1,17(6):321
[4]蒙醫學編輯委員會.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26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