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托亞 小 繪
(鄂爾多斯市蒙醫研究所,內蒙古 東勝 017000)
蒙醫阿日善療法作為蒙醫傳統醫學的一種獨特的外治療法,具有悠久的歷史,在蒙醫傳統療法中廣泛應用。它起源于古人最基本的洗浴習慣,并在長期累積的醫學知識基礎上,逐漸和藥物外治療法相結合,經過千百年臨床實踐而發展為藥浴療法的分支,具有簡便廉驗、適應范圍廣泛等特點。它是利用水和藥物的作用使人體的外部浸漬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施治方法。阿日善的原理是逐體內熱邪和病氣于黃水中,再使黃水自毛孔中排出,從而改善赫依、血的運行。具有增強胃火和五官功能,使人的皮膚柔潤、容光煥發的作用。
2010年我院建立蒙醫阿日善療法中心,從2010年6月~2011年10月對100例患者按我們的規定規范操作,取得了較好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2010年6月~2011年10月,我院住院阿日善治療患者100例,其中男39例,女61例,類風濕性關節炎13例,風濕性關節炎17例,骨關節退變45例,強直性脊柱炎5例,頸椎病16例,腦血管后遺癥2例,痛風2例。年齡15~54例,平均年齡45歲。均洗1個療程阿日善,即洗15天。
1.2 適應癥:四肢強直或攣急、跛蹺、癤癰、炭疽、新舊瘡瘍火腫、各種皮膚病、婦女產后風、弓腰駝背、關節變形、皮膚之間黃水充拆及一切赫依,特別是對濕痹頗有療效。
1.3 禁忌癥:瘟熱和紊亂熱等,發高燒的熱病、灰色浮腫、身體衰弱、不思飲食、妊娠期、嚴重高血壓、嚴重心臟病、腎病、活動期結核、精神病、癲癇不能自我約束者不宜藥浴。
1.4 配方:五味甘露1000ml,根據患者的癥狀定配合藥,一般壯侖-5湯50g,生登-10湯50g。
1.5 方法:藥浴前口服赫依歸位藥讓阿嘎日-8,3g或阿嘎日-35,3g水送服。五味甘露浸濕頭部15分鐘。阿日善溫度37℃ ~42℃,必須開水涼溫至37℃ ~42℃。患者進水后,阿日善水量最高達到患者雙乳連線水平。每日1次,每次20~45分鐘,15天或21天為1個療程。在藥浴同時飲食起居方面,也須與之相配合,保持溫暖,切忌潮濕,入浴前不宜暴飲暴食,饑餓時亦不宜藥浴,出浴后穿溫暖衣服,臥床休息。
1.6 護理: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及高營養、高蛋白、高熱量且易消化的食品。多飲營養豐富的湯類、奶類及各種果汁。少食油膩肥甘、辛辣、生冷、酒類等刺激性食物。患者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以利增進食欲,增強機體抵抗力。出院后短時間內避免洗頭、洗澡,注意全身保暖防止吹風著涼。阿日善治療中或阿日善治療后49天禁忌風。
共觀察臨床病例10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好轉9例,無效4例;風濕性關節炎治愈5例,好轉12例;骨關節退變好轉43例,無效2例;強直性脊柱炎好轉5例;頸椎病治愈4例,好轉12例;腦血管后遺癥好轉2例;痛風好轉2例。總有效率為94%。
楊某某,女,44歲,農民。2008年初診類風濕性關節炎。2010年4月住院治療行阿日善療法。入院前患者膝關節、四肢小關節變形,無法自行走路,需旁人扶持才能站立。類風濕因子檢查:174IU/mL。患者行21天阿日善療法后,不用他人扶持自己能慢慢站起來,并且慢慢能走。隨訪1年后患者生活能自理,且定期來院復查。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關懷下,蒙醫蒙藥突飛猛進的發展,日新月異,結束了馬背生涯,改變了原有的極少數人的單傳經驗的繼承,建立起蒙醫醫院、蒙醫院校。
蒙醫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蒙醫阿日善療法是蒙醫外治療法的一種,早在公元8世紀《四部醫典》中就有記載。阿日善包括天然與人造之分。天然的阿日善分布不均,又受到氣候、季節的限制,大部分患者得不到治療。我們所洗的阿日善是以五味甘露為基礎藥,配合其他藥物的沐浴療法。它不僅治療蒙古地區常見病、多發病,還能防止許多現代疾病,用于保健康復,具有蒙醫特色和發展前景的蒙醫療法。通過觀察臨床病例100例,有效率為94%,蒙醫阿日善療法的作用及治療效果是肯定的。
近年來我們圍繞蒙醫基礎研究、劑型改革研究、工藝流程創新研究,得到了全面繼承、整理、挖掘和發展。
[1]蒙醫學編輯委員會.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2]巴根那.蒙醫方劑學(蒙古文)[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