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光
(遼寧省阜新蒙醫藥研究所,遼寧 阜新 123100)
腦梗塞病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腦動脈的主干或其皮質支動脈硬化及各類動脈炎等血管病變,導致血管的管腔狹窄或閉塞,發生血栓,造成腦局部供血中斷,使腦組織發生不可逆的損害,最終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1]。急性期可見中風昏迷,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同時伴有頭痛,發熱,眩暈,便秘等癥狀。此時用蒙藥配合治療,取得很好的療效,現將論治體會分述如下。
參照《神經內科疾病診療手冊》中腦梗塞診療標準[1],納入觀察:發病年齡40~73歲,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
發病誘因:氣虛血瘀,久病弱,“巴達”干偏盛,或飲食肥甘,情緒激動,過度興奮,“惡血”偏盛,梗塞脈竅,均為本病的病因[2]。
2.1 “巴達干赫依”型: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言語謇澀,神疲乏力,面白少華,伴頭暈、心悸,血壓偏高或不高,舌質淡和瘀斑,苔薄白,脈象沉細或弦細[2]。藥用升陽十一味丸3g,1次/日口服。眩暈加服沉香三十五味,達到祛除“巴達干”黏液,疏通血管的作用。
2.2 “惡血黃水”型:頭痛頭暈,心煩易怒,口眼喎斜,言語謇澀,伴口苦咽干,失眠多夢,舌薄苔或黃膩,脈象弦滑或弦數[2]。藥用紅花清肝十三味丸1丸,1次/日口服。便秘者用西及德3g,早口服。頭痛,三子湯送服。
參照“腦血管病中西醫診療與康復”中治療腦梗塞療效標準[3]。
基本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專科檢查正常和基本正常,生活自理。緩解: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生活基本自理。明顯進步: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有好轉。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好轉或進行性加重。
以3個月為1療程。基本治愈15例;緩解10例;明顯進步10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
腦梗塞病的病機復雜,常涉及五臟及六腑、經絡、血脈,即臟腑失調,偏虛偏盛有關。臨床上蒙藥配合治療起到了縮短急性期,更重要的是阻止病情進行性加重,減小梗塞面積,致殘率減低,比單純西醫治療療效明顯。筆者將年邁體弱,氣血虧虛,氣血運行無力,血行瘀滯者用蒙醫辨證為“巴達干赫依”型,用升陽十一味丸溫胃消食,運化精華,化痰除瘀;將恣食縱欲,陰液虧損,惡血偏盛,黃水助邪,損傷脈道者為“惡血黃水”型,用紅花清肝十三味清熱解毒,滋肝養腎,化痰除煩[4]。分型而治,并清熱滌腸,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1]蔣國卿,麻繼紅,景利娟,等.神經內科疾病診療手冊[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9,84 -86.
[2]白清云,蘇榮扎布,蘇和畢力格,等.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92.
[3]王立忠,趙國華,仝選甫,等.腦血管病中西醫診療與康復[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92-93.
[4]齊鳳山,敖光,劉玉宏,等,蒙醫藥治療腦血栓30例體會[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7,8(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