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淮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 長春130021)
腹部外科手術是治療急腹癥的有效方法,可迅速控制病情,然而手術治療可造成組織損傷,一些炎癥痛癥物質大量釋放,故而產生疼痛感[1]。術后疼痛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未能及時處理,亦可導致某些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對于行腹部手術后出現疼痛的患者應給予積極的護理。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們對40例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進行了系統的護理,現總結如下。
全部40例均為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9~64歲,平均45.3歲;行胃部手術者8例,行腹部外傷手術者7例,行肝脾膽手術者14例,行疝氣修補術者11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持續硬膜外麻醉。
健康教育:患者經常認為,手術可造成創傷,且術后必然出現疼痛癥狀,而止痛方法往往采用藥物,不良反應多,且易成癮,故患者對此存在一定的擔憂。因此,護士應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告知其有關術后疼痛、止痛藥的相關知識,使其對術后疼痛和止痛藥有正確的認識,告知其在合理使用止痛藥的情況下,不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消除其對疼痛和藥物副作用的擔憂和恐懼感,同時告知其評估疼痛的具體方法,有利于對病情的了解。
基礎護理:首先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安靜、整潔的病房,室內保持空氣流通,光線柔和適度,濕度、溫度適宜,減少噪音和他人探視,并給予播放音樂、故事或告知患者通過看書、電視以轉移注意力,減輕對疼痛的敏感性。其次,應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并幫助患者翻身或變換體位,有助于疼痛感的減輕。再次,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切口部位的情況,是否有滲血、滲液、紅腫等情況的發生,每日做切口護理,更換敷料,保持切口部位的清潔和干燥,預防感染。最后,應指導患者采取側身起床的方式,有助于松弛肌肉、減小張力,避免疼痛。
心理護理:如前所述,由于對疾病和手術本身、手術帶來的疼痛以及對止痛藥的擔憂,使得患者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焦慮、擔憂等不良心理,心理護理應貫穿于圍手術期的始終[2]。護士在術前即應與患者積極溝通和交流,講解有關醫學知識,給予患者以支持、鼓勵和安慰,轉移其注意力,并逐漸消除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術后護士的工作應做到有條不紊、動作正確和輕柔,避免用力過度以加重患者的疼痛,同時給予患者心理疏導,使其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飲食護理:圍手術期的飲食護理同樣具有重要意義術前護士應指導患者攝入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切忌進食油膩、煎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并應少食多餐,避免加重胃腸道的負擔[3]。術前一天晚餐應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攝入量不可過多。術后患者仍需注意飲食,對于輕癥患者,可在術后6h給予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半流食和正常飲食;而針對重癥患者,則應延長禁食時間,以腸外營養為主。術后飲食宜應以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避免刺激性為原則。
疼痛護理:護士首先應對患者給予心理安慰,同時分散其注意力,或采用身體松弛法,如選擇合適體位等,以減輕情緒上的不安和肌肉緊張程度以減輕疼痛。其次,應將留置于患者的各種管道固定好,以防牽拉疼痛。再次,指導患者掌握輕微咳嗽、深呼吸及抵按切口等方法以減輕疼痛。最后,針對疼痛明顯的患者,應遵醫囑給予止痛藥。
用藥指導:止痛藥主要有阿片類止痛藥(如杜冷丁、嗎啡、強痛定等)和非阿片類止痛藥(如安定等),阿片類止痛藥的效果較好,故用于疼痛感重的患者,而非阿片類止痛藥則僅應用于輕度或中度疼痛的患者[4]。在患者用藥后,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準確記錄,并根據具體表現以調整止痛藥的使用劑量。
本組40例患者,采用疼痛程度分級評分法(VAS)測評疼痛程度,在給予積極的護理干預后,全部患者疼痛程度均得到顯著的改善。
疼痛是腹部手術術后最常見的癥狀,且以術后1~2天最為明顯,既造成患者身體上的不適,又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在給予止痛藥治療的基礎上,應同時配合護士所給予的護理措施,包括基礎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疼痛護理以及用藥指導等,可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改善患者的疼痛感,促進病情的恢復,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冀保風.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232-233.
[2]吳海華.腹部手術病人的舒適護理[J].全科護理,2010,8(11B):2972.
[3]張彩霞.舒適護理在腹部手術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6,20(7):1911.
[4]朱躍平.45例老年人腹部手術后的疼痛護理[J].中外醫療,2011,30(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