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學好 趙秋紅 姚成龍
(山東省安丘市中醫院,262100)
跟腱是腓腸肌束、比目魚肌束向下移行形成的,是全身最強有力的肌腱。跟腱長約15cm,自上而下逐漸變窄增厚,以跟骨結節上方3~6cm為最窄。
閉合性損傷:閉合性跟腱斷裂一般和體育運動有關,如翻筋斗、跳起投籃、跳遠等,腓腸肌在收縮狀態下突然被動急劇牽拉發生斷裂。
開放性損傷:開放性跟腱斷裂一般多為銳器或鈍器直接切割或打擊跟腱致其斷裂,皮膚破裂。
新鮮斷裂患者多表現為足跟部疼痛,開放性斷裂可見傷口,患足不能以足趾站立。檢查局部腫脹、觸痛,并能摸到跟腱連續性中斷及凹陷,跖屈力弱,Thompson征陽性(俯臥位,捏患者小腿三頭肌時踝不動)。
陳舊性損傷多表現為跛行,平足行走,不能提踵,觸及跟腱有凹陷,小腿肌肉萎縮,踝背屈角度比對側小,足跟突出,Thompson征往往陰性。
閉合性跟腱斷裂手術治療:手術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俯臥位或側俯臥位。采取小腿后方橫“Z”形切口(即中間部分為橫行的“Z”字切口),即維持踝關節于功能位,橫切口于平跟腱止點上方4cm處,兩端各達脛腓骨后緣,然后內側端向下,外側端向上,均與橫切口成60°延伸達小腿中線,使之成為橫 “Z”形切口,深達深筋膜深面,外側需切斷小隱靜脈。若跟腱近端顯露不足,“Z”形切口最上端可于后正中線向上延伸,待跟腱修復完成,松開止血帶,注意無張力縫合,保證皮瓣血運良好。閉合切口時需邊縫合邊觀察,發現血運障礙及時調整。
開放性跟腱斷裂手術治療:修復手術應以減輕對跟腱血供的破壞、盡量保護周圍軟組織及恢復斷端血運為原則。認真清創后,取腱旁切口,逐層切開并仔細保護腱膜,顯露跟腱末端,將污染之跟腱予以清除,盡量保持其長度。然后用6號絲線在近側和遠側斷端作Bunell縫合,縫合后在膝關節屈曲90°、踝關節跖屈30°位將兩斷端對合,抽緊縫合線后打結,然后在斷端周圍間斷褥式縫合4~6針。為了減少兩斷端張力,在跟腱近端處作間斷縫合。用26號鋼絲一根穿過跟腱近側斷端,將鋼絲穿過根部皮膚,拉緊用紐扣固定。進側鋼絲盲端另穿過一細鋼絲露出于進側小腿皮外,以便日后拔除減張縫合之鋼絲。使膝關節逐漸伸直,踝關節保持跖屈位,檢查跟腱斷端縫合情況,若對合良好,可縫合腱周組織、皮下組織及皮膚。
術后需采用石膏或支架固定患肢,膝屈曲30°,踝跖曲30°,術后即應允許患者扶雙拐離床活動,患肢不負重,保持患足于跖曲位,并進行患肢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和放松練習。術后2周拆線并更換石膏減少足跖曲度數。過2周后再減少足跖曲度數。6周后可拆除石膏,練習踝關節屈伸活動,直至踝關節活動范圍正常。半年內不做劇烈運動。
跟腱斷裂手術治療目的是修復肌腱,保持其生理長度,恢復跟腱的強度、力量及耐力。
避免患者長期使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所導致的廢用綜合征,如骨質疏松、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